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10 13:53

  本文关键词: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2年

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苏文娟  

【摘要】: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环境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战略方向。煤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是实现整体最优、跨越行业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为此,浙江大学开发了以循环灰为热载体的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其中循环灰对热解煤气、半焦和焦油的组成及产率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本文立足于此,展开了对不同煤种、负载不同金属盐类(KCl、NaCl、CaCl2、MgCl2、FeCl3和NiCl2)和金属氧化物(Fe2O3、Al2O3、 MgO、CaO)的煤样的热解特性研究。本文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快速裂解色质联用仪(Py-GC/MS)对煤热解过程失重、气体析出、热效应特性和焦油组分进行了研究,探讨煤种、添加剂和CO2气氛对热解特性的影响程度;最后,在小型固定床实验台上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榆树湾煤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仪(GC)和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热解中煤气、焦油特性。 本文首先通过TG-FTIR探讨不同煤化程度的煤种的热解规律,考察了不同煤种各温度阶段CO、CO2及CH4等气体的生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烟煤热解生成的CH4较褐煤多,褐煤的CO、CO2产出较烟煤多,褐煤反应活化能低于烟煤。在主要热解阶段,添加剂对最大失重速率点的温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最大失重速率。负载金属催化剂后CO产量增加,CH4、甲苯、C02、苯酚、甲酸产量整体不同程度地下降。金属原子和煤中含氧官能团等基团不断地进行成键和断键过程,与这些焦油前驱分子含氧官能团的成键极大抑制了小焦油分子的挥发。对热重过程采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一级模型的拟合后发现添加金属氯盐和金属氧化物后主要热解阶段活化能降低。CO2气氛对CH4、甲苯、苯酚、甲酸生成有抑制作用。添加剂中金属原子和新生半焦的活性基团相连接形成-COO-N,导致半焦的活性增强,气化反应性加强,CO产量有长足提高;同时-COO-N和自由基CM结合,导致高温下自由基互相碰撞焦油量析出增加。 利用裂解气质联用(Py-GC/MS)考察了煤在惰性气体He气氛下热解焦油生成情况。在10000℃/s的快速热解条件下,不同温度(550℃、750℃、950℃)和不同添加剂对煤热解焦油的成分影响各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30℃/min下不同煤样在N2和CO2气氛下反应吸放热情况,揭示了各添加剂对反应过程热量变化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在固定床热解实验台上进行了煤热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MgCl2对煤热解焦油析出的促进作用强烈,产率提高近60%。650℃、700℃时金属添加剂对煤气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所获焦油组分经色质联用仪分析表明受温度和金属盐类和氧化物影响组分变化复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53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树才,罗长齐,张代佳,韩壮, 刘恒韫,康锡志,于兴国,胡贵河;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工业性试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温亮;岑建孟;石振晶;方梦祥;周春光;王勤辉;曹之传;骆仲泱;;气化炉床温对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影响[J];动力工程;2009年08期

3 熊方勋;吴少华;林伟刚;;应用TG-FTIR研究鹤岗烟煤的热解特性[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5期

4 陈江;黄立维;章旭明;;垃圾衍生燃料热重-红外联用法的热解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5 钱觉时,吴传明,王智;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上)[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1年01期

6 黄叶;钱觉时;王智;张志伟;;循环流化床锅炉固硫灰与煤粉锅炉粉煤灰的比较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3期

7 谢克昌,刘生玉;热解/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用于热解反应的快速检测[J];分析化学;2003年04期

8 赵凤杰;刘剑;;煤的热重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9 杨景标;蔡宁生;张彦文;;金属催化剂对褐煤热解气体产物析出影响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10 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龚欣;;碱金属及灰分对煤焦碳微晶结构及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慧君;钙基添加剂作用下煤热解和气化行为及其硫迁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晓磊;典型碱金属碱土金属对焦炭-CO_2反应性影响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广路;薛勇;杨少鹏;;基于TG-FNIR联用分析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热解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2 刘国涛;张红炼;彭绪亚;;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碳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3 张秋民;关珺;何德民;;几种典型的油页岩干馏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车德勇;国文学;王擎;李铁锋;孙键;;程序升温下生物质混合物热解过程试验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贾春霞;苏桂秋;张磊;刘洪鹏;郭阗辉;李晓晶;郑晓平;;稻壳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徐其春;;对日本核危机及中国电力发展的思考[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7 靳晓凌;张义斌;葛旭波;;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政策展望[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8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J];动力工程;2003年05期

9 胡满银,刘忠,王小敏,阎维平;再燃中超细煤粉热解机理及挥发份释放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5年03期

10 王峥;范浩杰;龚希武;黄浩;胡国新;;旋转锥式热解炉内煤颗粒混合热解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宝智;;粉煤灰的特性、结构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月平;李宝智;;粉煤灰的特性、结构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智;钱觉时;宋远明;;燃煤灰渣活性差异及来源研究[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公旭中;陈彦广;郭占成;王志;;铈化合物对无烟煤催化燃烧的影响[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08年

