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孔型沿面放电臭氧生成与传输及其对亚硫酸钙氧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1:12
   本文针对目前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钙氧化过程中存在传统空气曝气法氧化风机能耗高、亚硫酸钙氧化效率低、脱硫产物-石膏结晶性差的问题,将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引入其氧化过程。但目前高浓度臭氧发生器设备复杂及臭氧损失率高,以及高速气流下大部分放电等离子体装置运行不稳定。因此研究设计了一套孔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并选取合适的电极结构和气体参数提高臭氧生成效果,然后研究了臭氧在传输过程的损耗问题,最后利用该反应器生成臭氧对亚硫酸钙进行氧化实验,研究了电气参数和浆液参数对其氧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研究设计了孔型沿面放电反应器,并与线圈型沿面放电和同轴圆筒型放电比较放电功率和臭氧生成效果,然后优化了孔型沿面放电电极结构和气体参数。研究结果给出:孔型沿面放电反应器在臭氧生成效率上更具优势。在本实验条件下,圆孔孔径和孔距的增大均有利于生成臭氧,圆孔的孔径6mm、孔距3 mm时效果最好;气体温度的升高不利于生成臭氧,当温度超过90℃时臭氧生成效率由最初(23℃)的40.11μg/J下降到20.80μg/J;随着气体相对湿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和生成效率逐渐降低,当气体相对湿度接近100%时,臭氧生成效率由最初(0%)的40.12μg/J下降到20.31μg/J。(2)开展了臭氧在传输过程中传输距离、臭氧初始浓度、气体流速、气体相对湿度和气体温度对臭氧损耗产生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给出:传输距离、气体相对湿度和气体温度的增加,臭氧的衰减率逐渐升高。在20 m的传输距离下臭氧衰减率为9%;当气体相对湿度从0%增加到100%时,臭氧衰减率从9%增加到40%;气体温度超过75℃时,臭氧衰减加剧;传输气体流速的增高可使臭氧衰减减少,流速为20 m/s时,衰减率仅为4%;在本实验条件下,臭氧浓度范围为62.86~124.60μg/L时,臭氧的衰减率变化不大,保持在15%左右。(3)将孔型沿面放电反应器应用于脱硫产物亚硫酸钙的氧化,研究了电气参数和浆液参数对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给出:在亚硫酸钙浆液氧化上,孔型沿面放电相比于线圈沿面放电更具优势,氧化60 min后,两者氧化率分别达到了92.4%和85.68%;气体流量的增加有助于亚硫酸钙氧化率的提高;浆液浓度和高度的增加不利于亚硫酸钙的氧化;在一定范围内,更高的浆液温度和更低的pH会使亚硫酸钙氧化率提高,但当浆液温度超过50℃或pH值低于4时会造成大量亚硫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使脱硫效率降低。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701.3;TQ1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定新;李嘉丰;马致臻;杨爱军;王小华;;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中活性粒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J];高电压技术;2016年02期

2 牛雪姣;董丽芳;刘莹;王谦;冯建宇;;介质阻挡放电中超四边斑图沿面放电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2期

3 张浩;董丽芳;赵龙虎;王谦;;介质阻挡放电中相邻沿面放电之间的相互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商克峰;石峰;韩长民;李杰;吴森;吴彦;;气体参数对沿面放电活性氧物质注入氧化亚硫酸铵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5年02期

5 姜雪;于鹏;;臭氧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和应用[J];食品科技;2014年04期

6 李杰;商克峰;王铁成;鲁娜;王天威;吴彦;;沿面放电生成活性物质用于灭活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机制(英文)[J];高电压技术;2013年09期

7 李悦;商克峰;鲁娜;李杰;吴彦;;沿面放电氧化液相亚硫酸铵[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8 谷俊杰;贾明印;海热提;;湿式烟气脱硫亚硫酸钙氧化研究及其应用[J];当代化工;2012年04期

9 姜楠;鲁娜;李杰;吴彦;;Degradation of Benzene by Using a Silent-Packed Bed Hybrid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2期

10 宏哲;梁丽丽;武海俊;;湿法烟气脱硫中亚硫酸钙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晓妹;夏芸;张轶;赵红;李杰;吴彦;;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亚硫酸钙氧化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森;气相沿面放电氧化亚硫酸铵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段丽娟;沿面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焦化废水及提高其可生化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任华;针—板液膜电晕放电亚硫酸铵氧化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房新振;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相关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娄静;典型工业污染土壤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华;臭氧及催化臭氧化降解苯乙酮[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丹丹;液体电极沿面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莹;低压孔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匹配电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楠;气相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反应器及有机物降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国平;高频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臭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81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