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微桥法表征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力学性能

发布时间:2019-07-16 15:27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片层可作为构筑单元组装得到宏观薄膜材料,与同类薄膜材料(如巴基纸、石墨纸等)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微/纳米级别薄膜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往往不同于其对应的宏观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微/纳米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力学性能和服役环境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薄膜微桥法是一种测量薄膜力学性能的表征方法,采用适当的微桥变形模型能获得更精确的力学参数,因此有必要对微/纳米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微桥变形行为做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运用微桥测试方法研究了厚度在100-400纳米氧化石墨烯薄膜的自增强现象,非局部弹性理论与表面效应对微桥弯曲变形的影响,研究也涉及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尺寸效应(附录C),获得如下结果:(1)基于板壳理论,建立了同时测量柔性薄膜杨氏模量和残余应力的微桥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测量挠度远大于厚度的微桥变形情况;结合不同的微桥模型发现目前测量条件下基底变形和残余变形对氧化石墨烯薄膜力学性能影响很小;基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特殊层状结构,结合拉伸剪切模型,解释了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有效杨氏模量随单层面积变化这一现象,并拟合出层间的剪切模量。(2)制备了厚度在100-400纳米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微桥样品;对微桥的连续加载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存在自增强现象,即杨氏模量随加载次数增大逐渐增大,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加载后氧化石墨烯薄膜取向的优化;氧化石墨烯薄膜微桥变温循环加载的结果表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杨氏模量逐渐增大,但温度升高对自增强现象的影响逐渐降低;随着微桥厚度的减小,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杨氏模量逐渐增大,自增强现象越来越显著,自增强模量逐渐增大。(3)基于经典的欧拉梁弯曲变形理论,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包含表面效应,非局部弹性效应及两者耦合效应的解析解;非局部理论、表面效应以及它们的耦合效应对纳米尺度微桥的弯曲变形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相对于经典梁变形造成一定软化或硬化或者不变的现象。(4)通过第一原理计算研究了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棱的效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二硫化钼纳米带长度方向的初始应变随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厚度方向的初始应变随着宽度增大而减小;表面原子的起伏会随着带宽的增大而升高;名义杨氏模量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大而增大;纳米带宽度方向的名义泊松比随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厚度方向的名义泊松比随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二硫化钼纳米带力学性能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2;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9年05期

2 李惠茗;张鹏云;李春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表征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永玺;陈_g;庄小东;张斌;朱金辉;李佩佩;牛丽娟;;石墨烯化学及潜在应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王新伟;杨艳;田宏伟;郑伟涛;;石墨烯的化学方法合成及其表征[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3期

5 张文毓;;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新材料产业;2011年07期

6 龙威;黄荣华;;石墨烯的化学奥秘及研究进展[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蒲琳钰;马拥军;胡海龙;裴重华;;水热法制备氟化石墨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张闵;尚小鹏;李静;王贤保;;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J];胶体与聚合物;2012年04期

9 ;15英寸单层石墨烯透明电极制备成功[J];机电工程技术;2013年02期

10 孙晓霞;;石墨烯:产业起步 引导为重[J];新材料产业;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权;微桥法表征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力学性能[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2 关芳兰;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及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3 汪国睿;石墨烯界面力学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佳欣;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张衍;等通道挤压对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余炎子;石墨烯粘附力学性能的原子尺度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张栋;离子液交联型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拉伸及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5 陆豪;石墨烯包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D];济南大学;2017年

6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8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1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