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燃料电池用掺杂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6:50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其反应反应动力学快、催化剂成本低以及燃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而阴离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起到重要作用。掺杂改性是提高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依次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傅-克反应及门秀金反应制备季铵化聚芳醚酮聚合物作为膜的基体材料,以季铵化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QTNT)和剥离的氮化碳(C3N4)作为掺杂材料,通过溶液铸膜法制备成阴离子交换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了 QTNT掺杂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通过在钛纳米管(TNT)表面接枝λ-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季铵化成功制备出QTNT,并与季铵化聚芳醚酮进行掺杂制备成阴离子交换膜,探究QTNT的改性及掺杂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膜的实际IEC值范围为1.52~1.59mmol/g,在相似的IEC水平下,TNT和QTNT的掺杂均能有效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水解稳定性、耐碱稳定性以及在部分溶剂中的抗溶剂性。QPAEK-1%-QTNT比QPAEK和QPA...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燃料电池用掺杂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图1.1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机理??总体而言,相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s具有以下优点:??

分子结构图,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分子结构


苯醚聚合物(PPO)又称聚亚苯基氧化物,是一种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分,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因此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池领域被研究和应用。??Gopi等制备了一系列季铵化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图1.9)。将所制备季膜应用于燃料电池中,30?°C时在250?mA/cm2电流密度下功率密度达m2。??/Ch|3?yCH3??ch3?(e?CH3??N(CH3)3OH-??图1.9季铵化聚苯醚聚合物的分子结构??an等[39]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季铵基团的大分子交联剂所交联形成的聚苯醚膜,这种交联结构有效地优化了高水平/情况下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导率与水中溶胀率之间的平衡。如图1.10所示,Han等制备了?QPP)QPPO、x(QH)3QPPO三类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来探宄交联结构对膜性能的er3er-H3er-H3?sr-H3

阴离子交换膜,聚合物电解质膜,硅烷偶联剂,二氧化硅


燃料电池用掺杂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i?K??图1.12季铵化离子化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式??1.3掺杂改性阴离子交换膜??到目前为止,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综合性能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子??结构设计,包括设计新的分子结构和改变已有的结构;另一种是对现有的膜材料进行??改性,其中进行改性的方法包括交联和掺杂。掺杂是指往聚合物电解质中掺杂其他材??料制备成电解质膜的方法,分为有机-有机掺杂和有机-无机掺杂。掺杂法往往能使交??换膜同时具备两种材料的优良性能,从而改善纯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一些缺陷,例如有??机-无机掺杂是指往高分子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膜中添加无机粒子,使得所得到的膜结??合了有机材料和无机粒子的优点,既具有高分子有机聚合物的延展性、导电性,又具??有无机粒子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耐碱型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崔珺,赵帅,王璐璐,封瑞江.  应用化工. 2016(05)
[2]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赵卓,吴爱华,栾胜基,于广河,张春裕.  高分子通报. 2015(08)
[3]聚吡咯/石墨型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电化学性能[J]. 盛维琛,吴萍,陈桥,陈彩凤,陈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CS/PVA交联复合膜的制备及其阻醇性和稳定性[J]. 朱军峰,张光华,王帆.  塑料. 2010(06)
[5]钛酸盐纳米管的水热合成及晶型研究[J]. 王竹梅,李月明,杨小静,张玉平,廖润华.  无机化学学报. 2007(02)
[6]A Hybrid Membrane of Poly(vinyl alcohol) and Phosphotungstic Acid for Fuel Cells[J]. 李磊,王宇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2(05)

硕士论文
[1]水热合成钛酸盐的结构特征及成管机理[D]. 贾冉毅.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TiO2纳米管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 卢露.重庆大学 2010
[3]水热合成TiO2纳米管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 訾彤彤.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0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900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