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3:07

  本文关键词: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复飞 一发失效 应急程序 程序设计 航迹模拟 轨迹分析 低温修正


【摘要】:一发失效复飞的安全越障问题,对于飞机保障进近着陆阶段的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飞机重量接近最大结构限制着陆重量且一台发动机失效时,并非所有的飞机复飞都能达到2.5%的标称爬升梯度。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的设计就是为合理避开障碍物,保障安全的同时,增加飞机最大允许着陆重量,提高商载,提升航空公司效益。本文深入研究了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的制作方法,通过多次模拟飞行轨迹,使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分析,研究了飞行轨迹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平均航迹法”,确定转弯半径,优化了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的设计方法。考虑到以往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CAD地图作业进行障碍物评估存在困难,文中通过CAD坐标提取方法,借助Excel组件精确定位障碍物位置,可使用这些障碍物数据快速进行性能评估和超障检查,使得超障评估更为精确和快速。飞机在高原低温机场运行,气动性能较平原机场差,按照传统的气压高度修正方法修正,飞机飞行高度较程序设计高度高,对飞机一发失效后的复飞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文中分析了机场标高对气压高度修正的影响,减小了气压高度低温修正的保守量几十英尺甚至上千英尺,降低了一发失效复飞的运行难度。
【关键词】:复飞 一发失效 应急程序 程序设计 航迹模拟 轨迹分析 低温修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328.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引言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选题依据13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5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5-17
  • 第二章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基本理论17-29
  • 2.1 复飞程序17-18
  • 2.2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思路18-25
  • 2.2.1 一发失效复飞超障评估19-20
  • 2.2.2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20-24
  • 2.2.3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其他考虑24-25
  • 2.3 优化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思路25-27
  • 2.4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所需工具27-29
  • 第三章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的优化29-62
  • 3.1 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方法29-43
  • 3.1.1 法规文件29-30
  • 3.1.2 机场航行资料30-33
  • 3.1.3 计算飞机起飞着陆性能分析表33-38
  • 3.1.4 绘制一发失效保护区38-40
  • 3.1.5 模拟飞行轨迹40-41
  • 3.1.6 障碍物分析41-43
  • 3.2 多轨迹模拟分析143-48
  • 3.3 多轨迹模拟分析248-50
  • 3.4 保护区设计方法的优化50-62
  • 3.4.1 复飞转弯半径的优化50-52
  • 3.4.2 CAD绘图的优化52-57
  • 3.4.3 障碍物评估的优化57-60
  • 3.4.4 优化保护区设计方法的优点60-62
  • 第四章 程序高度的低温修正62-78
  • 4.1 低温修正依据62
  • 4.2 气压高度测量原理62-63
  • 4.3 已有低温修正方法63-66
  • 4.3.1 ICAO气压高度修正方法63-64
  • 4.3.2 波音公司气压高度修正方法64-65
  • 4.3.3 空客公司的气压高度修正方法65-66
  • 4.4 气压高度的低温修正66-74
  • 4.5 问题延伸74-78
  • 结论78-80
  • 论文完成的工作总结78-79
  • 研究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2-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德懿;;低高度复飞的安全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2年06期

2 徐国华;论段组织[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3 陈湘燕;陈东程;;高原机场的复飞安全越障问题探讨[J];国际航空;2010年03期

4 费景荣;徐道琦;;运七系列飞机低高度复飞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春秋航空副总裁 民航特聘专家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清贵;复飞,为什么常常出洋相?[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飞行师、民航特聘专家 刘清贵;触地前50英尺机组为何没复飞[N];中国民航报;2013年

3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飞行师、民航特聘专家 刘清贵;持续决断:“着陆”还是“复飞”?[N];中国民航报;2012年

4 孙彦新;“发现”号复飞成功,对我航天有两大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书金 通讯员 罗荣飞;为了做到万无一失[N];桂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彦龙;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设计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2 焦鑫;舰载机着舰环境与复飞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唐云峰;舰载机复飞决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4 张淼;基于GIS的最优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62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62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