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
[Abstract]:Ammonia is one of the largest chemical products in the world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Haber-Bosch ammonia synthesis process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nd the equilibrium conversion of hydrogen is low,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high, and the pollution is serious. Electrochemical meth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for the synthesis of ammoni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key to electrochemical ammonia synthesis lies in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electrolytes, the preparation of electrodes and electrocatalysts,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m to form an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lytic cell system.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ammonia in liquid electrolyte, proton conductor ceramic membrane electrolyte,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ceramic membrane-molten salt composite electrolyte and organic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te is review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cal ammonia synthesi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chnology,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2015011) 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分类号】:TQ1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剑莉;马桂林;占忠亮;;阳极支撑BZCY电解质及GBFN阴极膜在常压合成氨中的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2年06期
2 朱剑莉;马桂林;;BaCe_(0.8)Zr_(0.10)Nd_(0.10)O_(3-α)的质子导电性及在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5期
3 崔银仓;刘瑞泉;;LSCCF粉体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徐艳丽;刘瑞泉;;Sm_(1.2)Sr_(0.8)Co_(1-x)Ni_xO_(4+δ)(x=0.0,0.1,0.2)粉体在低温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J];化学通报;2010年09期
5 张正方;钟正平;刘瑞泉;;Cathode catalysis performance of SmBaCuMO_(5+δ) (M=Fe, Co, Ni) in ammonia synthesis[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0年04期
6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ammonia using a cell with a Nafion membrane and SmFe_(0.7)Cu_(0.3-x)Ni_xO_3(x=0 0.3) cathod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lower temperatur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9年08期
7 陈成;王文宝;马桂林;;La_(0.9)M_(0.1)Ga_(0.8)Mg_(0.2)O_(3-α)的中温质子导电性及其在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8 王进;刘瑞泉;;SDC和SSC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9 刘玉星;刘瑞泉;王吉德;;La_(0.9)Sr_(0.1)Al_(0.9)Mg_(0.1)O_(3-δ)-Ca_3(PO_4)_2-K_3PO_4复合电解质的合成及在常压天然气合成氨中的应用[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蔚;宿新泰;刘瑞泉;;多层膜结构BaCe_(0.9)Nd_(0.1)O_(3-δ)的制备及其在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芝;韩伟;刘先军;崔宝臣;;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7年07期
2 刘冬良;;我国合成氨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6年04期
3 郝红霞;米红宇;柴琳琳;陆奔奔;蒋侦;;Sm_(1 x)Mg_xFeO_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5年11期
4 郝红霞;米红宇;柴琳琳;;SmFe_(1-y)Sr_yO_3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J];化学研究;2015年06期
5 郝红霞;米红宇;柴琳琳;;水溶性聚苯胺/Sm_(0.5)Ba_(0.5)Cu_(0.8)Cr_(0.2)O_(3+δ)材料的制备与氨敏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10期
6 刘化章;;氨合成催化剂100年:实践、启迪和挑战[J];催化学报;2014年10期
7 王忱;陈成;;基于陶瓷电极的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15期
8 朱剑莉;马桂林;占忠亮;;阳极支撑BZCY电解质及GBFN阴极膜在常压合成氨中的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2年06期
9 王立丽;刘瑞泉;;水溶性聚苯胺/SmBaCuMO_(5+δ)(M=Cu,Zn)材料的制备与氨敏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年04期
10 陈国通;刘瑞泉;;以Fe/活性炭为催化剂由甲烷和氮气合成氨[J];化学通报;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桂林;许佳;张明;王小稳;尹金玲;徐建红;;无机质子导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11年Z1期
2 韩慧;刘瑞泉;;SmCo_(0.8)Fe_(0.2-x)Ni_xO_3(x=0,0.1,0.2)粉体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J];化学通报;2009年11期
3 徐高超;刘瑞泉;王进;;利用Nafion膜和SFCN在低温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5期
4 韩慧;刘瑞泉;;SmCo_(0.8)Fe_(0.2-x)Ni_xO_3(x=0,0.1,0.2)系列陶瓷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钟正平;刘瑞泉;;Sm_(2-x)Ce_xCuO_4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电催化性能[J];硅酸盐通报;2009年02期
6 陈成;王文宝;马桂林;;La_(0.9)M_(0.1)Ga_(0.8)Mg_(0.2)O_(3-α)的中温质子导电性及其在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7 贾丽萍;李澄;常晓峰;;La_2Ni_(1-x)Fe_xO_(4+δ)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J];陶瓷学报;2009年01期
8 王进;刘瑞泉;王吉德;刘玉星;;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8年09期
9 王进;刘瑞泉;;SDC和SSC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10 张峰;陈成;潘博;许睿;马桂林;;La_(0.8)Sr_(0.2)Ga_(0.8)Mg_(0.2)O_(3-α)陶瓷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田博之;;有机电化学合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2 陈敏元;;β-氨基酸的电化学合成[J];氨基酸通讯;1981年03期
3 桂伟志;控制电位法电化学合成双环戊二烯基铁[J];化学世界;1984年05期
4 莫春生;黄锡麟;钟起玲;;烷氧基钨(Ⅵ)的电化学合成及性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5 桂伟志;在镀铂的钛阳极上电化学合成癸二酸[J];化学世界;1987年01期
6 张廉;唐恢同;;1-(1-萘基)乙胺的电化学合成[J];化学试剂;1988年05期
7 程华,袁挽青;间接电化学合成香草醛[J];精细化工;1993年03期
8 桂伟志;电化学合成癸二酸及其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4期
9 刘建宁,于新桥,仵博万,赵建设;双缩硫代二氨基脲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桂伟志;;己二腈的控制电位电化学合成与水解[J];化学工业与工程;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长利;徐景坤;;新型导电聚芴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德良;罗洁;聂午阳;;无氰水溶性金络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应用[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理强;周明;;电化学合成导电超疏水聚(3,4-四亚甲基吡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袁亚仙;凌丽;韦萍洁;姚建林;顾仁敖;;苯并三氮唑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卢宝阳;徐景坤;;导电聚苯并蒽酮的电化学合成及其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志花;王建明;何伟春;张鉴清;;超声波对纯铁电极阳极行为及固体K_2FeO_4直接电化学合成的影响(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谢刚;张皓东;李荣兴;曾桂生;张雄飞;;纳米二氧化钛的电化学合成[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8 石南林;罗鲲;;掺杂剂对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微观结构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黎志为;莫燕丽;;二氧化碳的配位活化和电化学活化[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10 潘伟;黄绍鑫;冯兴丽;马厚义;;PVP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合成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婉;聚噻吩与聚对苯撑膜的电化学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海平;钽醇盐的电化学合成及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朱日龙;聚吡咯的电化学合成、应用及防蚀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王杰;电化学合成聚吡咯膜的电学性能与应用[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5 孙勇;碱土金属钼酸盐微晶的电化学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6 杨慧敏;锌、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洪勋;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和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的电化学合成[D];东华大学;2016年
2 张晓梅;石墨烯类/银(硒)纳米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侯雨昕;碳点及其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与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林雪;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新颖;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复合薄膜及其耐腐蚀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能娜;某些发光功能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及分析应用[D];福州大学;2011年
7 林翠华;电化学合成纳米氧化锆及其掺杂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炯;新型聚芴荧光材料的电化学合成[D];济南大学;2011年
9 陈胜龙;电化学合成五—二乙基胺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侯国锋;锆、铪醇盐的电化学合成及表征[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39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