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长江口近底边界层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6:57
【摘要】:近底水沙垂向混合运动,在河口产生变异而造成水沙垂向分布的不连续性,是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的重要特点和研究的难点。河口底部边界层和细颗粒泥沙过程是海洋学家、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师和环境流体力学乃至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人员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长江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都基于常规“六点法”取得的水文观测资料,而对近底床面层水沙运动资料的获取和规律分析尚不多见。因此,以长江口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其垂向乃至近底水流结构特征和泥沙交换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港口选址、航道治理、河口综合开发和整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 高频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单元数据提取 本文首先对近底边界层(Bottom Boundary Layer,BBL)数据获取方法和观测仪器进行了总结。在当前野外观测条件下,应用了海流计近底加密观测法和船载高频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coustic(?)oppler Current (?)rofiler,ADP)近底流速观测法,进行垂向和近底流速的观洲。通过分析声强垂向剖面分布的特征,利用数学极值定理,确定了床面位置,进而将ADP处理软件“丢弃”的那部分近底流速数据或由于底跟踪丢失而损失的流速数据提取出来。利用同步“六点法”电磁海流计所得到的最底层流速数据对提取出来的ADP近底单元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出来的那部分ADP近底流速数据是可用的。 ■ 近底边界层结构 近底边界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流速垂向分布和动力特征(摩阻流速、糙率长度)及悬浮泥沙浓度垂向分布。流速的垂向分析结果表明:流速垂向结构可以分为三段,即上段、中段和下段。这种分段是由水流和外边界阻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憩流期阶段或低流速阶段,垂向流速分布不尽符合对数流速分布。非憩流阶段,在观测站点(徐六泾和七丫口)流速垂向分布基本上符合对数流速分布。近底流速垂向分布要比流速垂向分布更符合对数流速分布,它们普遍符合对数分布。 从流速结构的角度出发,得到了两类不同的BBL厚度变化。一类是BBL厚度随水深变化没有规律性趋势,,另一类BBL厚度随水深变化过程呈正相关。但是,这两类BBL厚度随流速大小的变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伦久 长江。近底边界层魂侧研究 化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前者和流速变化关系为止相关,后者为负相关。对两类BBL厚度的成因分 心廿 从调 析表明,BBL厚度所旱现出的不同的变化规律是由底形作用和动力作用(土要是径、潮流作用)相 的综合结果。 底部剪切应力或摩阻流速是影响泥沙运动的关键参数。近底动力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摩阻流 速和流速的关系为正相关,而糙率长度和流速的关系为负相关。徐六径和七’‘口两个测站所得到的 摩阻流速变化范围分别为1.82一14.71c耐S和0.71一11.41c耐S:糙率长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一26.20cm 不1 1 0.04一16.49em。 ,悬浮泥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潮周期内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将出现不同的 刑式。在憩流期及其前后SSC垂向分布呈“L’,型分布:随着涨、落潮过程,悬沙浓度的垂向结构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即中上层悬沙浓度逐渐增人,垂向结构由憩流期的“U,型分布逐渐过渡到指数分 布:涨、落急及其前后流速较人,悬沙浓度垂向分布趋于更加均匀,表层和底层悬沙浓度差别逐渐 变小:涨落潮变化过程中,由于悬浮泥沙沉降起动及垂向的掺混作用,悬沙浓度垂向分布发生调整, 表现为悬沙浓度垂向梯度的变化。本文对Rouse公式在长江口的适用条件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落急及其前后时段,水流速度持续较人且较稳定的情况卜,Rouse公式能够较好的反映悬浮泥沙 浓度垂向分布。在该时段内,采用Rouse公式拟合求解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为0.19~o.24cl布S,平 均为O.ZO5c耐S;而在涨潮过程及憩流前后,由于流速变化较大,没有一段持续较稳定的流速过程, Rouse公式不能够很好反映悬浮泥沙浓度垂向分布。在基本满足 即落急及其前后时段, 利用表层实测悬沙浓度值为参考浓度能够得 应用的水动力条件卜, 底层悬浮泥沙浓度为参 考浓度同样好的结果。这一认识为人面积利用遥感资料反演泥沙浓度场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可用的依 据。
【图文】:

流速测量,锯齿型,数据丢失,拐点


Fig.3一2ThelosingofdataduetotheerrorofBTA3.2.2近底有效单元数据提取的实现过程图3一3a是ADP接收的典型声强剖面和给出的整个流速剖面示意图,其中包含无效单元数据,。〕无用的流速数据;图3一3。是、D。给出的有效单元内的流速和声强音。面。从赫我们可以石·到在横线以上一部分流速数据似乎仍可用,而ADP软件没有提供出来。另外,从图3一3a可以石出,声强剖面分布有一个明显的拐点。这个拐点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性质不同介质的界面(床面)。产生该拐点的原因在上面己经简单的提到过。本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寻找到该拐点的位置(横线位置),最后将ADP处理软件没有给出的那部分近底数据提取出来,以供分析使用。函数极值定理告诉我们,当一条曲线在某一点x。处具有导数

过程图,流速,过程,重叠性


200220三、结果和讨论图4一2是平滑处理之前的流速垂线分布和经7次多项式拟合平滑后的流速垂线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滑之后的曲线和原始曲线重叠性相当好,而且光滑。这样就可以对该七次多项式求导。图4一3,图4一4是七次多项式的一阶导数和止阶导数随水深的变化分布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73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红;何青;孟翊;王元叶;唐建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J];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2 王元叶;何青;;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流速数据处理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嘉凌;河口海岸近底层水流结构及摩阻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王元叶;细颗粒泥沙近底边界层观测和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2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