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熵产法的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半径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07 07:23

  本文选题:旋风分离器 + 熵产 ; 参考:《中国粉体技术》2017年01期


【摘要】:为提高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对其排气管半径进行优化,利用RSM模型和DPM模型对缩口型排气管的旋风分离器进行模拟,确定其内部流场的能量分布状况,利用熵产理论对其湍动能、湍流熵产及壁面熵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缩口半径的减小,湍流熵产及壁面熵产更加集中在排气管及捕集口处,当缩口半径与排气管半径比值为0.6时,分离器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且熵产只有小幅度增加,分离器能耗变化较小。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pture efficiency of cyclone separator for fine particles and optimize the radii of exhaust pipe, RSM model and DPM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cyclone separator of condensed exhaust pipe to determine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low field.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urbulent entropy production and wall entropy production are analyzed by entropy production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rbulence entropy production and wall entropy production ar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exhaust pipe and the entrapmen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adius of the orifice. When the ratio of the radius of the condensing port to the radius of the exhaust pipe is 0.6, the separator has a high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entropy production increases only by a small margin,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eparator changes little.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编号:20110110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项目,编号:吉教科合字[2016]第81号 吉林市科技发展项目,编号:20156405
【分类号】:TQ05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亚欣,骆仲泱,岑可法,倪明江;钉肋肋列传热的最小熵产优化分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2 高东宇;熊小念;李鹏;贾海洋;;管输原油不可逆熵产分析[J];当代化工;2013年11期

3 盖平原;;稠油管输起始加热温度熵产最小优化设计[J];油气储运;2011年07期

4 曹兴;杜文静;程林;;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及熵产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08期

5 卢小平;俞树荣;余建平;何爱玲;郭丹丹;;流动换热强化的能量传递转换机制及其最小熵产原理[J];化工学报;2014年S1期

6 崔国民;周霄;赵永芹;;基于最小熵产的多股流换热器通道排列分析及设计[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7 杨志春;吴锋;余仕成;;针束型回热器熵产率的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8 陈曦;汪建军;朱家骅;帅剑云;冯昭华;;降膜蒸发过程熵产分析[J];化工学报;2006年07期

9 刁建美;李占刚;巩玉发;;不同通风方式的熵产数值模拟[J];建筑节能;2009年10期

10 饶荣水;蓄热式热交换器的熵产数分析[J];冶金能源;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洪杰;陈丽霞;宫汝志;项高明;魏显著;;熵产理论在水轮机流动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九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林华;;辐射热力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8:热学新理论及其应用[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封硕;基于热力学分析的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卢小平;热交叉现象广义场协同与热力学耦合[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贤丽;管输含蜡原油不可逆熵产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楚双霞;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陈曦;流动及传热过程的熵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立鹏;基于最小熵产和最小热阻原理的传热过程分析及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2 ALI ANWAR BROHI;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传热系统熵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班彩英;生物质热解气化的动力学研究及熵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路倩;压气机近零间隙及其机匣处理的端区熵产分布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5 黄晶琪;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及熵产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曹刚;光生物反应器内传递与转化过程模拟及熵产率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7 王炜;直接接触式冰浆生成器的传热研究及其熵产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8 徐雷;基于熵产理论的吹灰优化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张婷;大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不可逆换热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10 孙晓丽;含蜡原油管输过程的熵产率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5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55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