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9:39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淡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制取淡水的有效手段,其应用日益广泛。反渗透海水淡化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经济性能优势明显,被公认为未来的主流海水淡化方法。目前,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常采用多套单机联合制水、分布式管控的方法,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低、资源优化整合困难,通过管控一体化的规模化生产,其制水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 针对舟山市六横岛日产10万吨级超大规模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研制开发一套海水淡化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全面的机组监控管理,并采用故障诊断与处理、系统优化调度等先进技术,保障整个工程的高效、稳定、经济运行。 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详细分析了海水淡化和工业监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明确了研究内容和技术难点。 对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三种主流海水海水淡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详细介绍了预处理、反渗透和产品水处理三个反渗透海水淡化流程,确定了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远程监控系统的需求。 给出了本地和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本地监控由测控、故障诊断、优化调度三个子系统组成。 基于面向对象思想、面向服务设计理念和软件工程的实践方法,采用.NET平台,C#语言,SqlServer2005、工业通信规范OPC和分布式通信技术WCF等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集中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运用代码走查、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等手段对监控系统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超大规模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工程远程监控管理、故障诊断和优化调度功能,系统运行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47
【图文】:
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缺乏愈发紧张,因此环保高各国的重视,核能与反渗透或蒸馏法相结合进行大规模应[1]。1 世纪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匮乏的用水源的 70%源自海水淡化,截止 2003 年 12 月,全球已淡化技术,日产量达到 3775 万吨。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逐渐下降: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方面,MSF 多级闪蒸、MED透已经成为主流的三种海水淡化技术[7,11-12];海水淡化工程十万吨,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滩 shuaiba 海水淡化厂,日产淡程的规模化,吨水价格也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1.02 美美分[13-14]。 水淡化技术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展研究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多级闪蒸、低温多小蒸馏等技术方面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国内规模大小各异的海水、亚海水淡化装置已达 22 座,日海水淡化发展状况见图 1.1 和 1.2 所示。
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滩 shuaiba 海水淡化厂,日产的规模化,吨水价格也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1.02 分[13-14]。 淡化技术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展研究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级闪蒸、低温多小蒸馏等技术方面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内规模大小各异的海水、亚海水淡化装置已达 22 座,水淡化发展状况见图 1.1 和 1.2 所示。 图 1.1 各海水淡化方法产水量
本文编号:2724537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47
【图文】:
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缺乏愈发紧张,因此环保高各国的重视,核能与反渗透或蒸馏法相结合进行大规模应[1]。1 世纪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匮乏的用水源的 70%源自海水淡化,截止 2003 年 12 月,全球已淡化技术,日产量达到 3775 万吨。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逐渐下降: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方面,MSF 多级闪蒸、MED透已经成为主流的三种海水淡化技术[7,11-12];海水淡化工程十万吨,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滩 shuaiba 海水淡化厂,日产淡程的规模化,吨水价格也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1.02 美美分[13-14]。 水淡化技术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展研究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多级闪蒸、低温多小蒸馏等技术方面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国内规模大小各异的海水、亚海水淡化装置已达 22 座,日海水淡化发展状况见图 1.1 和 1.2 所示。
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滩 shuaiba 海水淡化厂,日产的规模化,吨水价格也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1.02 分[13-14]。 淡化技术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展研究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级闪蒸、低温多小蒸馏等技术方面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内规模大小各异的海水、亚海水淡化装置已达 22 座,水淡化发展状况见图 1.1 和 1.2 所示。 图 1.1 各海水淡化方法产水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晓,莫德举;OPC技术及其软件的开发[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周赤忠;李焱;;当前海水淡化主流技术的分析与比较[J];电站辅机;2008年04期
3 阮国岭;冯厚军;;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0期
4 王俊红;高乃云;范玉柱;施利毅;;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8年05期
5 凌志浩,陈伟彬,马欣,俞金寿;基于OPC数据存取规范的服务器研究与实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孙锴,夏雨人;在.NET环境中开发日志功能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年S1期
7 索红军;;网络安全技术与企业信用体系安全之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7期
8 董福平;耿兆铨;郑世宗;;浙江省海水淡化工程“十一五”水利规划[J];水处理技术;2007年10期
9 王慧强,陈光伟;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3期
10 艾钢,吴建平,朱忠信;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净水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科学;软件测试/调试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许丽婷;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洁;基于WinCC的港口水转水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245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