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太阳活动对主要海气模态的影响和调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2 09:41
【摘要】:本文利用来自NASA OMNI的太阳风速度(SWS)数据、NOAA的太阳黑子数(SSN)和10.7cm射电通量(F10.7cm)数据来表征太阳活动强度,同时选用了NOAA和哈德莱中心的海温资料、NECP/NCAR的气候要素场再分析资料、以及ICOADS的云量数据,针对全球海气系统中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的几个海区展开统计分析,考察了不同海气模态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情况,并探讨了受太阳活动调制的关键海气过程和可能的影响机制。首先,研究了太阳风速度变化对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模态的影响,发现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对SWS变化的响应呈“㧟㧏㧟”的经向三极型分布,与北大西洋冬季海温年际变化主导模态的分布型非常一致,而且冬季SWS与该主模态的时间序列均具有准4年的周期。与此同时,北大西洋地区的对流层大气环流对SWS变化的响应表现出类似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的特征,并且随着SWS的加大,北大西洋上空的平流层极夜急流加强并向下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SW信号唯独选择在北大西洋地区下传。SW粒子的化学作用与平-对流层动力耦合机制,以及大气电-云微物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将SW扰动信号传递至北大西洋,并对该地区的海气系统产生影响。其次,探究了太阳辐射变化对ENSO影响效应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用F10.7cm表征)偏强时期,ENSO与PNA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500h Pa位势高度场对Nino3.4指数的异常响应更类似PNA正位相;而在太阳活动偏弱时期,二者的相关性略有减弱。此外,在ENSO暖位相年,强太阳活动显著加强了东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对Nino3.4指数的响应,而在ENSO冷位相年,强太阳活动则加强了北美大陆南部位势高度场对Nino3.4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ENSO信号从热带太平洋传到北太平洋的过程中,强太阳活动显著调制并放大了暖ENSO对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效应,急流的东移和增强又进一步使PNA波列向北美的传播加强。最后,考察了太阳活动与南太平洋主要海温模态之间的关系,发现夏季热带外南太平洋海温对SSN变化的响应具有“㧏㧟㧏”的纬向三极型特征,与夏季南太平洋海温第三模态的空间分布型非常相近,且该模态具有与太阳活动变化一致的准10年周期,表明了SSN变化所引起的纬向三极型海温异常可以解释夏季南太平洋海温内部变率的部分方差。分析还发现了该第三模态不仅独立于前期的ENSO,还能够对后期的ENSO产生影响。因而本文认为,储存了太阳活动变化信号的南太平洋纬向三极型海温模态,可以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将太阳信号传递至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进而影响ENSO的发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2;P4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太阳与太阳活动[J];安徽科技;2000年10期

2 仁杰;今年太阳活动将进入高峰期[J];科技成果纵横;2000年03期

3 聂清香;太阳活动与优生──“1就是1”的科学[J];世界科学;2000年03期

4 新林辑;今年是太阳活动高峰期[J];新疆林业;2000年03期

5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I):太阳活动周的经验和半经验模型[J];天文学进展;2001年04期

6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Ⅱ):太阳发电机理论[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7 方成;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年01期

8 赵海燕,韩延本,陈黎,马利华;太阳活动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9 光明;;来自太阳的三大“杀手”[J];科学咨询;2003年12期

10 高凌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毅华;;第24周太阳活动的国际研究现状和观测计划[A];太阳射电天文学——新一代射电频谱日像仪建设进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焦维新;;观测太阳的三大工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曾文;黄泽荣;;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报太阳10.7CM辐射流量的月均值[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韩延本;王家龙;韩永刚;;太阳活动长周期分量的时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栾晓莉;刘立波;万卫星;雷久侯;余涛;;等效风场随太阳活动变化趋势的全球统计分析[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韩延本;马利华;乐贵明;韩永刚;;太阳活动短周期分量的时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延本;周广岩;尹志强;马利华;韩永刚;;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波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索玉成;韩婧;陈玉莲;;太阳活动低年高频传播的不利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尹志强;韩延本;;太阳活动和气候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栗志;;对太阳活动的自动观测、预报、资料处理及研究的一些新方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功;应对太阳风暴 提高预测能力是关键[N];北京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玉洁 施智梁 实习生 刘杰;地球屡闹情绪 太阳疑似“捣鬼”[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记者 许琦敏;太阳从此不再“背着我们”[N];文汇报;2011年

4 郭起豪;太阳活动极小期到来 将来会“更冷”?[N];北京日报;2011年

5 郭起豪;太阳活动极小期到底有多冷?[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黄哲雯;2012年:太阳活动依然波澜不惊[N];工人日报;2011年

7 记者 罗沙;2012太阳活动正常,别因影视而恐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李险峰 曹莉莉 编译;安联:太阳风暴可能会击垮电厂[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齐芳;中国科学家:太阳风暴影响未必严重[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太阳风暴将抵达地球[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涛;近400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重建与多尺度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李启秀;太阳活动的非线性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3 商林;太阳活动和人类排放变化对大气环流和温度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李可军;太阳整体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0年

5 陈彩霞;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宇宙线中子成分气压修正系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范园园;面向太阳图像中太阳活动的图像分割[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瑞丽;太阳活动对北半球冬季气候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4 廖云琛;太阳活动变化对热带对流的调制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李德琳;太阳活动对主要海气模态的影响和调制作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6 温靖;太阳活动指数的中期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7 张佳琦;太阳辐射监测仪的太阳辐照数据预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秦磊;基于综合信息模型的太阳活动预测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9 向南彬;太阳总辐照的演化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10 罗小荧;地磁活动指数与太阳活动关系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