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表温度的被动微波遥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3:00
【摘要】:海表温度是海洋表面一项重要参数,在海洋研究、气候研究、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海表温度观测的主要手段。被动微波遥感的观测方式,有着全天时、全天候、连续观测的优势以及能够穿透云层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波辐射计作为被动微波遥感的观测仪器,正逐步发展为结构更复杂、功能多样化、精益求精的综合性数据传输平台。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致力于如何简化数据处理、建立反演模型、输出业务化产品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的上半部分描述了被动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定标原理以及微波遥感观测海表温度的反演原理,详细介绍了目前先进微波传感器的设备参数和观测特性,并讨论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反演算法,其中最有代表性就是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本文的下半部分对南海海域内的TMI海温数据产品及其融合数据产品进行了评估,并讨论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方法是:将TMI海温数据分别与实测Argo海温数据和MODIS海温数据相匹配,并计算产品准确度,分析影响因素。 评估结果表明:TMI海温数据与Argo海温数据和MODIS数据相比,线性关系显著,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无明显偏差。分析讨论得出,影响反演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大气衰减、降雨衰减、海面风速和风向等。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微波反演算法的改进,为尚处于研究阶段的FY-3、HY-2等国产卫星提供借鉴,并为海洋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最终推动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P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滨,,许丽生;空间被动微波遥感地球大气和陆洋面[J];大自然探索;1994年04期

2 车涛,李新;1993—2002年中国积雪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5年01期

3 吴季,刘浩,孙伟英,姜景山;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展望[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1期

4 王磊;文军;张堂堂;刘蓉;刘远永;;卫星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5 高峰,李新,R L Armstrong,王介民,车涛,徐维新;被动微波遥感在青藏高原积雪业务监测中的初步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年06期

6 韩念龙;陈圣波;汪自军;包书新;宋金红;;被动微波反演裸露区土壤水分综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孙安利;贾建华;徐新刚;黄文江;;土壤湿度微波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8 刘万侠;刘旭拢;翁丰惠;周常萍;;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广东省土壤水分变化监测[J];热带地理;2011年03期

9 李新;车涛;;积雪被动微波遥感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10 陈修治;陈水森;李丹;苏泳娴;钟若飞;;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舒;钟若飞;李芹;覃梦丽;;基于AMSR-E数据的云南省干旱监测[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水森;陈修治;陈伟琦;苏泳娴;李丹;;基于AMSR-E的LST简单提取方法——以2008南方雪灾广东区域为例[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车涛;晋锐;李新;;被动微波遥感在我国冰冻圈研究中的应用进展[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5 李新;;利用四维数据同化方法集成被动微波观测与陆面过程模型[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孙之文;施建成;杨虎;蒋玲梅;彭亮;;风云3号微波成像仪积雪参数反演算法初步研究[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7 龚璐;沈国土;蔡继光;董占海;高景;;基于C的海表温度数据读取[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娜;肖贤俊;张祖强;肖华东;刘怀明;;FY-3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同化试验及结果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风云卫星定量应用与数值[C];2011年

9 孟雷;何宜军;伍玉梅;陈锦年;;神经网络方法SSM/I数据反演海面参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秋良;张立凤;;月尺度环流对海表温度强迫的响应特征及机理分析[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景勇;我国可能遇暖冬[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余文;“厄尔尼诺”今夏不会来[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吴越;上帝之子再度光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记者任建民;本世纪首次厄尔尼诺出现[N];人民日报;2002年

5 崔洁;拉尼娜状态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建立[N];中国海洋报;2007年

6 记者 崔洁;拉尼娜状态完全建立[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江世亮;暴雪唤醒“气候意识”[N];文汇报;2008年

8 陈莉 记者 樊金钢;冰城不可能出现“千年极寒”[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余建斌;“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成功[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魏景云 通讯员 刘诚 商玉琴;琳琅满目 神通广大[N];中国气象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兴明;东北地区土壤湿度被动微波遥感高精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2 王振占;海面风场全极化微波辐射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3 殷晓斌;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马媛;新疆土壤湿度的微波反演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张成;干涉式成像微波辐射计遥感图像的模拟与成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6 张靖;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性能分析及误差校正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瑾;固定波束指向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8 王新彪;Ka波段模拟型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9 倪炜;空中目标微波辐射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丽娟;台湾以东海平面高度和海表温度变化特征与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广轮;海表温度的被动微波遥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李芹;青藏高原地区主被动微波遥感联合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卫炜;基于主被动微波遥感联合的土壤水分监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卢新玉;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北疆地区积雪深度反演[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霖达;利用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韩念龙;利用AMSR-E数据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D];吉林大学;2008年

7 奚萌;基于最优插值算法的红外和微波遥感海表温度数据融合[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1年

8 王艳珍;卡尔曼滤波在卫星红外、微波海表温度数据融合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滕伟成;卫星海表温度日变化校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吴琼;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定标技术研究与图像模拟器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本文编号:262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2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