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0 13:10

  本文关键词: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05年

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

邵珠法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用于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本文旨在设计一种用于空间交会最终逼近阶段(10m~1000m )的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空间交会过程中目标相对测距机高速运动,对测距精度和测距速率均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测距精度和测距速率的关键之一在于测相技术的改进,传统的测相方法不能同时达到高精度和快速测距的要求,必须引进高精度快速测相技术。 本文由激光雷达测距方程出发,根据本系统的应用条件建立了合作目标和漫反射目标的两种测距模型,推导出了两种模型下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的关系;由激光测距噪声理论推导出了激光测距机信噪比公式,为方案设计与仿真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对高精度快速测相理论和技术做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数字同步解调法测相具有信噪比高、精度高、速率快的特点,对数字同步解调测相进行了仿真实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这种仿真方法对于其他测相技术研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项研究有新意。 本文根据空间交会对接用相位测距对测距精度和速率的高要求,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案中精测用积分电平值测相,方法比较新颖,样机系统实验表明测距精度高达2.6394mm,测距速率达到每秒3 次,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说明改进的测相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本项研究有创新性。 本文根据改进测距方案设计出了测距逻辑部分的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是以低功耗单片MSP430F437 为核心的逻辑控制系统。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平台上对软件进行了优化和调试,并在最后和光路以及电路一起进行了样机系统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本论文在高精度快速测相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V4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引言10-17
  • 1.1 空间交会对接简介10-11
  • 1.2 激光雷达在空间交会对接中的应用11-13
  • 1.2.1 激光雷达概述11-12
  • 1.2.2 激光雷达在空间交会对接中的应用12-13
  • 1.3 激光测距发展概况13-16
  • 1.3.1 激光测距技术简介14-15
  • 1.3.2 激光相位测距发展概况15-16
  • 1.4 本文的任务与主要工作16-17
  • 第二章 激光雷达测距理论17-32
  • 2.1 激光雷达测距方程17-18
  • 2.1.1 激光雷达测距方程标准形式17-18
  • 2.1.2 初步简化式18
  • 2.2 发射机特性18-20
  • 2.2.1 光束形状和光束截面函数18-19
  • 2.2.2 光束宽度19-20
  • 2.3 大气传输特性20-25
  • 2.3.1 计算方法20
  • 2.3.2 大气透过率的计算20-25
  • 2.4 目标的光学特性25-29
  • 2.4.1 激光雷达截面26
  • 2.4.2 角反射镜目标的雷达截面26-27
  • 2.4.3 漫反射目标的雷达截面27-29
  • 2.5 小结:本项目的测距模型29-32
  • 2.5.1 10-100m 范围29-30
  • 2.5.2 100-1000m 范围30-32
  • 第三章 激光测距噪声和误差分析32-43
  • 3.1 噪声分析32-37
  • 3.1.1 背景光噪声32-35
  • 3.1.2 光电噪声35-36
  • 3.1.3 信噪比36-37
  • 3.2 误差分析37-43
  • 3.2.1 相位测距误差公式37-39
  • 3.2.2 误差分析39-41
  • 3.2.3 信噪比对误差的影响41-43
  • 第四章 高精度快速测相技术与仿真43-56
  • 4.1 常用的相位测距方案43-45
  • 4.2 高精度快速测相方法45-52
  • 4.2.1 自动数字测相45-47
  • 4.2.2 基于欠采样的数字同步解调测相法47-51
  • 4.2.3 线性调频法51-52
  • 4.3 数字同步解调测相仿真实验52-56
  • 4.3.1 仿真实验流程52-53
  • 4.3.2 各模块介绍及仿真参数设置53-55
  • 4.3.3 仿真实验图像55-56
  • 第五章 激光测距系统方案56-66
  • 5.1 指标要求56-57
  • 5.2 第一种方案57-59
  • 5.2.1 测相原理57-58
  • 5.2.2 方案特点58-59
  • 5.2.3 存在的缺点59
  • 5.3 改进方案59-66
  • 5.3.1 改进之处59-60
  • 5.3.2 测相原理60-64
  • 5.3.4 数据速率估算64-65
  • 5.3.5 改进方案的特点65-66
  • 第六章 逻辑部分硬件设计66-73
  • 6.1 单片机系统66-68
  • 6.1.1 MSP430F437 单片机简介66-67
  • 6.1.2 主要功能及引脚定义67-68
  • 6.2 CPLD 部分68-70
  • 6.3 A/D 部分70-73
  • 第七章 软件调试与系统实验73-83
  • 7.1 软件调试简介73-76
  • 7.1.1 程序流程73-74
  • 7.1.2 调试平台介绍74-76
  • 7.2 系统实验76-83
  • 第八章 结束语83-84
  • 参考文献84-86
  • 致谢86-87
  • 附录1 逻辑部分电路原理图87-88
  • 附录2 部分单片机程序88-91
  • 个人简历9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永军,迟泽英;光纤在激光动态定距测量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何焱,谈细春;空间交会对接中二航天器相对运动的精确计算模型[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马婷婷 ,魏晨曦;空间交会对接概述[J];中国航天;2004年07期

    4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J];载人航天;2011年02期

    5 一林;;空间交会对接:太空演绎“高难度”[J];太空探索;2011年08期

    6 崔潇潇;;美国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发展研究[J];国际太空;2011年10期

    7 季启明;张利文;;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J];中国航天;2011年03期

    8 彭朝勇;高晓蓉;王黎;王泽勇;;便携式接触线几何参数检测系统[J];电气化铁道;2007年04期

    9 李九人;李海阳;陈磊;唐国金;;基于比例导引的空间交会寻的段飞行任务设计[J];飞行力学;2009年04期

    10 戴光明;李晖;;DE算法在空间交会中的应用[J];上海航天;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颖;解永春;;基于椭圆轨道的视线制导方法[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张昊;解永春;吴宏鑫;;交会对接成像敏感器中目标标志器的相关问题研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沈红新;周英;李海阳;;基于SQP方法的轨道维持与调相策略优化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崔海涛;黄翔东;蒋长丽;;基于全相位FFT的激光测距法[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5 王照林;李俊峰;;航天器充液复杂系统晃动动力学与控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尹学宏 董英隼 记者 付毅飞;[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余建斌;[N];人民日报;2011年

    3 田兆运 张利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通讯员 宗兆盾 谢波 记者 付毅飞;[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黄希;[N];中国航天报;2011年

    6 记者 赵波;[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索阿娣 李冠礁 王娟;[N];中国航天报;2011年

    8 记者 李宣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记者 张建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亚辉 蒋建科 余建斌;[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雪康;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刘鲁华;航天器自主交会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王静;大流量液压源恒温恒压控制及油液弹性模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江刚武;空间目标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抗差四元数估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珠法;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长久;空间交会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计算机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徐刚锋;空间交会对接中光学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李贵明;空间交会对接运动模拟器线位移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田闯;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万里;小型空间飞行器近距离追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陈静;空间飞行器交会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李晓杰;CEI在精密定轨中的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梁刚刚;空间交会对接中远段相对导航仿真验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任超;航天器交会对接撤离段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20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