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振动和极限环振动时域响应的高效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迫振动和极限环振动时域响应的高效预测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代理模型 降阶模型 Kriging插值 非定常气动力 极限环振动
【摘要】:建立一种基于改进Kriging的KSBRF(Kriging-Surrogate-Based Recurrence Framework)降阶模型(ReducedOrder Model,ROM),用于高效地预测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及力矩、极限环振动(Limit Cycle Oscillations,LCO)等。首先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循环预测框架。然后对翼型做沉浮/俯仰组合运动时的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在固定来流马赫数情况下,KSBRF预测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阻力系数及俯仰力矩系数等的平均预测误差均在2.0%以内;在变来流马赫数情况下,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的平均预测误差在2.5%以内,而阻力系数的预测误差则稍大,但也不超过7.0%。通过研究不同m,n取值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得出考虑历史效应有利于提高当前时间步的模型预测精度。除此之外,还对NACA64A010翼型的LCO振动形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均保证均小于5.17%,节省近三分之二的计算时长。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
【关键词】: 代理模型 降阶模型 Kriging插值 非定常气动力 极限环振动
【基金】:国家“973”计划(2014CB744804)
【分类号】:V211.3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亚松;白俊强;华俊;;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代理模型的流场预测方法[J];航空学报;2013年06期
2 王博斌;张伟伟;叶正寅;;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动态非线性气动力辨识方法[J];航空学报;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白俊强;华俊;刘南;;强迫振动和极限环振动时域响应的高效预测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13期
2 罗佳奇;段焰辉;夏振华;;基于自适应本征正交分解混合模型的跨音速流场分析[J];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3 许斌;梅睿;马建敏;张文;;高速柔性飞行器耦合动力学研究进展[J];飞行力学;2016年03期
4 寇家庆;张伟伟;叶正寅;;基于分层思路的动态非线性气动力建模方法[J];航空学报;2015年12期
5 Shi Yayun;Bai Junqiang;Hua Jun;Yang Tihao;;Numeric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airfoils[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5年02期
6 王昕;马静思;刘友勤;;基于POD方法的圆型喷口射流速度场结构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7 Qiu Yasong;Bai Junqiang;;Stationary flow fields prediction of variable physical domain based on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and kriging surrogate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5年01期
8 罗杰;段焰辉;蔡晋生;;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流场快速预测方法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4年03期
9 白俊强;王丹;何小龙;李权;郭兆电;;改进的RBF神经网络在翼梢小翼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14年07期
10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static/dynamic aeroelasticity based on CFD/CSD coupling solution[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焰辉;蔡晋生;刘秋洪;;基于代理模型方法的翼型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11年04期
2 张伟伟;叶正寅;;基于CFD的气动力建模及其在气动弹性中的应用[J];力学进展;2008年01期
3 龚正;沈宏良;;非定常气动力的结构自适应神经网络建模方法[J];飞行力学;2007年04期
4 张伟伟;叶正寅;;基于非定常气动力辨识技术的气动弹性数值模拟[J];航空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军,刘君华;一种新型广义RBF神经网络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中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10期
6 汪清,何开锋,钱炜祺,毛仲君;飞机大攻角空间机动气动力建模研究[J];航空学报;2004年05期
7 高正红,焦天峰;飞行器快速俯仰产生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姜裕标,沈礼敏;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试验与建模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4期
9 尹江辉,刘昶;非定常气动力辨识的模糊逻辑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史志伟,吴根兴;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与模型比较[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栋,唐衡生,陈文成;一类2n-1次系统的极限环[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2期
2 刘昶;飞机极限环振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3 屈维德;;对称于相平面—坐标轴的极限环方程[J];振动与冲击;1984年01期
4 刘昶;;飞机极限环振荡[J];飞行力学;1984年01期
5 陈伟峰;一类具有二阶细焦点的二次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J];浙江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6 孙国范;;排除电传系统极限环振荡的探讨及试验验证[J];飞行力学;1988年01期
7 李群宏;一类平面四次系统极限环的存在范围[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应益荣,,党新益;一类平面三次系统的极限环[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宋国华,朱荣升,李秀琴;一类微生物连续培养模型的极限环[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岳锡亭;一类二次多项式微分系统极限环的分布[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峧彪;邬华东;;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及其稳定与分岔的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黄峧彪;邬华东;;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及其稳定与分岔的计算[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黄峧彪;邬华东;;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及其稳定与分岔的计算[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黄峧彪;邬华东;;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及其稳定与分岔的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静;田云;张伟;;参数激励和外激励7次非线性机械系统的多极限环分叉[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忠平;;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极限环的存在性[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王万永;陈丽娟;;具有线性和非线性时滞反馈的极限环振子1:3内共振[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8 杨云军;崔尔杰;周伟江;;极限环运动的数值研究与机理分析[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震波;唐驾时;蔡萍;;Helmholtz-Duffing振子的极限环振幅控制及受控极限环的解析解[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鲁丽;杨翊仁;;基于粘性流非线性板状梁的极限环颤振[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炳新;两类平面系统的极限环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谭远顺;Ⅲ类二次系统极限环问题和一类离散捕食系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Elamin Mohamed Saeed Ali;[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超雄;几类平面微分系统的广义中心、等时中心与极限环分枝[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俊敏;几类平面多项式与分段光滑系统的极限环分支[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臧红;多项式系统的极限环分支[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黄文韬;微分自治系统的几类极限环分支与等时中心问题[D];中南大学;2004年
8 江娇;平面系统极限环的局部分支[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勤龙;多项式微分自治系统的极限环与广义等时中心[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吴玉森;平面多项式微分自治系统的等时性与极限环分支[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恒;平面分段光谱微分系统的极限环数目[D];苏州大学;2015年
2 孙静;几类拟解析系统的等时中心与极限环分支[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李世霖;几类三次多项式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琴;二次系统极限环的有限性问题[D];安徽大学;2003年
5 杨俊敏;同宿环及双同宿环附近极限环的个数[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玲;两类微分自治系统的中心问题与极限环分支[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百利;一类拟三次系统的中心、极限环分支及等时中心[D];中南大学;2007年
8 方茗萱;一类五次系统和拟五次系统的中心与极限环分支[D];中南大学;2008年
9 闫辉;一类李纳系统的极限环[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宇俊;一类三次系统极限环与分支问题[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31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3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