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表面润湿性及重力对混合蒸气冷凝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9 13:48
【摘要】:滴状冷凝过程的高效换热性能已被广泛认知,在制冷工业、石油化工、航空航海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液滴运动是滴状冷凝过程最重要的特征和控制因素,传热性能受液滴特性,特别是液滴的形态、尺寸及动态过程等影响显著。而液滴特性受冷凝表面的润湿性、倾斜角度、不凝气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凝表面倾斜时,液滴的接触角会在三相接触线处改变,因此深入认识倾斜角度对冷凝液滴特性的调控作用,对探究传热机理和研发先进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完全疏水、完全超疏水表面铜管,以及设计优化可变倾角实验台,考察不同表面润湿特性,及倾斜角度对含有大量不凝气的混合蒸气冷凝过程的影响规律。以此为基础设计疏水-超疏水组合表面,探究组合表面对混合蒸气冷凝过程的调控作用。首先研究不凝气含量,倾斜角度,以及润湿性对液滴特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研究发现,关于液滴的接触角滞后,疏水表面环隙管上冷凝液滴的接触角滞后随不凝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滞后随不凝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两种表面倾斜时的接触角滞后大于竖直时,且位于铜管上部的液滴接触角滞后现象没有铜管下部液滴明显;关于液滴临界脱落半径,疏水表面的临界半径随不凝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超疏水表面临界半径随不凝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倾斜角度对液滴的临界半径也存在影响,增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液滴的临界半径变大。组合表面疏水区域的脱落半径大于超疏水区域,疏水区域不凝气含量和倾斜角度对脱落半径无明显影响,超疏水区域液滴脱落半径与完全超疏水表面的规律相同。关于液滴的动态特性及组合表面调控作用的研究表明:凝液冲刷时,完全疏水和完全超疏水表面的液滴会向竖直向下的方向沿着管壁进行冲刷。倾斜角度增大时,组合表面对冷凝液滴的脱落轨迹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使液滴偏离重力方向沿着疏水环向下冲刷;不凝气为60%时,完全超疏水表面及组合表面的超疏水区域在每种倾斜角度时,均观察到液滴弹跳现象;疏水-超疏水组合表面,在不凝气含量30%、45%时超疏水区域对疏水区域液滴具有“抽吸”作用,不凝气含量60%时,超疏水区域液滴处于Cassie模式,向疏水区域定向迁移,说明不凝气含量影响表面润湿模式。实验研究了不凝性气体含量,倾角,界面作用等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凝气是影响混合蒸气冷凝传热性能最主要的因素。不凝气含量为30%时,疏水表面的传热效率高于超疏水表面。其中,竖直管传热性能最佳,与竖直方向夹角60°时传热性能最低。对于组合表面,倾斜角度60°的传热性能优于30°与45°,因为600时液滴受界面作用的调控明显,达到传热强化的效果。表明组合表面对有倾斜角度的混合蒸气冷凝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倾斜混合蒸气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天一;兰忠;马学虎;;初始冷凝液滴尺寸分布的分子团聚模型[J];化工学报;2010年04期

2 兰忠,马学虎,张宇,周兴东,陈嘉宾;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3 岳丹婷,舒宏纪;重力场中竖壁上水滴界面形状热力学平衡的稳定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兴东;导热功能表面强化混合蒸气冷凝传热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勐;翅片管与表面润湿性协同影响下的冷凝现象[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73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