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云计算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平台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5:19
【摘要】:21世纪,海洋将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也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粮食和水资源危机等问题的希望所在,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薄弱阶段,海洋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0%左右,因此大力开发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为了给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国家海洋局实施了“数字海洋”项目,建成了大量的海洋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资源占用多、运行成本高、缺乏系统规划和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国家海洋局拟采用新兴的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整合现有海洋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一个为最终用户按需提供服务、绿色节能高效的海洋环境信息云计算平台。 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计算与云服务研究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项目“海洋环境信息云计算与云服务体系框架应用研究”(No.201105033)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指采用高性能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图像的理论方法,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模拟重现或预现海洋各种变化,这对于挖掘海量海洋环境信息数据中的规律,推动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和服务海洋经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海洋环境信息远程交互可视化的需求和任务特点,首先对Hadoop云计算平台中不适合处理海洋环境信息远程交互可视化问题的机制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将GPU和MPI引入Hadoop中构造了一个混合多层次多粒度的并行运算体系,大大提高了Hadoop的并行运算速度;然后在Hadoop的各个处理过程中增加一种称为管道的机制减小了Hadoop本身数据处理的延迟性;通过以上对Hadoop优化的措施实现了Hadoop在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应用中能够提供低延迟的云服务的目标。另外,探讨了我们构造的三层可视化云计算平台中的资源层和应用层的各种服务的机制和实现方法,包括对矢量场和标量场的部分算法的研究分析以及虚拟化和XCP平台的研究,最终构造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计算平台体系架构及其实现方案。 为了验证构造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计算平台的效率及其可用性,我们搭建了一个示范系统,该系统初步实现了海洋环境信息远程交互可视化相关云服务。我们对该示范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将GPU和MPI引入Hadoop并行运算体系,我们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云服务效率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能够为不同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服务用户提供海洋环境信息远程交互可视化浏览、漫游和缩放等云服务,证明我们设计实现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文】:

示意图,计算服务,示意图


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算的定义为:云计算是一个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按需访问固定配置的计资源池(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模型,它可以通过最理工作配置和释放共享资源[9]。云计算实现了对计算资源的按需快速申请,付费方式也实现了按使用计算资源的量的多少付费,犹如我们日常使用、煤气一样,计量付费,不使用不付费。这种通过互联网传递计算、存储的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按需取用的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每个用户都量软硬件的浪费现象,更重要的是这能保证用户在需要更高的计算资源时要更新软硬件配置就能迅速部署自己的应用。在云计算服务的理念里,终不需要自己去做复杂的服务器的维护更新工作,如图 1-1 所示,终端用户端,只从整个云中取得服务,云内部细节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云内部的的维护工作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由于云计算的这些优点和创新的概念模计算技术一出现就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商业应用。

示意图,存储机制,示意图,节点


Earth、Google AdSense、Goolge Reader 等)的存储、信息检索和计算的快速响应。Google 关于云计算的三大论文[10-12]详细描述了 Google 的云计算平台 GoogleApp Engine 平台的底层构成和原理。目前 Google 对外公布的云计算技术主要有分布式文件系统 GFS (Google File System)、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 BigTable、程序设计模式 MapReduce、分布式锁机制 Chubby 等。GFS[10]是一个可扩展的用于大规模数据应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提供在廉价的普通服务器上 PB 级数据存储的自动容错和负载均衡。如图 1-2 是 GoogleFile System 存储机制示意图,GFS 包含一个 Master 节点和大量的 Chunk 节点。Master 节点只存储所有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如数据文件的名字、访问控制信息以及 chunk 的映射关系,并不存储具体的数据,GFS 这种只用一个 Master 节点集中管理文件元数据的方式,简化了数据一致性控制的问题。当然 GFS 只是逻辑上只有一个 Master 节点,为了防止 Master 节点崩溃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GFS会保持若干备份 Master 节点,,通过 Master 节点与备份节点之间的相互复制保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4;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仁 ,张国光;海洋环境中影响石油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J];海洋信息;1997年01期

2 ;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技术[J];海洋技术;2001年02期

3 翁立新;徐丛春;;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通报;2008年02期

4 沈如松;海洋环境对台风活动的影响——对8626号台风的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5 范志杰;;生命摇篮的忧患——我国海洋污染的调查与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2年01期

6 树仁炎;;中国,应该有一部海洋大法[J];海洋世界;1996年05期

7 盖玉泉,马兆虎,迟守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 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海洋信息;1998年02期

8 陈加兵,曾从盛,章宪;罗源湾海洋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陶克菲;;《海洋的变化:来自大海的呼唤》中文版在北京大学首发[J];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10 郭晋杰;;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海英;郭建军;李涛;;虚拟海洋环境视景仿真关键技术研究[A];2009年中国东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方路乡;杜波;林广;;“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工作体制、机制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李丽;吕颂辉;;广东沿海典型赤潮高发区海洋环境生态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4 郑建;山田正俊;潘少明;;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钚同位素的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5 杨瑞东;王世杰;姜立君;张位华;高惠;;寒武纪生物爆发与海洋环境地球化学关系[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宋晓东;;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排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发电单位会员“节水与环境保护”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李保华;翦知nc;王吉良;汪品先;;南海南部12 MaBP以来的表层海洋环境变化及其与南海北部的对比[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林建恒;苑泉乐;衣雪娟;;利用风动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面风速的修正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9 干伟忠;吕忠达;方明山;Michael Raupach;陈涛;;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元战;孙艺;黄长虹;;高桩码头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力随时间变化模型研究[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明剑;保护海洋环境实现资源有续利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厦门胡里山炮台管理处 胡汉辉;“历史违章建筑”及海洋环境对铁器文物的腐蚀[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陈杰;污染海洋环境涉外索赔第一案开庭[N];人民日报;2004年

4 汤忠民;福州海洋环境喜忧参半[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原仁开;保护蓝色家园 构建和谐海西[N];福建日报;2008年

6 张小钢;加强区域合作保护海洋环境[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王琪 刘芳;建立海洋行政协助制度实现海洋环境协调管理[N];中国海洋报;2006年

8 冯乐;第三部分 地理环境 海洋环境(下)[N];山西科技报;2003年

9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涂金珠;我市近七成海域遭受严重污染[N];宁波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章建民 通讯员 昝爱宗;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昭;虚拟海洋环境时空数据建模与可视化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瑾;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于振花;海洋环境中有机锡的形态分析及其代谢降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周志华;海水脱硫中吸收塔脱硫效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武雅洁;高浓热盐水排海输移扩散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秦勃;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网格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黄杰;海洋环境综合数据时空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贺斌;地震作用下海洋环境码头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海涛;海洋环境信息集成方法研究与新一代MAGIS平台软件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曾永辉;典型海洋环境中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加亮;基于云计算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平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庾婧;青岛市大学生海洋环境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曲风风;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吴寅斐;基于海洋环境和舰船性能的数据挖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斯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范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蒋竞;玻璃钢在盐雾环境中腐蚀机制和性能演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梁耶心;韩国的海上油类污染和补偿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黄勇;沿海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海洋环境的风险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白伟岐;船载海洋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娟;大乳山渔歌唱晚工程对水环境及泥沙环境影响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4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4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