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及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8:11

  本文关键词: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及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石墨烯纸 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 电导率 热导率


【摘要】:微电子器件的导电和散热问题,是其不断缩小尺寸、增加功率密度的主要挑战。作为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远远超越石墨的电学、热学、力学性质,在导电导热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大量制备了少层,甚至单层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使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定向流动重组,制备自支撑的柔性氧化石墨烯纸,再高温热还原成石墨烯纸。这种石墨烯纸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热导率。石墨烯纸的面内薄膜电阻低达1.008?/□,电阻率低达3.699 m?·cm,电导率高达27034 S/m,比其他研究者采用热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纸高38%,石墨烯-碳纤维纸高3.87倍;另外,随着厚度的增加,石墨烯纸的方阻减小,电阻率增大,电导率减小。这种石墨烯纸在导电导热薄膜上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铜纳米线,在纳米电子器件的互连和柔性透明导电膜等中有着独特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中被广泛研究。但其纳米尺度下的电子非弹性散射和氧化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增加了铜纳米线的电阻率,制约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降低铜纳米线的电阻率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无定形碳均匀包裹铜纳米线的纳米电缆Cu@C NCs,再经过热处理,使无定型碳层晶化,制备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Cu@G NCs。SEM和TEM结果显示,芯部的铜纳米线生长方向为[110],包裹着一层均匀厚度的碳层。导电性测试结果显示,包裹不导电的无定形碳后,Cu@G NCs绝缘;而无定形碳石墨化后,Cu@G NCs成为导体;单根Cu@G NC的室温电阻率为~1.61×10-5Ω·cm,略低于单根铜纳米线,且在室温长时间放置,电阻率无明显升高,证明石墨的包裹确实提高了铜纳米线的空气稳定性,降低了电阻率。由石墨化碳包裹高导电性金属芯的纳米电缆在纳米器件的零部件以及互连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技术也为其他金属纳米线空气稳定性和电学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石墨烯 石墨烯纸 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 电导率 热导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M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前言9-10
  • 1.1.1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的研究背景9
  • 1.1.2 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电缆的研究背景9-10
  • 1.2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的研究现状10-16
  • 1.2.1 热管理材料的研究现状10-13
  • 1.2.2 石墨烯纸的研究现状13-16
  • 1.3 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线的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18-21
  • 1.4.1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8-19
  • 1.4.2 石墨化碳包裹铜纳米线的纳米电缆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9-21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21-33
  • 2.1 实验材料21-23
  • 2.1.1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使用的试剂及仪器21
  • 2.1.2 石墨烯纸使用试剂及仪器21-22
  • 2.1.3 制备石墨碳包裹铜纳米线的纳米电缆结构所需材料22-23
  • 2.2 实验方案23-26
  • 2.2.1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23-24
  • 2.2.2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表征24
  • 2.2.3 石墨烯包裹铜纳米线的纳米电缆结构的制备及表征24
  • 2.2.4 结构与性能测试24-26
  • 2.3 实验设备及其原理26-33
  • 2.3.1 X射线衍射仪 (X-Ray Diffraction, XRD)26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26-27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27
  • 2.3.4 扫描隧道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探针系统(STM TEM NanofactoryInstruments)27-28
  • 2.3.5 霍尔测试仪 (HL5500PC)28-31
  • 2.3.6 差示扫描量热仪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31
  • 2.3.7 激光闪光仪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31-33
  • 第3章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研究33-41
  • 3.1 引言33
  • 3.2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制备33-34
  • 3.3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表征34-40
  • 3.3.1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物相分析34-35
  • 3.3.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缺陷分析35-37
  • 3.3.3 氧化石墨烯溶液的Zeta电位分析37-38
  • 3.3.4 石墨烯的形貌、结构分析38-39
  • 3.3.5 石墨烯的厚度分析39-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的研究41-49
  • 4.1 引言41
  • 4.2 柔性石墨烯导电导热纸的制备41-42
  • 4.3 氧化石墨烯纸的表征42-44
  • 4.3.1 氧化石墨烯纸的物相分析42
  • 4.3.2 氧化石墨烯纸、石墨烯纸的表面、横截面形貌结构分析42-44
  • 4.3.3 石墨烯纸的Raman光谱分析44
  • 4.4 石墨烯纸的导电性分析44-46
  • 4.5 石墨烯纸的导热性分析46-47
  • 4.6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碳包铜纳米电缆结构及其导电性能的研究49-57
  • 5.1 引言49
  • 5.2 碳包铜纳米电缆的制备49-50
  • 5.3 Cu@C NC和Cu@G NC纳米电缆的结构分析50-53
  • 5.3.1 Cu@C NC和Cu@G NC的物相、形貌、结构分析50
  • 5.3.2 Cu@C NC和Cu@G NC的形貌分析50-51
  • 5.3.3 Cu@C NC和Cu@G NC的形貌、结构分析51-53
  • 5.4 Cu@C NC和Cu@G NC的导电性能53-55
  • 5.5 本章小结55-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6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26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