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侵彻和爆炸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毁伤效应及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0-10-19 20:54
   随着钻地武器的不断发展和性能提升,防护工程材料也有着巨大的改进需求,对于防护工程材料而言,如何更好地抵抗侵彻、爆炸等毁伤行为是当下的热门研究方向。本论文研究并制备了不同配比、不同增强方式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靶体,对其进行多次侵彻实验和侵爆耦合的实验,并将实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通过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设计了五种材料配比并将其制备成实弹侵彻用靶体,分别是由普通混凝土,刚玉骨料增强的、纤维增强的、纤维和刚玉骨料共同增强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制成。在多次侵彻实验中,记录并分析了靶体的破坏形态,对侵彻深度、开坑面积进行了测量,基于这些参数对不同靶体进行了抗侵彻性能比较,分析了不同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异同。在多次侵彻实验的基础上,运用ANSYS-AUTODYN软件进行了多次侵彻数值模拟,将模拟破坏形态、侵彻深度、损伤情况和压力时程曲线在不同靶体间进行比较,并将这些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多次侵彻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规律。在多次侵彻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优化靶体材料配比,制备了骨料靶和纤维靶两种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靶体,并进行侵爆耦合的实验。采用先侵彻后爆炸和先爆炸后侵彻两种毁伤类型,对两类靶体的毁伤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侵爆耦合作用下的毁伤规律。运用ANSYS-AUTODYN软件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侵爆耦合破坏进行数值模拟,对破坏形态、毁伤深度、开坑大小、压力时程曲线等物理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侵爆耦合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靶体损伤破坏全过程。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人造的,天然材料,弹丸,侵彻


图2.1弹丸侵彻水泥蕋贷合材料靶板时的特点??一种人造的结构材料,混凝土同其他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相似性,因而了解混凝土同其他材料抗侵彻性能的对比,冇材料的抗侵彻的基础能力,下表给出了一些典型材料,受到弹丸以150m/s的速度垂直撞击下的侵彻深度。如表2.1所示表2.?1钢弹丸垂直撞击不同介质半无限大靶板的侵彻深度??材料?侵彻深度(弹丸直径的倍数)??湿泥?2200??沙子?350??混凝土(17.?2MPa)?36??混凝土(:M.?OMPa)?25??铝合金?1.5??钢(布氏硬度100)?0.6??钢(布氏硬度350)?03???2.1可以看出,混凝土对于弹丸侵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比,34.0MPa混凝土在相同情况下侵彻深度只灯湿泥的1.1.

示意图,侵彻实验,侵彻,三次


2.3.3实验设备??实验屮由发射枪分别发射3发弹丸对一个靶体进行多次侵彻实验,实验装置??及其示意图如图2.2和2.3所示:??14.?5mm????(??^ ̄n??a?三次侵彻二次侵彻一次侵彻?U??/?\?5m?‘,??^?^紀体??注:三次侵彻分别进行,不是同时进行??图2.2多次侵彻实验装置示意图??11??

靶体,破坏形态,侵彻,三次


(a)发射枪?(b)靶体??图2.3多次侵彻实验装置和靶体??2.?3.?4靶体的破坏形态??本研宄分別对上述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靶体进行了?3次侵彻实验,因为各个??靶体配比不同,强度有所不同,所以抵抗子弹冲击侵彻的能力也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多样化的破坏形态。图2.?4-2.?6为各靶体侵彻后的迎弹面破坏形态。??(a)?MO?(b)Gl?(c)?G1SF3BF1?(d)?G2SF3BF1?(e)?M1SF3BF1??图2.?4各靶体一次侵彻后的迎弹面破坏形态??(a)?MO?(b)?G1?(c)?G1SF3BF1?(d)?G2SF3BF1?(e)?M1SF3BF1??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永;方秦;吴昊;孔祥振;肖云凯;;不同头部形状弹体侵彻混凝土靶体的终点弹道参数分析[J];兵工学报;2014年S2期

2 汪斌;曹仁义;谭多望;;大质量高速动能弹侵彻钢筋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3年01期

3 吝曼卿;夏元友;肖正学;王智德;陈少炎;李复庭;;弹丸侵彻高强度混凝土的高速摄影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S2期

4 宋浦;王晓鸣;顾晓辉;;装药内爆炸下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张立杰;梁增友;马林;;钻地弹战斗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机械;2012年04期

6 龚顺风;朱升波;张爱晖;金伟良;;爆炸荷载的数值模拟及近爆作用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尤正军;;浅谈高性能混凝土配比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0年11期

8 戎志丹;孙伟;张云升;张文华;;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爆炸性能[J];爆炸与冲击;2010年03期

9 李志康;黄风雷;;高速长杆弹侵彻半无限混凝土靶的理论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高红;郑颖人;冯夏庭;;材料屈服与破坏的探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2847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847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