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8:09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作为一种高强轻质的绿色建筑材料,其耐久性能高、抗冻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但也存在弹性模量低,脆性特征显著等不足。国外目前关于其单轴受压作用下应力-应变全曲线以及加入纤维后延性改善方面的研究资料相对偏少。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LC40级以下,现有规范建议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模型主要基于七八十年代的低强度的试验数据。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作用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研究。采用900级高强碎石型页岩陶粒,制备了LC40、LC50、LC60级以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并且配制了以LC60为基准组的体积掺量分别为0.3%、0.6%、0.9%的碳纤维和钢纤维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开展了其在单轴受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主要内容有:1.完成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纤维掺量及种类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收集国内外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数据842组,建立了弹性模量的数值模型。研究表明:建议的弹模数值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2.完成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其破坏过程,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纤维种类及掺量对峰值应变、极限应变等曲线特征点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收集国内轻骨料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数据107组,给出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轴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基于能量法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受压作用下的韧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纤维能够显著提高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峰值应变与极限应变,并且能够改善其韧性。3.在与已有本构模型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段式修正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得到了模型上升段与下降段参数,并回归得到了其参数关于强度等级、纤维掺量及种类的表达式;收集国内外150组无约束轻骨料混凝土试验数据,建立了峰值应变的数值模型。4.基于统计分布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其损伤演化规律,能够较好的反映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受压作用下的损伤机制。论文完成的相关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国内外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试验资料,为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试验依据,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该类混凝土材料性能以及加入纤维后其性能的变化,指导工程实际,促进该类绿色环保材料在国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纤维种类,纤维


而根据弹性模量可以把纤维划分为刚性纤维和柔性纤维,若纤维弹模高于水泥基材料弹模则称为刚性纤维,如 CF 纤维、SF 纤维以及 GF 纤维,可用于改善结构的脆性性能;反之则称为柔性纤维,如聚丙烯纤维、PF 纤维、NF 纤维等,可用于改善结构的抗冲击能力[25]。表 1.2 为常见纤维种类及其性能参数,表 1.3 为常见纤维的优缺点介绍。(a)直线状钢纤维 (b)波纹状钢纤维 (c)直线状聚丙烯纤维

页岩陶粒,碎石,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圆球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本章旨在试验基础上,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研究不同强度等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2.研究不同掺量的碳纤维和钢纤维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3.建立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其强度、干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2.1.2 配合比设计(1)粗骨料

示意图,纤维,示意图,辅助胶凝材料


第二章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及模型研究含水率 1.9%,最大粒径 4mm,辅助胶凝材料为 920U 微硅粉、Ⅰ级粉煤灰,聚羧酸减水剂。维表 2.3 纤维性能指标维 密度(kg/m3) 长度(mm)直径(um)伸长率(%)弹性模量(GPa)抗拉(M维(SF) 7800 13 200 3.2 200 >30维(CF) 1760 6 7 1.8 240 >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伟;申向东;林艳杰;何静;俞婷婷;;风积沙的掺入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5年08期

2 刘巽伯;;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年02期

3 刘云鹏;郭荣鑫;林志伟;夏海廷;颜峰;张玉波;;玄武岩纤维掺量对页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性能影响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年03期

4 杨东林;李斌;黎蔚诗;夏京亮;周永祥;;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J];建材世界;2017年02期

5 孙海林;叶列平;丁建彤;郭玉顺;;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试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王振宇,丁建彤,郭玉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J];混凝土;2005年03期

7 王菊芬,马桂兰;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1990年06期

8 余丹如;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1985年04期

9 刘巽伯;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特性与应用[J];工业建筑;1985年06期

10 李树瑶;;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力学性能及保护钢筋的性能[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军;丁建彤;郭玉顺;;1600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阳;江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在某框架综合楼增层改造中的设计[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3 吴平安;高明亮;杨洁;刘首;;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动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徐峰;邓景纹;;桥用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熙;付腾飞;吴智敏;;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双K断裂参数和断裂能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开发中心[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烈芳;李荣;宋淑敏;;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案例[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开发中心[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昕成;丁建彤;钟阳;方泰生;甘永辉;郭玉顺;李雪;;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在昆明地区的工程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10 ;前言[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应权;轻骨料混凝土迎来发展新机遇[N];中国建材报;2014年

2 李克;国内轻骨料混凝土技术云南领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薛羲;轻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04年

4 记者 杨煜莲;轻骨料混凝土模壳格构式墙体构件开始在唐山生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记者 杨煜莲;轻骨料混凝土模壳格构式墙体构件荣获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熊燕;软地基上起高楼[N];云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吴熙;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海龙;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邵永健;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云国;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红云;引气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喜;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董伟;复杂环境下浮石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应用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马骁;基于无机聚合物水泥的新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长永;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性能与叠浇梁受弯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俊;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钟阳;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在强震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张小云;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唐剑;轻骨料保温混凝土外墙挂板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吴兟;无机聚合物轻骨料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6 高紫晨;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7 施少阳;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8 周州;用粉煤灰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9 黎蔚诗;天然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李梦楠;聚丙烯—钢纤维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韧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2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832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