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承载力综合预测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22 05:06
【摘要】: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对其进行区域承载力综合预测与评价,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义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为分析样本,利用四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05年)遥感调查成果,并收集同等时期地理、经济、社会、人文等经济指标综合分析研究区承载力信息。 本文建立的长三角经济区区域承载力评价体系分为支撑能力、同化能力和调节能力三方面,通过对土壤类型提取、水系和交通线的分布及密度等级划分、降水量和风速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处理、荒漠化和湿地的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等,得到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数据。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概念模型,为区域承载力评价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库模型,利用生态足迹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承载力评价体系中的各类指标进行细致地时间及空间上的分析。 本文首次对广义长三角经济区的同化能力、生态足迹、生态资源供给能力、支撑能力,调节能力、区域承载力、区域承载量、区域承载状态及生态赤字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和评价。获取长三角地区四个时期的区域承载量,得出整体区域承载力大小依次排序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其中上海市和江苏省为生态赤字最严重区域,浙江省次之,福建省相对较好。上海市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的面积高达92%;江苏省严重超载的面积接近50%;而福建省的未超载面积最大,达到20%以上。拓展了地理模拟系统的应用领域,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元胞自动机预测模型,运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对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绝对承载状况进行时空模拟预测,获得2005年~2044年的预测成果图,表明长三角地区未来整体的承载状况有恶化的趋势,未超载区域不足长三角地区面积的3.59%,且有较缓慢的下降趋势。严重超载面积由2010年的28.36%升高至2040年的45.21%,超载区域在向严重超载方向发展,长三角地区区域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区域承载力现状和预测情况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如下:上海市应加强发展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大政府投入和环境整改力度。江苏省要着重从土地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入手,克服江苏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浙江省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进步指数,确立资源消耗强度小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福建省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减少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图文】:
图 1-1 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金字塔模型展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制约,具统和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子系统和经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社策和管理支持;而经济子系统是社会子系统子系统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是促进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求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
图 1-1 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金字塔模型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制约,具体关系分析如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都是为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社会子系统为经供智力、决策和管理支持;而经济子系统是社会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它为社会子系统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互为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展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48
本文编号:2675492
【图文】:
图 1-1 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金字塔模型展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制约,具统和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子系统和经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社策和管理支持;而经济子系统是社会子系统子系统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是促进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求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
图 1-1 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金字塔模型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制约,具体关系分析如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都是为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社会子系统为经供智力、决策和管理支持;而经济子系统是社会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它为社会子系统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互为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展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4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丹;陈爽;高群;严玲;;城市承载力空间差异分析方法——以常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2 孙岩;王琳;曾敏;;基于GIS的中国东部经济区带生态足迹定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3期
3 孙岩;王训练;陈建平;曾敏;王琳;;基于GIS的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忠远;基于要素整合的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钟华;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明;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赵鑫霈;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陈雪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雅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可持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754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