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高可靠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1 19:47

  本文关键词:高可靠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高可靠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

童杰文  

【摘要】:皮卫星是现代航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凭借其功能密度高,研制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发射方式灵活以及机动性与生存能力强等特点,皮卫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综合电子系统是卫星的控制枢纽和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心,承担着上下行通信链路管理、电源管理、星务管理、姿态与轨道控制、在轨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有效载荷管理等关键任务。同时,其可靠性是综合电子系统乃至整星电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将以某型号皮纳卫星的研制为背景和依托,以"ZDPS-1A"卫星星务计算机设计与研制工作为基础,从卫星总体设计的高度出发,开展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设计及实现。 第一,本文研究了基于时钟同步的三模冗余技术,并完成了基于MCU处理器的三模冗余系统设计,该系统由同构处理器模块、时钟同步模块、冗余判决模块和接口扩展模块组成。参照"ZDPS-1A"卫星星务计算机在轨任务,本文从星务管理、测控通信、姿控通信、综合测试及故障注入测试五个方面介绍了该三模冗余系统的功能实现与验证工作。结果表明,上述三模冗余系统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并具备一定的容差容错能力。 第二,本文研究了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可靠性技术。该综合电子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思想,其硬件平台主要由电源模块、主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粘合逻辑模块组成,一级降额后数据处理能力达200MIPS,功耗不高于1.5W,非易失性存储容量不低于8Gbytes。在可靠性设计方面,综合电子系统采用了三模冗余技术和故障监测与恢复技术,旨在有效应对空间单粒子效应和在轨实时故障。作者完成了综合电子系统与电源分系统、测控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以及有效载荷的联合调试,并开展了电性能与可靠性验收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综合电子系统能够满足卫星的主要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并通过了电性能、可靠性等验收测试,建立了一个更加稳定、高效、通用的可靠性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本文在综合分析任务需求和设计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成功设计与研制了一种高可靠的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能够较好的适应某型号皮纳卫星的研制任务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V4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陈宗基;自修复飞控系统的可靠性估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葛宝珊 ,裴艳薇 ,王希常;高速DSP与SDRAM之间信号传输延时的分析及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3年05期

3 詹亚锋,马正新,曹志刚;现代微小卫星技术及发展趋势[J];电子学报;2000年07期

4 彭俊杰,洪炳镕,袁成军;软件实现的星载系统故障注入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5 赵宇,黄敏,于丹,魏莱;利用试验数据的产品可靠性综合验证方案确定方法[J];航空学报;2005年05期

6 丁义刚;;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7 王长龙,,沈石岑,张传军;星载设备抗单粒子效应的设计技术初探[J];航天控制;1995年03期

8 熊庭刚;马中;袁由光;;基于操作系统调用的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技术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年11期

9 王丽君;空间电子学的单粒子效应[J];空间电子技术;1998年04期

10 朱光武,李保权;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航天;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禹;雷玲;程俊;;自动火炮武器火控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2 刘峰;林彬;王占彬;;高速飞行器复合材料隔热层参数化设计[J];兵工学报;2011年01期

3 陈永务;张庆利;高禹;陶文斌;;真空热循环对T700/5224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年03期

4 姜建文;张朝杰;金小军;金仲和;;基于CORDIC算法的微小卫星发射机设计与实现[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5 袁铁山;张朝杰;杨伟君;金仲和;;新型S波段软件无线电微型测控应答机的实现[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6 闫长海;孟松鹤;陈贵清;杜善义;;应用在纤维隔热材料上的纳米复合材料涂层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6年04期

7 李健芳;何飞;赫晓东;;新型耐高温多层隔热结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4期

8 孙文周;王兵;卢忠远;;长余辉发光材料空间环境中的耐紫外辐射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9 梁文权,冯书兴;航天测控对抗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5年02期

