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1-05-12 02:45
  本文对长江与黄河口黏土粒级沉积物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相对富集Al、K、Fe、Ti等常量元素以及Cr、V、Li、Zn、Ni和Rb等微量元素,黄河以高Ca、Sr和Ba为特征;长江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高于黄河沉积物,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相同,均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中稀土元素富集,黄河沉积物的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程度较长江沉积物偏弱。长江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而黄河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较为稳定。黏土粒级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更接近其物源区,<2μm的黏土粒级沉积物中的REE可以作为判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ΣREE、δCe可以作为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的判别指标。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受源区岩石类型、化学风化、水动力分选等因素的控制。化学风化引起河流沉积物相对其源岩发生地球化学分异,水动力分选使矿物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富集,从而引起地球化学组成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异。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黄海泥质区西北缘B01孔黏土粒级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的识别[J]. 韩宗珠,艾丽娜,陈筱林,王传,刘涵,孙宇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2]地球化学方法示踪东亚大陆边缘源汇沉积过程与环境演变[J]. 杨守业,韦刚健,石学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5)
[3]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北部泥质区沉积物元素的分布及来源分析[J]. 蓝先洪,梅西,李日辉,张志珣,李杰,顾兆峰.  现代地质. 2015(04)
[4]长江河水87Sr/86Sr值的季节性变化及其指示意义:以长江大通站为例[J]. 罗超,郑洪波,吴卫华,杨守业.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7)
[5]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物源识别研究进展[J]. 胡邦琦,李军,李国刚,赵京涛,宋维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6)
[6]长江下游悬浮物Sr-Nd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与物源示踪[J]. 茅昌平,陈骏,袁旭音,杨忠芳,季峻峰.  科学通报. 2011(31)
[7]长江流域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J]. 何梦颖,郑洪波,黄湘通,贾军涛,李玲.  沉积学报. 2011(03)
[8]长江主要支流与干流沉积物的REE组成[J]. 杨守业,王中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1(01)
[9]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J]. 蓝先洪,王红霞,李日辉,林振宏,张志珣.  地学前缘. 2007(04)
[10]长江河流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与物源示踪[J]. 杨守业,蒋少涌,凌洪飞,夏小平,孙敏,王德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5)



本文编号:3182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82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