5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付平;吴铿;倪碧帅;杨森;李康;万鹏;;利用煤岩分析及TG-DSC研究不同煤的升温特性[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7 冯勇;杜秀荣;;低阶褐煤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开发探讨[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8 李鹏;刘朋飞;孙章;梁英华;;钢渣配入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A];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武建芳;;循环流化床固硫灰渣研究应用现状[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金明;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祝红梅;医疗废物中典型组分的热解焚烧特性及回转式流化冷渣三段焚烧系统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吕明;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春雨;典型危险废物在两段式回转窑焚烧系统内的热处置和结渣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先春;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秀如;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陶玲;油漆渣-焦油渣工业危险废物焚烧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何必繁;污泥制备陶粒轻集料及其热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林鹏云;高温条件下焦炭反应特性实验研究及层燃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巍;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常志达;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毕武林;煤粉火焰稳定性与熄火综合评判模型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艳;城市污泥及其与煤混烧的燃烧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亮;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春光;多联产系统煤热解焦油析出特性及焦油深加工利用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马强;无氧气化过程中生物质热解及半焦燃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肖志伟;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物理化学特性认识及其热解焚烧特性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冯丽;煤和模拟城市生活垃圾混烧时HCl的实时释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陶林;废弃印刷线路板高温燃烧时溴的迁移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忠,陈德浩,周师庸,毛青龙;模拟焦炭在高炉软融带碳溶反应的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叶巧明,张其春;提高石灰石掺量增加粉煤灰活性的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李琼慧;王囡;王乾坤;;日本能源政策演变的经验[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4 张之川;国外垃圾发电技术及开发现状[J];电力建设;2002年02期

5 黄戒介,林器;煤中矿物质在煤气化反应中的作用[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张军,范志林,林晓芬,徐益谦;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产物的在线测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熊源泉,刘前鑫,章名耀;加压条件下煤热解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9年03期

8 杨志忠,何秀英,沈坚勇;石灰石对CFB锅炉灰熔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2年06期

9 方梦祥;岑建孟;王勤辉;施正伦;骆仲泱;岑可法;;25MW循环流化床热、电、煤气多联产装置[J];动力工程;2007年04期

10 方梦祥,骆仲泱,王勤辉,李绚天,施正伦,程乐鸣,陈冠益,倪明江,岑可法;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J];动力工程;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宏;流化床炉内煤热解气化过程中硫的释放与脱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汝江;污水污泥与煤混合燃烧和热解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发,赵玉兰,谢克昌;显微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J];煤炭转化;1992年04期

2 陈继直,赵麦群,杨君刚,余历军,刘金利,陈仁悟,赵高杨;渗碳滴剂的热解特性及碳黑的形成过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于海龙;姜秀民;;颗粒粒度对油页岩热解特性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任强强;赵长遂;;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张正勇;彭金辉;张泽彪;张利波;曲雯雯;李宁;;醋酸乙烯合成用废触媒的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伟峰;彭金辉;张正勇;;啤酒过滤用废硅藻土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J];应用化工;2009年04期

7 高亚萍;王晓;;氮磷协效阻燃剂对软质聚氨酯泡沫热解特性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4期

8 王乔力;张于峰;马洪亭;郭晓娟;张书廷;;医疗垃圾的热解特性[J];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03期

9 周俊虎;方磊;程军;刘建忠;岑可法;;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10 迟姚玲;李术元;马玉华;岳长涛;;龙口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仓;金保升;仲兆平;兰计香;黄亚继;董长青;李锋;;聚2-萘酚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宋安东;张百良;;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美君;何秀风;陈小利;常丽萍;;铁基矿物质对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特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樊俊杰;金晶;代纪邦;;超细煤粉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文贤;陈烈强;关国强;黄华杰;;废旧线路板与碳酸钙共热热解特性的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黄元波;郑志锋;周玲;杨晓琴;;两种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8 李飞;赵增立;李海滨;马晓茜;陈勇;;电子废弃物中三种工程塑料的热解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鱼歌;高亚萍;;PVC壁纸的热解特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徐敬;贾青竹;王昶;李桂菊;刘康;;木材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斌;聚氯乙烯等塑料废弃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曾叶霖;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影响木质纤维素热解特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艳;城市生活垃圾中低温热解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邓娜;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方磊;神华煤液化残渣及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6 魏砾宏;超细煤粉燃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高黎;阻燃型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涂德浴;畜禽粪便热解机理和气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超群;超细煤粉的燃烧机理与表面化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海平;油棕废弃物热解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喆;劣质褐煤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晓初;生物质两级热解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刘竞;微藻热解特性分析及其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森;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冯玉滨;煤的热解与硫析出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志锋;生物质焦油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吴旺明;城市生活垃圾快速热解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曾艳;生物质及其气化焦油的热解及动力学特性与机理[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毛燕东;固定床中生物质气化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9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