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波浪对潜体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6:14
【摘要】: 波浪是水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波动运动。海洋波浪可分为海洋表面波和海洋内波两个部分,内波同表面波一样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动力学作用,对海洋中的潜体影响作用极大。 本文基于分层流体是不可压缩的理想流体,流动是无旋的,扰动是微小的假定,考虑海洋表面波和内波作用力的共同作用,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了波浪(表面波和内波)对潜体的一阶波浪力和一阶波浪力矩,分析得到了潜体近水面工作时的最佳潜深。同时对三层海模式下内波的色散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首先,在势流理论基础上,利用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求解绕射势的数学模型。采用Haskind的方法,把水动力学和物体动力学分解开来,得出了两层海模式下的Green函数及其对应的色散关系,并建立了边界积分方程。 其次,对潜体在两层海模式中受到的表面波和内波作用力与力矩分别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在不同水深下的细长回转体所受的一阶波浪力与力矩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接着,通过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对界面内波、表面波的力(矩)进行叠加,得到了不同深度下潜体所受到最大作用力(矩),分析得到潜体在近水面航行时的最佳潜深。 最后,就密度三层成层状态下的内部波动规律,以小振幅波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计算了一阶近似方程的色散方程,得到三层成层流体(刚性水平面)内部界面波有两个运动模态,并通过计算不同深度比和不同密度比的水平波数,分析了深度和密度对其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O353.2;P73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胡国辉;周继杰;周哲玮;;基底弹性对蒸发超薄液膜去润湿过程的影响[J];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广伦;;ZnO/金刚石/Si多层结构的界面波特性[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白春志;吕俊军;苏建业;;航行舰船地震波探测理论分析[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郭新毅;马力;吴国清;;浅海沉积层中界面波的传播以及掩埋目标的回波[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黄广伦;赵凤明;;ZnO/金刚石/硅高频界面声波器件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沈国光;王日新;;两层流体中潜体的不定常运动兴波[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曾仕林;;装载机传动系统特殊异响分析[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庞永杰;杨路春;李宏伟;;潜体水动力导数的计算方法研究[A];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树君;夏羽;于洋;;异种金属材料磁脉冲焊接技术[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何正曼;李佳才;;经济型小水线面双体海事巡逻船[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张楠;沈泓萃;姚惠之;高秋新;;三维孔穴流动特性的数值计算研究[A];2004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燕;全海候不晕船“新世纪一号”首航[N];科技日报;2004年

2 张媛媛;汪浩的感慨与李晓东的潜体系[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首艘“不晕船”出海[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常丽君 发强;揭秘科考船“实验1”号[N];北京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常丽君;专家解读神秘的“实验1”号[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饶富全 何金;明星船型:小水线面船[N];中国船舶报;2004年

7 特约记者 郑明;走近小水线面双体船[N];中国船舶报;2000年

8 记者 王学军 通讯员 钟寿中;小水线面船在黄船下水[N];中国船舶报;2003年

9 秋凌;法国科学家解开死水效应之谜[N];中国海洋报;2008年

10 记者 张璐;“火山灰酸雨致癌”无科学依据[N];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小刚;N层密度分层流体界面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魏岗;分层流体中运动潜体生成的内波以及内波的垂向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3 刘占阁;波浪作用下海床累积孔隙水压力响应与液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红丽;两层流体界面内波的色散和非线性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孙学卫;剪切稀化流体分层流动的线性稳定性研究和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1年

6 高山;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及浪流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郑敬茹;微萃取过程中相界面控制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翠琳;基于非线性贝叶斯理论的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刘永军;地转对海洋内波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允;开孔潜体流场与声场的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钰;海洋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东明;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娟;潜体自由面兴波的时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雷;层状电磁弹性材料中几种波的传播问题及频散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尹晓军;Poiseuille流背景下的强非线性长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陆冬华;4千吨级高耐波性单体复合船型新构型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金建明;分层流体中运动潜体兴波特性的数值计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杨卓然;长输管道内检测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10 李海东;超声C扫检测系统优化与铜钢接头缺陷波识别[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5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5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