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横摇运动的微型波浪能吸收机理与转换装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2 08:07

  本文选题:微型波浪能 + 波浪能吸收 ; 参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波浪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部分,具有绿色环保和储量丰富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投入与研究。一般来说,波浪能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大规模性的波浪发电,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相关的波浪能利用及其技术不断进步成熟;另一种是微型波浪能利用,目的是满足航标灯、水下航行器、水面航行器和监测浮标等小型海洋设备的用电需求。目前,关于微型波浪能利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较少。针对小型海洋设备的能量供给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横摇运动微型波浪能转换装置,以横摇运动作为基本运动形式对微型波浪能进行吸收,设计一种新型的动力输出装置解决微型波浪能的能量转换问题。围绕微型波浪能吸收机理与转换装置,本文开展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全面地总结了现有小型海洋设备的能量供给方式,概括归纳出一种微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定义。本文结合应用背景与波浪能利用的相关研究,分别论述了小型海洋设备的能量供给技术、波浪能吸收方式以及能量转换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出一种微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定义,通过对波浪能的吸收、转换和存储,为小型海洋设备提供能量。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波浪能吸收与转换方面的相关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2、结合波浪特点分析微型波浪能吸收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横摇运动的微型波浪能吸收方法。本文对波浪的运动特点与能量特点以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运用微幅波理论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进行数学描述;结合浮体在波浪下的运动特点,比较了横摇运动和垂荡运动在微型波浪能吸收的优劣;确定以浮体横摇运动作为波浪能吸收方式,运用动量(矩)定理与欧拉方程,推导了浮体在波浪下的横摇运动方程,讨论了横摇运动用于微型波浪能吸收的可行性。3、以基于绝对横摇运动的单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影响微型波浪能吸收的关键因素。根据浮体的横摇运动方程,提出并建立单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数学模型与能量模型;在考虑浮体横摇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法求解装置的数学模型;重点对浮体横摇固有频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讨论单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获得的能量。结果表明,单浮体装置在规则波中对波浪能的最佳吸收是通过浮体的谐摇实现的,而增大浮体的固有频率有利于提高装置在不规则波中对波浪能的吸收。4、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横摇运动的双浮体波浪能吸收方案,深入分析了参考第页系浮体设计对波浪能吸收的影响。以控制参考系浮体横摇运动为目标,本文讨论参考系浮体在水下的横摇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双浮体式波浪能转换装置数学模型并求解,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装置的关键因素进行讨论,尤其是水下浮体对装置的影响;对利用双浮体相对横摇运动的波浪能吸收方式进行总结,给出双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的一般性设计思路。结果表明,水下浮体设计对波浪能吸收的影响是复杂的,而通过控制其横摇幅值,可避免水下浮体运动对装置的不利影响,从而稳定装置对波浪能的吸收。5、研究了一种内置惯性摆式波浪能吸收方案,深入分析了惯性摆参数设计对波浪能吸收的影响规律。对单自由度和二自由度惯性摆的动力学与运动学进行分析,考察其在外界激励下的运动响应;结合浮体的横摇运动方程,建立了单自由度内置惯性摆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并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装置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内置惯性摆装置的吸收方式进行总结,给出波浪能转换装置的一般性设计思路。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惯性摆的摆长,控制其固有角频率有利于提高惯性摆作为参考系的稳定性,而摆重的增加则拓宽了对PTO装置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提高装置对波浪能的吸收。6、针对微型波浪能转换装置中的能量转换部分,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弹性储能装置的能量转换装置。以正向能量转换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对弹性储能装置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卷簧及其控制机构,重点对卷簧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并设计了卷簧的输入、输出控制机构;研制了基于弹性储能装置的不带动力匹配环节的正向能量转换装置原理样机,分别通过手动试验和六自由度试验台模拟横摇运动的方法,对正向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负载两端测得的平均功率跟横摇周期有关,横摇周期越短,平均功率越大。为了提高装置的平均发电功率,应根据横摇周期合理设计动力匹配环节。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nergy supply technology , wave energy absorbing mode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iniature wave energy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sorption of wave energy 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ve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with built - in inertia pendulum is discussed .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43.2;P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波浪能独立稳定发电与制淡系统[J];水产科技;2010年Z1期

2 本刊编辑部;;波浪能协奏曲[J];能源与节能;2012年01期

3 张松;刘富铀;张滨;马治忠;姜波;;我国近海波浪能资源调查与评估[J];海洋技术;2012年03期

4 闻斌;薛彦广;张芳苒;赵越超;;中国海波浪能资源分析[J];海洋预报;2013年02期

5 王晓明;尚建忠;张志雄;;双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中重心布置对波浪能吸收影响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余志;在挪威研究波浪能[J];海洋工程;1996年04期

7 ;从水下开发利用波浪的能量[J];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1期

8 林刚;郑崇伟;孙岩;杨松;贾晨;;中国海波浪能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海洋预报;2013年06期

9 王绿卿;冯卫兵;唐筱宁;龚政;;中国大陆沿岸波浪能分布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5期

10 盛松伟;游亚戈;马玉久;;一种波浪能实验装置水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J];海洋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吴成东;董再励;李孟歆;;基于虚拟样机的波浪能驱动系统仿真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2 赵凌志;彭燕;沙次文;许玉玉;李然;刘保林;李建;;液态金属磁流体波浪能直接发电演示装置的数值分析[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建;彭燕;赵凌志;刘保林;沙次文;许玉玉;李然;李雪临;;液态金属磁流体波浪能直接发电试验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海涛;徐伟;郝春玲;沈家法;孙志林;宁德志;;底铰摇板式波浪能装置的水动力特性[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5 李靖;周林;郑崇伟;陈晓斌;;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波浪能资源评估[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倪歆韵;缪泉明;;浮子参数对波浪能吸收效能的影响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7 杨忠良;施伟勇;张俊彪;叶钦;;浙江近海自然海况条件下波浪能统计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张颖;李孟歆;侯亮;;基于惯性摆的波能获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大海;李伟;林勇刚;鲍经纬;黄炜;;双行程做功波浪能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晓晶;;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概览[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新式船只能从波浪中捕捉能源[N];科技日报;2011年

2 赵琳琳 译 美国《纽约时报》;走向商业化的波浪能[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谢舜源;新型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成功发电[N];广东科技报;2013年

4 何方;首座波浪能稳定发电系统面世[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高 琳  唐 晗;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又有突破性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5年

6 杨现庆;科学家欲用波浪能替代石油[N];中国社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苏;波浪能开发进入业界视野[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罗续业;世界先进的波浪能技术[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施纬;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途径[N];中国信息报;2011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刘泽强 通讯员 任永华;向海洋波浪要电能[N];中国海洋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明;基于横摇运动的微型波浪能吸收机理与转换装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银;多点阵列式波浪能液压发电系统的匹配设计与模拟仿真[D];集美大学;2015年

2 李海龙;弹性储能鸭式波浪能采集转换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伟鹏;海上波浪能与风能互补发电平台的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刘崇期;兼具波浪能提取功能的浮式防波堤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宇;浮力摆式波浪能转化装置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裴丽;海上风能与波浪能综合研究利用[D];天津大学;2012年

7 黄晶华;振荡浮子液压式波浪能利用装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姜琳琳;海洋浮标波浪能供电装置设计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9 刘启强;波浪能液压转换系统效率测试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10 戴源;波浪能驱动的机动浮标的动态分析与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2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52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