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6:58
【摘要】:第三代铝锂合金作为一种新型铝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高刚度等优良特性,被逐渐用来替代飞行器上传统使用的2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有利于实现飞行器结构部件的轻量化,提高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铝锂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尤其是抗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够充分,直接影响了铝锂合金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关系的建立,以及合金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评估。因此,有必要开展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与低周疲劳行为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了合金在热挤压及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并预测了低周疲劳寿命,并阐明了合金循环变形机理和疲劳断裂模式。本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包括晶粒形貌、第二相颗粒和晶体学织构)在热挤压及后续热处理(包括固溶和时效处理)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喷射态合金晶粒呈等轴状,没有明显织构。对于挤压态、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随着挤压板中心向边部扩展,晶粒由条带状向等轴状转变,固溶处理会使晶粒尺寸增加,而时效处理对晶粒影响较小。挤压板中心织构类型为近轧制型织构,边部织构发生了旋转,热处理对挤压板织构无明显影响。Li与Cu元素对合金强化起着关键作用,合金内Al-Cu相会在热处理过程中回溶和重新析出,含Fe颗粒一直稳定存在。(2)对热处理后合金的挤压和垂直挤压方向试样进行了控制应变的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滞回环,导出了循环应力响应曲线,拟合得到了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利用不同疲劳寿命模型对该合金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分析。随总应变幅增加,合金起始周次和半寿命周次的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加。材料在低应变幅下以循环稳定行为为主,高应变幅下以循环硬化行为为主。任一应变幅条件下,挤压方向合金有着更高的循环应力幅,但与垂直方向合金的断裂寿命相似。发现基于全应变能密度模型对该合金低周疲劳寿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3)对合金疲劳断口进行观察,对比了不同取向试样在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断口形貌,探讨了合金在加载过程中的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断裂行为。发现低应变幅断口有着典型的疲劳特征,而高应变幅断口呈现出类似准静态拉伸断口的特征。对合金疲劳断口附近的变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对比了不同应变幅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情况。发现高应变幅条件下合金的变形程度和位错密度明显高于低应变幅合金。材料的循环硬化行为,与疲劳加载过程中移动位错与(亚)晶界、第二相颗粒和演变位错结构(位错环与位错缠结等)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图文】:

形貌,拉伸试样,挤压板,喷射成形


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邋Olympus邋GX51)对不同状态合金的晶粒和大颗逡逑粒第二相的尺寸和分布进行观察。挤压板上的金相样品是从板材中心至边部的逡逑1/8-7/8处选取,样品位置如图2-l(d)所示。样品经过SiC砂纸和金刚石抛光液磨逡逑抛后,,采用邋Keller邋试剂(2_5邋mlHN03,邋1.5邋ml邋HC1,邋1邋ml邋HF邋和邋95邋ml邋H20)浸蘸逡逑样品表面10-30邋s进行化学腐蚀。逡逑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7610F),在背散射电子模式下,对逡逑合金内大颗粒第二相的尺寸和形貌进行观察,并运用SEM上配备的能谱仪(EDS)逡逑对第二相颗粒的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SEM样品的制备方法与上述OM样品相同

分布情况,微观组织,合金,背散射电子


(e-h)对颗粒A、B、C和D的EDS点测结果逡逑Fig.邋2-2邋Microstructure邋of邋spray-formed邋alloy:邋(a-b)邋OM邋microslructure;邋(c-d)邋SEM邋micro邋structure:逡逑(e-h)邋EDS邋spot邋scan邋results邋for邋particle邋A.邋B.邋C邋and邋D.逡逑为进一步确定大颗粒第二相的分布情况和成分,米用SEM在背散射电子模式逡逑下对喷射态219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继续观察。图2-2(c)和(d)分别给出了低倍和高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G146.21;TG376.2;V25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东梅;;铝锂合金在航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铝加工;2018年06期

