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图斑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的建立
本文选题:围填海 + 遥感监测 ; 参考:《国土资源遥感》2016年01期
【摘要】:围填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监测和管理围填海,以便政府掌控和决策分析,首先迫切需要制定围填海的分类体系。围填海是一个海域向陆地转变的中间态过程,将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相衔接,基于年度提取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围填海图斑的可解译程度、围填海的定义、用途属性和形成机理等因素,制定了应用于围填海年度遥感监测的分类体系。此外,根据该分类体系,建立了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遥感监测解译标志。
[Abstract]:Reclama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it can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bring negative impact to the coast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How to monitor and manage reclamation rationally for government control and decision analysis,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reclamation.Reclamation is an intermediate process from sea area to land. It link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ea area use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and use status, and based on the decipherable degree of multi-source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In this paper,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annual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reclam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use attribut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clamation.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 multi-source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reclamati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interpretation mark i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大田玉米长势监测方法研究”(编号:YETP0316)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业务项目“2014年遥感监测专题(监测)分析”(编号:201405510810608)共同资助
【分类号】:P7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红丽;刘兴土;;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影响[J];湿地科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孟海星;陆健健;Ronald Thom;;华盛顿湾鲑鱼(Oncorhynchus spp.)生境恢复方案探讨[J];湿地科学;2014年02期
2 张月明;王玉良;杨阳;韩晓庆;张鉴达;高伟明;;滦河口-大蒲河口海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3 吴莉;侯西勇;;2000~2010年环渤海省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海洋科学;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小伟;河口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与预报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马玉蕾;基于Visual Modflow的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及其与植被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郭华;围海造陆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及污染修复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洪鸿加;陈志良;彭晓春;;珠江口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谌艳珍;方国智;倪金;胡克;;辽河口海岸线近百年来的变迁[J];海洋学研究;2010年02期
3 陈建;王世岩;毛战坡;;1976-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4 宋长春;王毅勇;王跃思;赵志春;;人类活动影响下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变化[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5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潮汐盐湿地甲烷产生及其对硫酸盐响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6 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7 许世远,陈中原;中国大河三角洲发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J];地理学报;1995年06期
8 孙晓宇;苏奋振;吕婷婷;高义;;珠江口西岸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戴祥,朱继业,窦贻俭;中外大河河口湿地保护与利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10 赵玉灵;;珠江口地区近30年海岸线与红树林湿地遥感动态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盖振宇;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敏;王辰良子;;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洋;丰爱平;;区域围填海面积需求预测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06期
3 刘晴;徐敏;;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文博;;十三世纪以来荷兰填海取得的土地[J];世界知识;1980年20期
5 ;“中韩围填海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国际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1年23期
6 刘大海;陈小英;陈勇;林河山;;海湾围填海适宜性评估与示范研究[J];海岸工程;2011年03期
7 蔡丽萍;金敬林;胡益峰;陈琼;;舟山围填海现状调查与保护措施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朱高儒;许学工;;关于有序填海的思路与方法[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2期
9 戴纪元;海上填海人工岛的设计[J];海岸工程;1994年Z1期
10 杨朗;;填海造田的妙招[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坤;;关于围填海活动及其管理现状的几点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2 张志良;;用振冲加密技术加固填海砂土[A];2002年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简梓红;杨木壮;唐玲;吴涛;黄顺婷;;围填海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4 朱江;;人工填海旅游度假区方案优化与用地价值提升规划研究——以潍坊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5 王辰良子;王树文;;捍卫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清黎;;滨海发电厂开山填海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许勇;张季超;;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填海地基的研究应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8 赵振刚;;强夯法在处理填海地基中的应用[A];济大学术论丛土木工程2005专辑[C];2005年
9 穆丹;梁江;;中外填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对比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10 杨春;陈天;张赫;;填海区域平面形态规划特征要素及其类型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建明;莆田加强围填海项目监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树军;山东加强对填海项目的监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秋蓉;围填海应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何勇海;盲目围填海付出沉重代价[N];中国渔业报;2007年
5 李斌 杨文婷;不科学围填海将被制止[N];西部时报;2007年
6 记者 余建文;违法填海“蚕食”渔民避风塘[N];宁波日报;2009年
7 记者 饶爱杰;我国明年对围填海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海洋报;2009年
8 邢建芬 陈尚;韩国围填海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演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一玲;破解围填海冲动下的管理难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10 记者 李韶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下达围填海计划[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永海;基于规模控制的围填海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双;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静;河北省围填海演进过程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围填海方案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楼颖霞;围填海生态资源损害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林华剑;基于PSR模型的广州南沙湿地填海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琴琴;基于3S技术的广东省围填海调查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葛s
本文编号:1761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76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