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无人机物体识别和追踪

发布时间:2020-08-18 09:14
【摘要】: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因其自身简单的构造、高自由度、高机动性和稳定的飞行能力,救援赈灾现场和民用领域的无人机越来越多。鉴于此,本文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研究了视觉追踪系统的设计,包括视频流中目标识别与定位算法和无人机与目标间距离控制算法,最后在实物平台搭建了无人机视频采集端与电脑地面站端进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对图像去噪的基础理论与常见算法研究,本文在图像处理前期,提出使用图像复原算法对采集到的视频帧进行去模糊操作。以此来解决由于无人机摄像头对焦失败产生的散焦模糊或无人机与目标相对运动产生的运动模糊。根据PSNR值大小来评判实验结果成效。(2)实现目标自动搜索。图像去模糊操作很好的保持了目标的边缘信息,为目标搜索提供损失度较低的图像。无人机拍摄画面中采用模板匹配的方式定位目标,实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匹配法能够正确定位到目标位置,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对KCF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加入目标模板的方式实现目标抗遮挡的长时追踪效果。其中模板用于和定位到的目标进行相似度计算,以此来判断目标状态。目标状态分为:全遮挡、半遮挡和未遮挡。抗遮挡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能够完成既定任务,表现良好。(4)目标跟随。学习bebop_autonomy无人机自动驾驶软件平台,了解如何通过发送指令消息控制无人机姿态。姿态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目标和无人机间的距离保持。本文设定5m为参考追踪距离,通过无人机yaw轴与目标标记框中心的加角控制无人机绕yaw轴旋转程度,无人机pitch轴与目标标记框中心的加角控制无人机是否开启追踪。最后,对无人机目标识别与追踪系统进行实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方案能够完成既定任务,包括Wi-Fi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视频传输和信令传输;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复原和目标识别与追踪工作;追踪阶段的自动搜寻目标、开启改进KCF算法以及保持目标与无人机间距离。本文设计的系统在追踪效果上有很好的表现,能够实现“抗遮挡”的长时追踪,同时能够兼顾计算力和实时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79
【图文】:

无人机,视觉定位,视觉传感,厘米级


图 1-1 Nixie 可穿戴无人机Fig.1-1 Nixie wearable drone一种新的视觉传感导航系统,可它拥有强大的处理器核心和五套算法,为用户提供有保障的飞行信息并感知障碍物,与适当的飞中对可能发生的碰撞及时避让;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复杂地视觉定位系统有效高度达到 20 米

视觉传感,导航系统


图 1-1 Nixie 可穿戴无人机Fig.1-1 Nixie wearable drone一种新的视觉传感导航系统,可它拥有强大的处理器核心和五套算法,为用户提供有保障的飞行信息并感知障碍物,与适当的飞中对可能发生的碰撞及时避让;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复杂地视觉定位系统有效高度达到 20 米

立体图像,无人机


图 1-3 Skydio R1 无人机Fig.1-3 Skydio R1 drone识别的研究现状理的移动目标识别技术,通常是、目标追踪,获得目标在各帧上到目标移动速度、运动轨迹等参务。机器感知的外部信息,是视先的机器视觉技术基于双目立体获取被测物体的两个图像,并通三维几何信息和摄像机距被测物动追踪任务中的实时立体图像回定位提供精确位置支持[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雪莲;张涛;曲乔新;;深度学习在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34期

2 王泓淼;张洁;雷建胜;赵恩伟;王森;;基于微服务的空天协同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2019年11期

3 郭桂蓉,陈学敏;舰船目标识别的研究现状和技术途径[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8年01期

4 牛晓燕;;目标识别的人工智能方法[J];飞航导弹;1988年08期

5 Buser Robde Nomiyama;谭显裕;;用于测距和目标识别的短脉冲CO_2激光器[J];应用光学;1988年03期

6 黄为倬;;目标识别和逆合成口径雷达[J];现代雷达;1988年06期

7 刘伯胜;目标瞬态回波极点提取研究[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姜殿元;;“铺路便士”目标识别装置AN/ASS-35(V)[J];飞航导弹;1989年03期

9 程启东;;远距离目标识别[J];航空兵器;1989年03期

10 刘侃;;采用毫米波和红外传感器进行防区外目标识别[J];飞航导弹;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擎;曾向阳;;水下目标识别中的通道影响及其抑制方法[A];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C];2019年

2 王加;纪伯公;;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会刊[C];2014年

3 王宇;钟秋海;;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建立海上目标识别的数学模型[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李正东;陈兴无;宋琛;何武良;;多传感器的目标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郑援;胡成军;;基于数据融合的鱼雷目标识别[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6 俞鸿波;赵荣椿;;三维空间目标识别概述[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姚志军;韩秋蕾;;一种新的基于少量样本的目标识别与分割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8 陈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天基空间目标识别技术[A];第二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杨宏晖;李江涛;甘安琴;姚晓辉;;用于水下目标识别的无监督谱特征选择算法[A];2016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目标特性学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徐婷;郭良浩;;一种水声目标识别的低频特征信息处理技术[A];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具备车辆缉查布控、目标识别等功能[N];人民公安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赵晨 张一迪;AI战“疫”已经打响[N];中国电子报;2020年

3 陈德潮邋曹金平 刘剑;水下战场的开路先锋[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代宗锋;我国海军第二十、二十一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交接[N];解放军报;2015年

5 邱霞;目标永不消失[N];中国航天报;2003年

6 陈德潮邋曹金平 刘剑;探路水下战场,“水中幽灵”因他有魂[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王学智 彭振华;联合空地防区外打击[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川;基于深度生成网络的特征学习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杜瑞;基于雷达系统的路面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3 权思文;三维目标配准识别中的二值化局部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黄飞;红外偏振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周伟;基于局部表面特征描述符的复杂场景下三维目标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年

6 蔡兆晖;基于重构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钟剑丹;光电成像目标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捷;面向目标识别的机载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龙;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地面目标识别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锐;雷达目标识别与超分辨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蓉;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小车目标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刘力冉;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序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郭斌;面向光学遥感图像舰船目标识别的迁移学习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王瑶;基于视觉的无人机目标识别及跟踪[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朱其姣;基于深度学习的RCS角度外推与目标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何敏雅;基于Zynq平台的水下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亢朋朋;基于JEM特征的雷达飞机目标识别[D];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2019年

8 程兴;基于无人机的地面目标识别与跟踪[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9 郭洋;基于深度学习的声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10 王德培;无人机物体识别和追踪[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9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