10 闫长海;孟松鹤;陈贵清;杜善义;;金属热防护系统隔热材料的发展与现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涛;杨聪伟;;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与展望[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孙文周;陆有军;陈宇红;吴澜尔;江涌;;外太空光致发光示踪材料SrAl_2O_4:Eu~(2+),Dy~(3+)的耐紫外辐射性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军;洪延姬;崔村燕;;激光微推力器及其关键技术[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叶海华;林柯妡;;浅谈空间环境标准化工作[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书廷;曹喜滨;;卫星质量特性的在线辨识算法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于乃术;;关于机车电器可靠性检修探讨[A];2009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胶济客运专线相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兴栋;刘勇;杨德庄;杨剑群;叶铸玉;;聚四氟乙烯涂层在真空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8 齐鑫;冯文全;;基于动态重配置的SEU故障检测与修复系统的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9 龚自正;曹燕;侯明强;李宇;郑建东;牛锦超;;空间环境及其对航天器的影响与防护技术[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启雄;张金城;刘菲;;磁场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梅;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马英起;单粒子效应的脉冲激光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3 康宁;航天测控优化调度模型及其拉格朗日松弛求解算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孙锐;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及在可靠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云凤;基于随机过程的磨损可靠性预测及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高亮;航天电连接器空间环境可靠性试验与评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曾晓洋;高性能Reed-Solomon码编译码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8 齐本胜;皮卫星星载通信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臧铁钢;先进维修技术资源信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李泽宏;非均匀沟道DMOS基本参数及其辐照理论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大为;空间热循环和辐照环境对LF6铝合金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真;便携式胰岛素泵的可靠性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成义;气动辅助变轨的轨道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4 朱小丰;皮卫星姿控系统的敏感器和执行机构电路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圣陶;SRAM型FPGA单粒子翻转效应的故障注入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蒋轶虎;宇航用FPGA单粒子效应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谢楠;宇航用FPGA单粒子效应及监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福强;高压气体球轴承的流场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杨荔贤;基于系统多种因素的预防维修决策模型[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磊;减速器轴系零部件参数化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黄敏;变母体变环境数据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王建莹,孙峻朝,杨孝宗;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估工具:HFI-2故障注入器[J];电子学报;1999年11期

3 张平,陈宗基;飞机操纵面故障研究及其补偿重构[J];飞行力学;1997年03期

4 朱毅麟;空间推进与电源轻量化的进展[J];国际太空;1996年10期

5 李璇君,辛季龄;基于后驱动技术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贺朝会,耿斌,王燕萍,杨海亮,张正选,陈晓华,李国政,路秀琴,符长波,赵葵,郭继宇,张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重离子单粒子翻转效应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2期

7 刘智洋,黄敏,赵宇;利用设备变母体变环境数据的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J];航空学报;2004年03期

8 麻慧涛;钟奇;范含林;文耀普;;微型卫星热控制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6年02期

9 董剑,曲峰,刘宏伟,崔刚;嵌入式故障注入器HFI-4的研究与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12期

10 陈晓华,贺朝会,王燕平;80C86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征均;坦克综合电子系统总体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8年03期

2 周学贤;坦克综合电子系统发展工程综述[J];四川兵工学报;1999年01期

3 耿荣茂;第四代主战坦克综合电子系统的研究与讨论[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7年01期

4 秦洪生,王校会,王建民,赵爱军,张守恒;电子对抗与兵器火控指控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9年02期

5 李燕安;;装甲车辆综合电子技术综述[J];国防技术基础;2009年12期

6 王九龙;;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现状和发展建议[J];航天器工程;2007年05期

7 杨孟飞;贾阳;陈建新;;月球巡视探测器系统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8 彭真明;朱宗平;饶劲松;郭永红;王巍;;新型车辆综合电子系统发展设想[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1期

9 宋小庆;吴松平;常天庆;纪伯公;刘忠仁;;基于随机Petri网的装甲车辆综合电子系统可靠性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尤政;田贺祥;李滨;张木梁;;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中的即插即用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涛;杨聪伟;;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与展望[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安军社;;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聂文琪;;嵌入式系统中基于OpenGL的虚拟仪表设计[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方卫中;;综合平台电子系统布线设计与EMC仿真[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夯基创新 提高质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结构工艺部工程六组[A];2008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08年

6 杨森;郝明;王晓丹;;美军C~4ISR的体系结构框架研究及对我军的启示[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中豫;;区域通信定位、监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姚将锋;邹涌泉;;一种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王小培;;飞行模拟器的原理及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陈窕莉;刘志勇;;基于IEEE 802.11n的MANET网络移动终端的设计与实现[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琦;[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江苏 钱挺;[N];电脑报;2003年

3 江苏 杨扬;[N];电脑报;2004年

4 阿盼;[N];电脑报;2004年

5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忠信;[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7 刘彦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晔文;[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贺祥;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朱岩;基于闪存的星载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3 张良;机载相控阵雷达降维STAP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4 张德峰;高速DSP板的开发及其在合成孔径雷达实时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1年

5 黄梅珍;位置敏感探测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胡永华;深亚微米理论及IP核设计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7 韦健;低功耗逻辑电路设计及在RISC设计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杨伟建;面向HDTV信源集成解码芯片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汪波;多处理器系统中高效Cache协议的实现方案设计与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10 林克正;基于小波分析的焊缝图象处理与识别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杰文;高可靠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陈江渝;基于三模冗余综合电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朱维;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唐明圣;星上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FDIR框架设计及故障检测隔离机制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志成;卫星综合业务单元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华章;基于SpaceWire的远程存储访问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亮亮;军车综合电子系统中测控子系统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红梅;1553B总线在车辆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9 蔡曦;一种星内网络系统构架的选型及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柳丽;月面巡视探测器测控通信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可靠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22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