2 王伟;张蕾;;我国航空航天业对铝锂合金的需求[J];有色金属加工;2019年02期

3 ;江苏豪然研制铝锂合金实现新突破[J];铝加工;2017年03期

4 ;明泰铝业:正在开发铝锂合金产品[J];铝加工;2017年03期

5 宋利康;廖建华;郑堂介;张建东;朱永国;;大飞机铝锂合金等直段研制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5年04期

6 孟晓敏;麻彦龙;黄伟九;张洪雨;吴海鹏;肖王婷;;新型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局部腐蚀中的作用[J];材料导报;2014年13期

7 孙中刚;郭旋;刘红兵;鲍鹏里;陈洁;周文龙;;铝锂合金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05期

8 尹登峰;余志明;王华;孟力平;伍汰莎;;铈对2195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2年02期

9 程晓宇;王晓梅;;铝锂合金研究与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12期

10 陈永来;李茂盛;吕宏军;张宇玮;;2195铝锂合金可旋性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邓继雄;魏祚伟;;1420铝锂合金焊接气孔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2 骆晨;王强;孙志华;汤智慧;;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2A97铝锂合金的初期腐蚀机理[A];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全集[C];2015年

3 潘青林;周昌荣;王新宇;梁文杰;尹志民;;含Sc铝锂合金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丁红园;崔丽;陈俐;何恩光;贺定勇;;激光焊接工艺对铝锂合金T型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4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C];2013年

5 胡孝荣;牟志德;;5A90铝锂合金零件成形工艺探索[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锡武;郑子樵;李海;李世晨;钟俐苹;蒋呐;;1420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7 傅进;李恒;雷超;郑高伟;边天军;;5A90铝锂合金蠕变时效不同阶段变形行为研究[A];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樊振中;陆政;张显峰;王胜强;刘建军;;铸造铝锂合金研究进展及应用趋势[A];201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4年

9 梁佩;陈海燕;刘奋军;傅莉;;2A97铝锂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界面形貌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10 刘丹阳;李劲风;;铝锂合金电化学特征与晶间腐蚀的相关性(英文)[A];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新;哈工大两项关键技术助力C919“冲上云霄”[N];黑龙江经济报;2017年

2 吴永东;西南铝突破铝锂合金多项关键技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3 刘志龙;C919年内下线,特殊材料以铝锂合金为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王慧;铝锂合金:现代飞机新型材料的选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5 岳琴 杨燕群;科技攻关二十年 我国铝锂合金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N];科技日报;2005年

6 孙立会;铝锂合金 让飞机如此轻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7 李欣;新型航空材料铝锂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王登文;中外航空铝材发展之比较[N];中国航空报;2015年

9 黎明勇;创新的力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10 陈姗姗;国产C919客机铝锂合金机身样件顺利下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博;2397铝锂合金热变形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杨胜利;2297铝锂合金热变形行为与组织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3 凡晓波;2195铝锂合金板材热变形-淬火复合成形规律与强化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心怡;2060铝锂合金激光焊接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李华冠;玻璃纤维—铝锂合金超混杂复合层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孙振起;航空用铝锂合金结构选择性增强工艺与裂纹抑制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段石云;合金元素锂对Al-Cu-Mg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年

8 杨守杰;新型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祥辉;AA2099铝锂合金疲劳断裂行为与晶体取向关系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2 汪冠宇;铝锂合金本构模型研究及其ABAQUS二次开发[D];中北大学;2019年

3 张庆友;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杨英;5A90铝锂合金板热成形性能研究及其实验验证[D];山东大学;2019年

5 王俭堂;2297-T87铝锂合金厚板各向异性和疲劳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刘乐;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热变形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7 谷岩波;2060铝锂合金板材温渐进成形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8 陈锡源;铝锂合金T型接头激光焊工艺及焊缝缺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9 李建波;铝锂合金T型构件双激光束焊接机构开发及工艺变形分析[D];天津大学;2018年

10 于福盛;运载火箭贮箱材料2195铝锂合金焊接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9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19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