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岛礁波浪场的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4:49
   岛礁周边特殊的海底构造,对波浪场计算具有不同于开阔海域的独特挑战。从力学分析角度,南海岛礁与其它海洋岛礁的显著不同在于岛礁与泻湖周围海床地形构造复杂,开阔海域的波流传播至岛礁,产生不同于海岸工程的波浪快速浅化效应、多岛礁绕射和折射效应、礁盘越浪和泻湖共振效应等复杂的自由面水动力学现象。因此,如何描述风、浪、流与水深、地形作用下岛礁附近波浪环境条件的演化过程,成为了在南海岛礁附近超大浮体设计中的新特点和新挑战。本文依据目前有关描述近岸波浪传播的方法,针对岛礁周边远场较深水深的波浪传播,采用动谱平衡方程模型处理。WAVEWATCH-Ⅲ(下文简称WW3)是第三代海浪模型中的典型代表,自从诞生以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型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波浪谱模型,因此可以描述波浪波动能量、波高、波长、波频率等要素的变化。本文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模型的控制方程、离散方法和参数设置。第三章介绍了突变地形下规则波传播的二维算例,并利用解析解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WW3对二维突变地形下波浪演化计算的可行性。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利用自定义谱和JONSWAP谱作为输入谱,模拟了远场涌浪经过南海典型岛礁地形(变水深、岛礁)演化到近岸的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对应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表明利用WW3对岛礁复杂地形下波浪演化进数值模拟,播报海浪要素的方法是可行的。第六章利用风场作为输入条件后报了台风海鸥影响下的岛礁附近波浪场,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工程实例中,挑选合适的输入谱模型、合理设置源项参数对于研究波浪演化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为WW3波浪模型在岛礁地形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731.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波浪演化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1.2.2 WAVEWATCH-Ⅲ研究进展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2. WW3模型介绍
    2.1 模型的控制方程
    2.2 源项的计算
in'>        2.2.1 风-波相互作用项Sin
  •         2.2.2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项Snl
  •         2.2.3 耗散项Sds
  •         2.2.4 壁面摩擦项Sbot
  •         2.2.5 线性输入项Sln
  •         2.2.6 碎波项Sdb
  •     2.3 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2.3.1 第一步:时间模式下的波高修正
            2.3.2 第二步:在物理空间求解
            2.3.3 第三步:在谱空间进行求解
            2.3.4 源项的离散求解
        2.4 模型中的输入谱
            2.4.1 Gaussian谱
            2.4.2 JONSWAP谱
            2.4.3 Fetch-limited JONSWAP谱
            2.4.4 自定义谱
        2.5 模型参数设置
        2.6 模型二次开发
            2.6.1 源文件的修改及其说明
            2.6.2 模型的可视化
        2.7 本章小结
    3. 二维海底突变算例
        3.1 算例概况
        3.2 输入谱及参数设置
        3.3 模拟结果
            3.3.1 波浪演化流程分析
            3.3.2 穿透系数曲线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近岛礁生产生活平台及浮式栈桥系统水动力性能模型试验计算
        4.1 算例概况
            4.1.1 地形前处理
            4.1.2 地形网格无关性检验
        4.2 输入谱及参数设置
        4.3 结果分析
            4.3.1 各个计算工况结果与试验对比
            4.3.2 波谱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波浪在岛礁变水深海区传播变形规律模型试验计算
        5.1 算例概况
            5.1.1 建立地形网格
            5.1.2 波浪测点位置分布
        5.2 输入谱及参数设置
        5.3 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台风“海鸥”波浪场计算
        6.1 算例概况
            6.1.1 台风场条件
            6.1.2 计算域范围及波浪实测数据
        6.2 输入谱及参数设置
        6.3 计算结果与实测对比
            6.3.1 有意波高验证
            6.3.2 波浪谱验证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波浪监测点信息
    附录B 监测点的有意波高对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生;辜俊波;文武健;;淀山湖风浪场的数值模拟[J];湖泊科学;2011年05期

    2 赵洪波;王广聚;;连云港海域波浪场数学模型研究[J];水道港口;2007年05期

    3 邱桔斐;马越;徐新华;;长江口外海域波浪场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2011年10期

    4 肖文军;丁平兴;胡克林;;潮汐和流影响下长江口波浪场数值计算[J];海洋工程;2008年04期

    5 许富祥,许林之;8509号台风波浪场的分析[J];海洋科学;1987年02期

    6 赵鑫;黄世昌;;浙东沿海“9711”台风波浪场数值模拟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3期

    7 勾鸿量;刘曙光;匡翠萍;;曹妃甸工程对海域波浪场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文凡;高志一;;稳定风浪场谱特征量间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2007年05期

    9 张弦,刘金芳,张学宏,张国友,杨亮,闫明;南印度洋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通报;2003年02期

    10 刘金芳,黄海仁,张晓慧,唐晓卫,任帅;南大西洋风场和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永芳;波浪输运过程对海温异常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陈洪洲;随机波浪在斜坡地形上的非线性特征参数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单铁兵;波浪爬升的机理性探索和半潜式平台气隙响应的关键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孙一艳;二维聚焦波浪及其与直立圆柱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玉祥;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波浪非线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顾倩;波浪对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用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7 孙亮;不规则频率的消除及其在波浪与结构物作用的高频和多物体干涉问题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温鸿杰;非线性波浪与可渗结构相互作用的SPH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孝春;波浪浮标水动力特性及波浪要素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孙家文;波浪对水平板冲击作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泽;岛礁波浪场的数值模拟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姬厚德;台湾海峡及附近港湾的风浪场数值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郑吉祥;厦门湾常风浪场数值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陈栋炉;海洋波浪场与海岛地区地脉动相关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5 刘铁锐;风浪场可视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宝龙;船舶安全航行实用台风浪场快速确定方法[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潘丽红;近岸波浪场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3年

    8 谭丽;有限元网格剖分及其在波浪场模拟方面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乐;基于小波变换的波浪方向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叶雨颖;台湾海峡风浪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0233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0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