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矩形料仓与移动床中壁面应力与颗粒流动的DEM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9:26
【摘要】:移动床具有颗粒可连续再生,操作压降较低且能够在高温下进行操作等优点,被作为反应器和分离器而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理解各因素对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抑制空腔的形成对于移动床的操作来说十分重要。深入理解其中颗粒流的行为对于达到上述目的来说是必要的,但这在复杂场力的作用下难以实现。料仓中的颗粒流动受力情况较为简单且对其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移动床中的颗粒流动。本工作采用离散元模拟方法研究了矩形料仓稳态卸料过程中的壁面应力和颗粒的流动行为,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力网来理解颗粒流动。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移动床中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并提出向移动床中混入粗颗粒的方法来抑制空腔形成。本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在料仓卸料过程中料仓和颗粒的几何参数对壁面应力和壁面应力系数的影响。增大料仓尺寸使得需要被支撑的颗粒载荷增多,进而增大了壁面应力。在渐缩段附近,颗粒载荷难以传向垂直壁面,进而使得垂直壁面的应力迅速减小。在该区域之外,壁面应力系数不受料仓半锥角,颗粒进料口尺寸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但是在壁面上的力链横穿整个料仓时受到料仓尺寸的影响。(2)研究了壁面摩擦系数对应力系数的影响。当一个壁面的摩擦系数增大时,该壁面上力链的相对密度增大,进而增强了该壁面对支撑颗粒载荷所做出的贡献。一个壁面对颗粒载荷的支撑作用增强时,相邻壁面对颗粒载荷的支撑作用变弱。一个壁面上所形成的力链则有可能增强相邻壁面的正应力。当壁面摩擦系数足够大时,壁面上力链的强度取决于内摩擦系数以及料仓在该壁面法向方向上的尺寸,进而使得壁面应力系数对壁面摩擦系数不敏感。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校正有效内摩擦角与壁面摩擦系数和内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在采用Walker's模型来预测壁面应力系数时,用校正有效内摩擦角代替有效内摩擦角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3)研究了在中心卸料和偏心卸料过程中,料仓的壁面摩擦系数对卸料速率的影响,以及在颗粒性质和料仓性质变化时该影响过程的变化。总体来说,增大壁面摩擦系数抑制了颗粒与壁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使得卸料速率减小。这一影响在采用楔形料仓和粗糙颗粒时更加显著。相对于垂直段壁面摩擦系数来说,渐缩段壁面摩擦系数更显著地影响卸料速率。随着料仓宽度的增大或是料仓出料口的减小,壁面对颗粒流动的抑制作用被削弱,而颗粒粒径分布的变化则不影响这一抑制作用。(4)研究了颗粒和料仓的性质对移动床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床层速度分布和卸料速率的变化来理解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变化。壁面上和床层中间的颗粒流速差异随着壁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内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水平外加场作用区域内,这一速度差异随着场强的增大而进一步增大。以上垂直速度差异的变化使得无因次方差发生同样的变化。随着半锥角的增大,颗粒流向出口时的水平速度减小,进而使得无因次方差增大。颗粒在床层中的平均停留时间随着卸料速率的减小而增大,故而随着壁面摩擦系数,内摩擦系数和半锥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受水平外加场的强度和作用范围的影响。(5)研究了向移动床中混入粗颗粒来抑制空腔形成的方法。随着粗颗粒的混入或是其浓度的增大,场力对支撑颗粒载荷的贡献减小,进而抑制了空腔的形成。若所混入的粗颗粒具有光滑的表面且集中分布在壁面附近,向壁面传递的颗粒载荷增大,特别是在壁面附近粗颗粒的浓度较大时。这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空腔的形成。在更大尺寸的床层中,这一方法也能显著抑制空腔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51.13
【图文】:

内容,课题,绪论,研究思路


图1.1研究框架逡逑Fig.邋1.1邋Framework邋of邋化e邋化esis.逡逑本课题研巧内容基本框架如图1.1所示,各章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逡逑第1章;绪论。论述本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1^义及研巧内容。逡逑

示意图,移动床反应器,径向流,示意图


图2.1径向流移动床反应器示意图逡逑Fig.邋2.1邋Geometry邋of邋radial邋flow邋moving邋bed邋reactor.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靖;;移动床传热模型[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2 高隆绪;;移动床还原方式的改进[J];工业水处理;1984年03期

3 韩仲琦;;圆盘排料移动床的物料运动[J];水泥;1986年05期

4 秦民生;张郁亭;;铁矿石移动床还原动力学[J];金属学报;1987年01期

5 孙伟若;黄承遇;胡上序;;模拟移动床分离过程数学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年01期

6 李洪钟;立管移动床气固流动相图及理想料封状态[J];化学工程;1989年05期

7 张立平,朱海;颗粒移动床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1992年05期

8 王钊;李彦生;张耀斌;张宝义;;生物移动床处理污水的应用现状[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S2期

9 万红贵;张波;汪文进;王文娟;缪玲玲;;模拟移动床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年01期

10 张婷婷;王德武;张少峰;;半连续式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装置吸附K~+特性[J];无机盐工业;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富林;;膜与移动床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凌;袁德成;井元伟;范英凯;;一种简化的模拟移动床过程建模方法[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黄永东;江和源;江用文;王斌;;模拟移动床色谱及其在茶叶功能成分分离中的应用前景[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武锦涛;陈纪忠;阳永荣;;移动床中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凌;袁德成;井元伟;;模拟移动床过程模型的计算机仿真[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6 谭力;孙照勇;张文学;汤岳琴;木田建次;;浓硫酸糖化降解白酒丢糟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7 蔡九菊;董辉;傅巍;王国胜;;竖式移动床颗粒物料流动的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苏齐;来梦龙;方瑛瑛;郭静华;徐进;;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安倍生坦的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9 梁恒;欧阳良飞;刘倩;倪振威;杜芳;;高效液相模拟移动床仪器关键部件和软件研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10 王波;;移动床中钢渣颗粒冷却过程的计算[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郑伟;化工过滤设备实现更新换代[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陈胜伟;浙农林大林产化工成果转化超六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3 郭玉虎 王志敏 江涛;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力[N];晋中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鹏凯;矩形料仓与移动床中壁面应力与颗粒流动的DEM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晋沪;移动床高温煤气除尘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998年

3 吕裕斌;模拟移动床分离天然产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郜时旺;移动床颗粒层过滤系统高温高压除尘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俊强;改性移动床生物反应器载体制备与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静义;新型颗粒移动床连续过滤装置的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3 郭小晓;模拟移动床色谱过程分析与系统优化[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希佳;上流式移动床过滤装置的流体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研究[D];大连轻工业学院;2005年

5 陈明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天然生育酚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钟琮;模拟移动床分离胆固醇和24-去氢胆固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丹丹;移动床—膜生物法餐饮废水深度处理[D];东北大学;2013年

8 陈丽君;溶剂梯度模拟移动床分离奥美拉唑对映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徐婧;移动床SBR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方煜宇;模拟移动床连续离交分离L-缬氨酸[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5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735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