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2:38
【摘要】:海岛,是指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我国500m2以上的海岛7300个以上,总面积超过6600km2,其中455个有常住居民的海岛,总人口数达到470多万。海洋中的岛屿是人类开发海洋的前进支点和远涉基地,是海洋经济区前沿,在国土划界和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发海岛,对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有重大意义。对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监测监视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的动态监视监测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监管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用海项目建设所需;是贯彻落实2012年海岛管理工作要点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本文在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上,以促进海岛及周围海域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根据针对海岛可持续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初步构建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海岛及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整个系统分为海岛和海岛周围海域两个独立的指标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了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两方面的指标,充分体现了全面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在自然属性中又分别从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所选取的指标具有典型性和可靠性;而在社会属性方面,又分别从基础设施和发展状态两个方面入手,所选取的指标满足动态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整个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说服力,可以作为海岛及周围海域监视监测的初步方面,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细化和完善,以便更好的应用,服务于我国未来的海岛开发工作。
【图文】:

示意图,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可持续发展


图 2-1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的发展。的定义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方面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海岛,海域,指标体系,基本结构


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研究(5)典型性原则:也可称之为关键性(或代表性)原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易于描述和说明问题。要充分提炼并筛选出那些处于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指标,能够反映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方面。(6)可靠性原则:指标数据易获取,可计算,统计口径一致,数据来源可靠。(7)差异性原则:该原则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所有选择的指标应能够根据标准进行量度。二是指各项指标的必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笔者认为,因海岛类型的差异会造成不可比性,这就要求在指标的构建时必须考虑海岛类型的不同来进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龙,赵荣;塞浦路斯旅游业发展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2 刘家明;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娜;赵吉云;;长岛县旅游与海岛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研究[J];河南科技;2010年24期

4 王跃伟,栾维新,陈航;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 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02期

5 王跃伟;陈航;;舟山市海岛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J];海洋信息;2010年01期

6 白桂;徐红罡;相阵迎;;珠海海岛旅游的特点及政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4期

7 智曼卿;;为保一座海岛欲拆30年大坝 大连市将有序推进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工作[J];海洋世界;2011年05期

8 罗烨;贾铁飞;;浙江沿海岛屿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嵊泗列岛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黎春红;;海南西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3期

10 张德利;;连云港市海岛潜在旅游资源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文发;;珠海海岛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2 李悦铮;李欢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海岛旅游规划探析——以长山群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郑慧;;竹岔岛发展海岛旅游的SWOT分析[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宋国琴;;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盛红;;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丘韬英;陆秀萼;;把我国沿海岛屿作为旅游区来开发的构想[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7 张同宽;吴满彩;;适应海岛旅游的体育产业开发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章进祥;;借力旅游发展 促发海岛经济复苏——发展大陈海岛旅游的探索与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9 宋国琴;;浙江海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策略选择[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10 田克勤;;山东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健民;海岛旅游恢复尚需时日[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本报驻温州记者 林妙静;龚正副省长考察洞头海岛旅游工作[N];江南游报;2009年

3 赵小兰;海岛旅游气象把脉[N];中国气象报;2002年

4 浙迅;舟山政协建言打造海岛旅游示范基地[N];联合时报;2011年

5 石家家;海岛旅游要添大手笔[N];大连日报;2005年

6 记者 陈翩翩;突破海上交通瓶颈[N];珠海特区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胡晓虹;海岛旅游主打“生态休闲”牌[N];珠海特区报;2010年

8 陈楚荣 郭杨;珠海海岛旅游应开方便之门[N];中国海洋报;2000年

9 胡晓虹;万山区倾力发展“海岛旅游”[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鲍红光;重塑“东海明珠”[N];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明太;旅游型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登山;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志卫;无居民海岛生态化开发监管技术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东;珠海市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徐海军;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高姗;南海低营养级生态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10 龚锋;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监视监测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哈斯;中日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高洋;中外海岛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李尉尉;我国旅游型海岛遥感监控表征因素的研究[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2年

5 李欢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海旭;地中海地区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海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8 谌杨杨;海岛旅游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王忠成;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钟金凤;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增权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5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75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