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高耐蚀性锌镍合金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5:32
【摘要】:电镀Zn-Ni合金镀层是钢铁防腐的常用手段之一,相比于锌镀层,Zn-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通过向镀液中添加纳米粒子的方式进行纳米复合镀,并讨论实验工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稀土元素独特的性质,对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再添加到镀液中进行纳米复合镀,研究该镀层的耐蚀性能。首先确定镀液的性能,然后测定镀层的结合力,并通过电化学测试、SEM、EDS、XRD等手段对镀层性能进行测试。实验测定了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以及阴极电流效率。对于锌镍合金电镀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大致确定各工艺的范围,并考察了正交实验中各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最后通过单一变量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在不同温度、电流密度、p H、搅拌速度条件下不同镀层的交流阻抗曲线和极化曲线,发现随着上述各工艺参数的升高,镀层的阻抗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自腐蚀电流密度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确定了锌镍合金电镀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为35℃,电流密度为4 A·dm-2,p H值为5.5,搅拌速度为200 r·min-1。为了制备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 O2,并与市售纳米Si O2进行比较,发现自制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大,但分散较好,而市售纳米粒子粒径小,容易团聚在一起,在不同的搅拌速度、超声功率、温度和电流密度情况下,自制的纳米粒子在镀层中的分散情况均比市售纳米粒子好,因此最终选择自制的纳米粒子,再经过不同分散剂的分散确定了CTAB的分散效果最好,通过电化学测试测定了镀层在不同工艺的镀层的交流阻抗曲线及极化曲线,发现当纳米粒子复合量为6 wt%时,镀层的阻抗最高,达到了10520Ω,自腐蚀电流密度低至3.302μA·dm-2。通过SEM图片发现,随着纳米粒子复合量的增加镀层由“岩石状”变为“菜花状”,再变为“棒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首次采用稀土氧化物Ce O2包覆纳米粒子,使得纳米粒子兼具稀土元素独特的性质,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该镀层比Zn-Ni-Si 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要高,当纳米粒子复合量为6 wt%,镀层阻抗值达到15460Ω,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556μA·dm-2。在该镀液中,当纳米粒子的添加量为10g/L,电流密度为6 A·dm-2,p H值为5.5时,纳米粒子在镀层中的分散情况最优,晶粒细致,镀层耐蚀性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53.2
【图文】:

吸附过程,分散量,微粒


图 1. 1 微粒的两步吸附过程,微粒在镀层中的析出量与在镀液中的分散量的关系( )001-a 1aA Bvv vv mWjc e cnFp v K η= ( + )

过程图,复合电沉积,微粒沉积,实验事实


图 1. 2 微粒沉积的 5 个阶段沉积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个步骤:浮在溶液中,随着流体的运动向阴极表面附近而流动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大小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湘;复合镀铬转为低浓度稀土镀铬[J];电镀与环保;1997年05期

2 李蓁,韩兆芳;复合镀的特点与应用[J];山东农机;2003年10期

3 常立民,安茂忠,石淑云;复合镀研究的新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淑英;;复合镀的发展及其应用[J];防腐与包装;1986年03期

5 车承焕;;复合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材料保护;1991年09期

6 王益德;阎志学;王庆生;刘振才;;自润滑复合镀在高温高压阀门中的应用[J];表面工程;1992年01期

7 于欣伟;赵国鹏;;复合镀的进展与展望[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8 吴昊;塑料复合镀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4年01期

9 王健,孙建春,丁培道,彭晓东;纳米复合镀工艺的研究现状[J];表面技术;2004年03期

10 王妍军;王双元;王为;;复合镀铜溶液中微粒与镀液间的相互作用[J];电镀与精饰;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为;郭鹤桐;;复合镀技术的最新进展[A];2006年上海电子电镀学术报告会资料汇编[C];2006年

2 王殿龙;戴长松;吴宁;胡信国;曹奠奎;刘鸿军;马德志;;铁—磷复合镀体系阴极过程的研究[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殿龙;戴长松;吴宁;胡信国;曹奠奎;刘鸿军;马德志;;铁——磷复合镀体系阴极过程的研究[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晔红;袁国民;;发动机轴瓦铅锡二元合金复合镀工艺开发[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为;郭鹤桐;;脉冲复合镀金基纳米复合镀层[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纳米复合镀技术应用报告[A];2003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侯峰岩;王为;刘家臣;郭鹤桐;;脉冲复合镀Ni-ZrO_2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凤桥;李兰兰;魏子栋;;纳米粒子复合镀的研究现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为;郭鹤桐;;纳米复合镀技术研究现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建党;周雄;游静;;化学Ni-P复合镀在油田油水井工具中的应用[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檀国登;复合镀电磁屏蔽织物的研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2 项腾飞;高耐蚀性锌镍合金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陈拥军;镍—磷—金刚石化学复合镀两相流仿真与复合镀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付平;无刻蚀镀铁及其复合镀的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宋修福;低温镀铁及添加自修复材料复合镀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卞军军;超分散剂对(Zn-Ni)/Al_2O_3复合镀工艺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张佳佳;铜银复合镀薄膜的制备及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9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739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