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方法及微观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20:33
【摘要】:淡水资源的紧缺和丰富的海水资源使得海水淡化产业迅速发展。《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在“十三五”末超220万吨/日的目标。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进口量的不断增长也为解决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过程中冷源成本高的问题带来契机,使得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技术有了实际应用的背景。本文在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技术方面主要进行了两部分研究:(1)基于冰箱冷冻过程的冷冻-浸泡-离心复合脱盐(FSCD,Freezing,soaking and centrifugal desalination)工艺实验;(2)基于实验装置冷冻过程的FSCD工艺实验。两部分实验分别利用DW-HL388冰箱和“基于LNG冷能的海水冷冻制冰实验装置”,将原海水冷冻制冰,实验研究了FSCD工艺中浸泡时间、浸泡液温度、冰液比例(冰液比例=样品冰初始质量/浸泡液质量)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主要是脱除海冰中盐胞内盐分及冰晶表面附着盐分的过程,因此研究海冰内盐胞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对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微观机理方面进行了以下研究:(1)利用显微镜成像设备获得不同质量浓度NaCl盐水冰的微观结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aCl盐水冰的孔隙率和孔隙大小。(2)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及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人工单向传热条件下冷冻得到的海冰样品不同高度处的盐胞、气泡的形态、大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FSCD复合脱盐工艺的脱盐率和总溶解性固体(TDS,Total dissolved solid)脱除率与浸泡时间、浸泡液温度呈正相关,产水率与浸泡时间、浸泡液温度呈负相关。提高浸泡液温度和浸泡时间可以提高FSCD工艺实验的脱盐率、TDS脱除率,但是产水率会随之降低。浸泡液温度为27℃时,两种制冰方式下FSCD复合脱盐工艺的产水率最高为15.35%和7.98%,因此,采用原海水作为浸泡液时,在夏季不适合进行FSCD复合脱盐工艺。2)浸泡液温度为11℃时,基于冰箱冷冻过程的FSCD复合脱盐工艺在冰液比例为1:4时的脱盐率大于冰液比例为1:3和1:5时的脱盐率,FSCD复合脱盐工艺的脱盐率最低为89.41%,最高可达92.99%。3)浸泡液温度为11℃时,基于实验装置冷冻过程的FSCD复合脱盐工艺的脱盐率、TDS脱除率随冰液比例增加而增加,产水率却相反,FSCD复合脱盐工艺的脱盐率最低为92.14%,最高为95.41%。4)相同产水率下,与基于冰箱冷冻过程的FSCD复合脱盐工艺相比,基于实验装置冷冻制冰的FSCD复合脱盐工艺脱盐率更高,所产淡水盐度更低。5)显微镜观察得到:质量浓度为6%的NaCl盐水冰样品孔隙率、单位面积孔隙个数、孔隙的面积均大于质量浓度为3%的NaCl盐水冰样品。6)对micro-CT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冰样品上层部分盐胞和气泡含量最少,盐胞面积占比在冰样品的中层和下层部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下层部分气泡和盐胞面积占比最大。盐胞和气泡的当量直径分布范围近似随切片位置的下移而增大,当量直径在200μm以下范围内的盐胞和气泡占比最大。
【图文】:

流程图,外观图,冰箱


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压榨等,使各相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海冰中盐胞、气泡分散存在于冰晶间隙,属于非均相混合物中的相。海冰中连续相即冰晶占很大比例,因此可以通过重力、离心胞等杂质,实现海冰的进一步脱盐,提高冷冻法海水淡化的脱盐冰经过粉碎浸泡后,冰体更加松散,包裹在冰晶间隙的盐胞破裂,冰晶间隙内的浓盐水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和黏性到脱盐的效果。CD 工艺实验方法验利用从渤海湾运来的原海水作为原料进行冷冻制冰,,通过中科冷柜(制冷温度为-10℃到-86℃,容积为 338L,制冷方式为直冷,组获得专利授权的“基于 LNG 冷能的冷冻法海水淡化工艺模拟,实验装置流程图如图 2-3)对海水进行冷冻得到实验冰样,实验离心复合脱盐(FSCD,Freezing, soaking and centrifugal desalinati的产水率、脱盐率及 TDS 脱除率。

流程图,冰箱,冰晶,脱盐


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压榨等,使各相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海冰中盐胞、气泡分散存在于冰晶间隙,属于非均相混合物中的相。海冰中连续相即冰晶占很大比例,因此可以通过重力、离心胞等杂质,实现海冰的进一步脱盐,提高冷冻法海水淡化的脱盐冰经过粉碎浸泡后,冰体更加松散,包裹在冰晶间隙的盐胞破裂,冰晶间隙内的浓盐水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和黏性到脱盐的效果。CD 工艺实验方法验利用从渤海湾运来的原海水作为原料进行冷冻制冰,通过中科冷柜(制冷温度为-10℃到-86℃,容积为 338L,制冷方式为直冷,组获得专利授权的“基于 LNG 冷能的冷冻法海水淡化工艺模拟,实验装置流程图如图 2-3)对海水进行冷冻得到实验冰样,实验离心复合脱盐(FSCD,Freezing, soaking and centrifugal desalinati的产水率、脱盐率及 TDS 脱除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7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代彬;;太阳能海水脱盐净化装置成功问世[J];工业水处理;2008年03期

2 洛塔尔·尼多尔夫;马健平;;远洋船舶利用反渗透方法生产饮用水——薄膜式的功能对比[J];机电设备;1987年01期

3 顾天雁;海水脱盐的新工艺[J];化学世界;1989年12期

4 李晓延;;新型太阳能海水脱盐净化装置[J];今日电子;2008年02期

5 ;德国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海水脱盐净化装置[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02期

6 赵建民;;海水脱盐与海岛淡水供应[J];海洋信息;1995年01期

7 金蓓;闫鹏飞;;海水脱盐 水资源的未来[J];投资与合作;2003年08期

8 ;德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海水脱盐净化装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05期

9 赵建民;核能与海水脱盐[J];海洋信息;1994年12期

10 张琛;韩多妮;于晓悠;Namoi Saeki;Ray;Carrie;Shanemichael;Rehan Fazal;;悉尼 世界最大海水脱盐计划惹争议[J];明日风尚;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惠绍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国产化案例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2 惠绍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国产化案例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李海楠;政策扶持助海水利用前景可期[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2 省海洋与渔业厅;化海水为“甘露”[N];福建日报;2017年

3 叶心;海水可否解决淡水危机?[N];中国水利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苗昆;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N];中国环境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霞;保驾护航为环保[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深蓝海底探清泉[N];科技日报;2006年

7 赖有生;“中山制造”助解中东水危机[N];中山日报;2008年

8 特约记者 孟斌、特约通讯员 梁训栋 张四清、特约通讯员 丁顺国;想方设法为官兵办实事[N];解放军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原小瑛 特约记者 汪雍诚;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冰艳;基于冷冻过程的海水脱盐方法及微观机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2 吴伯朝;石墨炔力学性能及在海水脱盐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3 孙宇晴;实现海水脱盐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MDC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0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0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