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质综合参数监测系统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0-06-03 18:48
【摘要】: 海洋环境监测是人类认识海洋的基本途径,是关系国家海洋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在开发海洋资源、预警海洋灾害、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洋环境监测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程度和效果。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现代海洋开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沿海海洋环境的污染已构成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主要介绍了开发低成本、低价格、功能齐全、集数据采集分析和环境监测、控制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海洋水质综合参数监测系统。围绕所作的相关工作,本文分了六个部分进行了讨论: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水质监测仪器的发展和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系统中所选用的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和测量原理;第三部分是对本系统的硬件构成、电路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第四部分对系统软件部分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第五部分重点讨论了系统低功耗设计特点及设计方案;第六部分对全文作了总结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已成功进行了实验室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本文介绍的方法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基础,经进一步的完善后,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力、冶金、制药、食品以及供水等领域。
【图文】:
13图 2-2 pH 值信号放大电路2.2 电导率电极及测量原理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或两个圆筒型的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为了防止电极极化,通常为正弦波振荡电源。引起离子在被测溶液中运动的电场是由与溶液
图 2-5 温度信号放大电路2.4 氧化还原电极及测量原理对于水体来说,其氧化还原电位(Redox)是多个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的综合结果(可能已达到平衡,也可能尚未达到平衡)。它的氧化还原电位虽不能作为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浓度的指标,但能帮助我们了解水体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氧化物质或还原物质及其存在量,所以氧化还原电位(Redox)也是水体的综合性指标之一。2.4.1 Redox(ORP)测量理论氧化还原(Redox)测量与 pH 值是质子H+活度的尺度。Redox 电压则给出了电子的活度。不管是 pH 或 Redox 测量都是将反应活度的电压拿来显示,二者的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766.1
本文编号:2695241
【图文】:
13图 2-2 pH 值信号放大电路2.2 电导率电极及测量原理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或两个圆筒型的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为了防止电极极化,通常为正弦波振荡电源。引起离子在被测溶液中运动的电场是由与溶液
图 2-5 温度信号放大电路2.4 氧化还原电极及测量原理对于水体来说,其氧化还原电位(Redox)是多个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的综合结果(可能已达到平衡,也可能尚未达到平衡)。它的氧化还原电位虽不能作为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浓度的指标,但能帮助我们了解水体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氧化物质或还原物质及其存在量,所以氧化还原电位(Redox)也是水体的综合性指标之一。2.4.1 Redox(ORP)测量理论氧化还原(Redox)测量与 pH 值是质子H+活度的尺度。Redox 电压则给出了电子的活度。不管是 pH 或 Redox 测量都是将反应活度的电压拿来显示,二者的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7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宝利;用超低功耗MSP430单片机设计数据采集系统[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18期
2 彭芳;张茂青;钱伟清;宦洪才;;基于MSP430的智能仪表的LCD驱动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6年08期
3 吴沧海,顾正禹,沈坚,黄东;pH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范志杰,,宋春印;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进展;1995年01期
5 康寿岭;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系统[J];海洋技术;2001年01期
6 孙仲汉;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若干发展[J];海洋技术;2001年01期
7 朱光文;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J];海洋技术;2002年02期
8 李允武;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高技术[J];海洋技术;1995年03期
9 朱光文;海洋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7年02期
10 刘岩,王昭正;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综述[J];山东科学;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695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52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