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口海域营养盐及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
【图文】:
],而对椒江口海域的研究仍主要限于单一水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价分析[5-7],针对椒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的时空变化分析则鲜有报道。为了研究椒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现状和变化趋势,本文对2006~2014年春季椒江口海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营养盐和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椒江口海域水环境的状况,旨在为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调查采样2006年、2011年和2014年在椒江口海域进行了水质环境调查,监测时间为每年的春季,调查站位见图1。三次调查均设9个站位,范围基本覆盖椒江口海域,均在小潮时进行,均采表层水样,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较强的可比性。监测项目包括DO、COD、DIN(包括NO3-N、NO2-N、NH4-N)、DIP。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测定按《海洋调查规范》和《海洋监测规范》中的相应要求进行。1.2评价方法1.2.1评价方法的选择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并提出了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几十种方法,当前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主要以营养盐为主的第1代评价体系,即根据N、P、COD和叶绿素浓度计算富营养化指数的各种数学公式[8-13]。国际上,以美国的“国家河口富营养化评价”(NEEA/ASSETS)[14-15]和欧盟的“综合评价法”(OSPAR-COMPP)[16-17]为代表的的第2代富营养化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的主流,但是由于资料缺陷和方法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对于我国河口和近岸海域尚不适用[8]。为使研究结果和我国其他海域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国内常用的富营养指数法(E法)、有机污染指数法(A法)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评价。1.2
746海洋环境科学第35卷图2历年表层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Fig.2HorizontaldistributionsofDINandDIPinsurfaceseawaterofpastyears根据历年调查的A值的统计结果(表2),2006年A值范围在4.20~14.54,均值为8.29,2011年A值范围在8.93~13.39,均值为11.13,2014年A值范围在4.83~11.55,均值为7.25。由此看出,近10a来椒江口海域水质均已是严重污染状态(A>4),历年富营养化程度也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近10a总体也呈下降趋势。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评价,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椒江口海域历年春季大部分调查站位的N/P均介于8~30之间,DIN>0.3,DIP>0.045,营养级均为Ⅲ级(富营养);2014年有部分站位N/P介于30~60之间,DIN>0.3,营养级为ⅤP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红;张荣保;叶茂森;林柏;金矛;郑芳琴;叶新荣;;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26期
2 尹艳娥;沈新强;蒋玫;袁琪;平仙隐;徐亚岩;韩金娣;王云龙;;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及与环境因子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3 张兴林;吴智清;戴开友;;浙江椒江海域夏季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王保栋;孙霞;韦钦胜;谢琳萍;;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新方法及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4期
5 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黄道建;;2006—2007年珠江口富营养化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3期
6 张继民;刘霜;张琦;刘一霆;;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J];海洋通报;2008年05期
7 刘伟;刘百桥;;我国围填海现状、问题及调控对策[J];广州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8 江锦花;江正玲;陈希方;胡昱阳;程岩雄;;椒江口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富集[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9 全为民,沈新强,韩金娣,陈亚瞿;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评价与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10 郭卫东,章小明,杨逸萍,胡明辉;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台湾海峡;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军;大连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琴;曲亮;黄必桂;李强;尤启明;;2014年秋季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现状与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2 钱健;贾怡然;丰卫华;陈立红;陈德慧;黄宝兴;;椒江口海域营养盐及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3 陈宏飞;梁腾龙;焦文灿;吴恒;袁海波;周东;王业田;;赋存环境变化对海积软土特性影响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4 吕淑果;唐丹玲;关学彬;岑竞仪;吕颂辉;;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易发程度识别及重点监控区域划定[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5 曹柳燕;张捷;胡颢琰;贾海波;佘运勇;;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07期
6 张雷;曹伟;马迎群;韩超南;秦延文;赵艳民;刘志超;杨晨晨;;大辽河感潮河段及近岸河口氮、磷的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J];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7 苏钰;;围填海对海岸带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6年14期
8 隋琪;夏斌;谢寒冰;崔毅;陈碧鹃;崔正国;丁东生;;2014年春季和冬季渤海海水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J];渔业科学进展;2016年02期
9 孔范龙;郗敏;徐丽华;李悦;秦培瑞;;富营养化水体的营养盐限制性研究综述[J];地球环境学报;2016年02期
