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分解水制氢用透氧膜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20:52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寻找新的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热值高、燃烧速度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热化学分解水是一种新型的制氢方法,该法主要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循环分解水制氢。随着膜反应器技术的发展,通过将热化学分解水制氢与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耦合,可以实现连续分解水制得氢气,该技术利用化学势为驱动力,无需外加电源,并且对环境友好零污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本文选取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和透氧膜领域中的La0.6Sr0.4Co0.2Fe0.8O3-δ(LSCF-6428)经典氧化物作为透氧膜材料,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La0.6Sr0.4Co0.2Fe0.8O3-δ-Zr0.92Y0.08O2-δ...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分解水制氢用透氧膜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氢经济概念图

钙钛矿,晶体结构,掺杂量,透氧量


图 1.3 理想的钙钛矿晶体结构图Fig. 1.3 Structure chart of ideal perovskite.了研究 A 位掺杂的影响,他们开展了用 Ca LCF-91)以提高其透氧量及稳定能力的研究性及可观的氧渗透速率,从 H2-TPR 实验结,随着 Ca 掺杂量的减少,峰越来越弱,说明Ca 掺杂量 x=0.1 时 LCF 系列材料的透氧量 Ca 掺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可能是因为 La3径较大的金属离子,能够形成更多氧缺陷,]探究了 B 位掺杂对材料的影响,他们尝试用7Fe0.3 xNbxO3 (如 BaCo0.7Fe0.22Nb0.08O3 ),力并且反应前后结构不变。根据 X 射线衍射是不利于渗透扩散的六方结构,x = 0.05 时是

形貌,实验评价,膜反应器


击物质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 x 射 X 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射。同时,也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上讲,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被测样品本身的各种物理质的信息,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内部电场或磁场等本实验采用的是 Philip 公司的 XL30ESEM 性扫描电子显微镜来对反应前形貌变化进行表征。 混合导体透氧膜性能评价膜反应器评价装置如图 2.5 所示。整套反应装置主要有石英管、刚玉管、质量流量计、控温系统以及尾气分析系统等组成。气体的流速通过质控制,膜片通过高温密封胶固定在刚玉管的一端,组装好实验装置。实的各气体组分及含量通过尾气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征其透氧、分解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氢能时代与制氢途径[J]. 舟丹.  中外能源. 2017(04)
[2]La0.6Sr0.4Co0.2Fe0.8O3-δ-Gd0.1Ce0.9O1.95复相材料的性能[J]. 杨志宾,朱腾龙,常杰善,赵永勤,韩敏芳.  硅酸盐学报. 2014(04)
[3]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La0.6Sr0.4Co0.2Fe0.8O3-δ纳米粉体[J]. 佘燕娣,顾学红,金万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4]化学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 吴川,张华民,衣宝廉.  化学进展. 2005(03)
[5]喷雾热分解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 胡国荣,刘智敏,方正升,王剑锋,石迪辉,秦庆伟.  功能材料. 2005(03)
[6]无机透氧膜的发展与应用[J]. 廖传华.  硅酸盐通报. 2004(03)
[7]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的制备及表征[J]. 刘卫,章占平,夏长荣,谢津桥,陈初升.  无机材料学报. 2000(05)

博士论文
[1]高性能与高稳定性致密陶瓷氢分离膜研究[D]. 朱志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高稳定性YSZ-LSCF双相中空纤维氧分离膜和反应器性能研究[D]. 刘建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分解水制氢用钙钛矿透氧膜研究[D]. 翟康.昆明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15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915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