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带挠性附件卫星的姿态控制

发布时间:2017-09-02 16:09

  本文关键词:带挠性附件卫星的姿态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姿态控制系统 挠性附件振动 自适应结构滤波器 在轨辨识


【摘要】:早期的卫星设计结构紧凑,构型简单,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时将卫星看作刚体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姿态控制精度。为满足现代航天任务需求,卫星结构设计日趋复杂,卫星挠性附件数量和尺寸不断增加。这些挠性附件容易因受到卫星自身机动或外界干扰而发生振动。当挠性附件的低阶振动频率接近姿态控制系统带宽时,其振动信号就会通过测量装置进入到姿态控制系统,给姿态控制精度、甚至稳定性带来影响。本文以带挠性附件卫星为研究对象,以卫星俯仰通道控制系统设计为例,为实现带挠性附件卫星的高精度姿态控制,设计了包含控制器和结构滤波器在内的姿态控制系统。本文首先对刚体卫星及带有挠性附件卫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建模;其次,提出了针对卫星俯仰通道姿态控制的PD控制加带有调整系数的结构滤波器控制器设计;再次,主要针对带挠性附件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存在的不确定性,分别仿真模拟了挠性附件的一阶频率变化不同情况时的系统响应;最后,在已有理论工作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挠性附件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的不确定性,分析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法辨识的自适应结构滤波器控制器设计。建立了符合任务要求的针对带有挠性附件卫星的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即使在挠性附件振动频率改变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姿态控制精度。
【关键词】:姿态控制系统 挠性附件振动 自适应结构滤波器 在轨辨识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引言8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3 研究历史与现状10-13
  • 1.4 论文章节安排13-14
  • 2 带挠性附件卫星的动力学方程14-30
  • 2.1 坐标系及坐标系间的转换14-16
  • 2.1.1 常用坐标系定义14-15
  • 2.1.2 坐标系间的转换15-16
  • 2.2 欧拉角动力学方程16-18
  • 2.3 刚体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18-19
  • 2.4 刚体卫星模型线性化19-21
  • 2.5 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21-29
  • 2.6 小结29-30
  • 3 带有大型挠性附件卫星的经典控制方法30-41
  • 3.1 传统结构滤波器设计31-36
  • 3.2 带调整系数的结构滤波器设计36-40
  • 3.3 小结40-41
  • 4 自适应结构滤波器设计41-61
  • 4.1 最小二乘法48-49
  • 4.2 自适应结构滤波器设计49-60
  • 4.2.1 针对一阶频率变化的自适应结构滤波器设计50-54
  • 4.2.2 针对一、二阶频率变化的自适应结构滤波器设计54-58
  • 4.2.3 针对阻尼比变化的自适应结构滤波器设计58-60
  • 4.3 小结60-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绶;;带挠性附件卫星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J];航天控制;1983年04期

2 蒋建平,李东旭;航天器挠性附件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宇航学报;2005年03期

3 刘暾,杨大明;带挠性附件卫星的模型化及截断[J];宇航学报;1989年04期

4 李季苏;牟小刚;吴振嵩;王楠;汪春涛;;挠性附件卫星物理仿真技术及试验研究[J];控制工程;1994年02期

5 匡金炉;带挠性附件的航天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1998年02期

6 蒋建平,李东旭;带挠性附件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J];上海航天;2005年05期

7 刘暾,杨大明;挠性卫星动力学及姿态控制模型的建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A8期

8 李铁寿;;带挠性附件的陀螺体航天器的运动方程和稳定性[J];航天控制;1985年02期

9 沈少萍;李智斌;;带可收缩挠性附件受控航天器稳定性分析[J];航天控制;2008年03期

10 沈少萍;;带有可伸缩挠性附件航天器的姿态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磊;杨照华;郭雷;;带挠性附件小卫星的自抗扰控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少萍;吴宏鑫;李智斌;;带可收缩挠性附件受控航天器稳定性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沈少萍;;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带有可伸缩挠性附件航天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洋;仇原鹰;张军;彭福军;;基于SDRE和PPF方法的挠性航天器姿态与振动主动控制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5 刘铸永;洪嘉振;;柔性航天器变轨时驱动力矩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赵发刚;周徐斌;申军烽;杜冬;;航天器在轨模态辨识技术的探讨[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军波;航天器挠性附件动力学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丁鹏;复杂卫星挠性附件在轨辨识及主动抑制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谭利临;航天器挠性附件动力学相似性理论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海旭;带挠性附件卫星的姿态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史月;挠性附件模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钦;航天器姿态和挠性附件动力学分析与仿真验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勇;航天器模拟试验系统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盛伟强;火星近火点捕获制动姿轨一体化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石宏睿;空间站力矩平衡姿态研究与姿态控制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7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