10 黎慧;万夕和;王李宝;凌云;沈辉;高继先;刘培廷;张朝晖;;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氮磷的季节变化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J];生态科学;201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容榕;大连旅顺新港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环境影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曹晓晨;基于3S技术的大连长兴岛围填海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沙爽;围填海需求与海洋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胡天琪;海岸工程建设污染海洋损害赔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朱妙;天津总规滨海新区填海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曹湛;滨海城市填海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蔡丽萍;六横岛东部围填海对沉积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8 杨春;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填海区域平面形态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张艳霞;污染物对大连湾海域的累积环境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飞达;深圳围海造地地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奎;陈建芳;金海燕;李宏亮;高生泉;卢勇;徐杰;翁焕新;;长江口及邻近海区营养盐结构与限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年03期
2 屠建波;张秋丰;牛福新;徐玉山;江洪友;刘洋;;北塘口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及预测[J];海洋科学;2012年08期
3 郝林华;孙丕喜;郝建民;杜蓓蓓;张新军;徐玉珊;毕进红;;桑沟湾海域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4 陈慧敏;孙承兴;仵彦卿;;近23a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5 吴迪;王菊英;马德毅;闫启仑;郭皓;;基于PSR框架的典型海湾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1年01期
6 高利利;吴澄;程金平;叶属峰;刘富平;刘星;;长江口主要污染因子研究及富营养化状况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7 吕振波;孙玉增;张焕君;刘义豪;魏振华;杨建敏;高成美;;山东近海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0年02期
8 张静;张瑜斌;周凯;张际标;孙省利;;深圳湾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9 储雪丹;;梅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方案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6期
10 王极刚;赵杰;;2001~2005年鸭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钟慧颖;海域使用论证对海洋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叶南;海巡基地项目建设对大连湾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子鹏;辽宁海岸带地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任远;温州灵霓北堤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李静;河北省围填海演进过程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婕;沿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贾怡然;填海造地对胶州湾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张存勇;连云港近岸海域海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杨文健;湛江霞宝工业城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鑫;山西省水资源质量的富营养化程度及综合防治[J];水文;2004年02期
2 杨新梅,李家;大鹿岛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研究[J];海洋通报;1996年05期
3 张继民;刘霜;张琦;刘一霆;;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J];海洋通报;2008年05期
4 蒋国昌,王玉衡,董恒霖,唐仁友;浙江沿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初步探讨[J];海洋通报;1987年04期
5 郭卫东,章小明,杨逸萍,胡明辉;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台湾海峡;1998年01期
6 纪大伟;杨建强;高振会;贾永刚;;莱州湾西部海域枯水期富营养化程度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2007年01期
7 余敏;马骏;;大陈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1期
8 王雪琪;李凡修;黄河;;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Cd和百草枯对浮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年03期
9 蓝文陆;彭小燕;;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及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舒金华;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海洋与湖沼;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姜胜;黄云峰;魏鹏;李岚;;广州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孔庆欣;胡雯;荀尚培;;用气象卫星监测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魏轲;严景超;朱培瑜;彭宇;徐水;;由除藻试验获得的启发[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魏轲;沈斐;朱培瑜;严景超;王洁尘;;藻型湖泊除藻后水质变化的研究及致臭物的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罗昆娅;滇池富营养化程度减轻[N];昆明日报;2009年
2 王思睿;先截污再引江水武汉治湖胜算几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记者 孙磊;透明度比去年增加2.5厘米[N];杭州日报;2009年
4 李忠将;草海污染加重[N];贵阳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黄慧成;严管水库及周边网箱养殖[N];南方日报;2009年
6 苏桓玄 闫艳;百姓爱上垂钓[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记者 沈文敏;太湖水质持续好转[N];人民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2734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3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