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的负触变机理探究
本文关键词:纳米碳酸钙的负触变机理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碳酸钙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糊 负触变
【摘要】:以纳米碳酸钙填充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糊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纳米碳酸钙表面处理剂的质量分数,考察DOP糊流变特性,研究糊体系负触变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表面处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羟基密度降低,活化率增大,颗粒分散性得到改善;当碳酸钙未经表面处理或处理剂质量分数超过4.5%时,糊体系中网络结构更新比破坏快,从而表现出负触变性。
【作者单位】: 广西华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糊 负触变
【分类号】:TQ132.32
【正文快照】: 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密封胶等浓悬浮体,赋予填充体系触变性。所谓触变性(通常指正触变),即体系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剪切变稀。而负触变性则是指剪切增稠[1-4]。负触变性在悬浮体系中并不多见,其形成机理在不同体系中不能一概而论。Quadrat等[5]认为,大分子有机物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光贵;;纳米碳酸钙-PVC糊分散体系的正负触变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7期
2 陈燕芳;楼培定;刘清辉;郑存江;;矿物分散体系的触变性试验研究[J];岩矿测试;2014年03期
3 成居正;陈雪梅;;纳米碳酸钙悬浮体流变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3年10期
4 王权广;朱勇;黄炜民;黄炜波;;纳米碳酸钙的原位包覆及应用[J];无机盐工业;2012年10期
5 李淑萍,侯万国,戴肖南,胡季帆,李冬青;剪切速率对Fe-Al-MgMMH/钠质蒙脱土悬浮体触变性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6 陈飞跃,顾燕芳,王松,胡黎明;超细改性碳酸钙浓悬浮体的正负触变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干才;莫冬丽;朱勇;谌业文;林进超;袁爱群;;纳米碳酸钙的负触变机理探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6年04期
2 卢瑞娜;巩天真;;汾河一级阶地饱和粉土灵敏度测定方法[J];电力学报;2016年03期
3 崔自治;周伟红;潘鹏;李剑;;宁夏同心重塑黄土的触变特性[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6期
4 肖学成;许高新;;正交设计优选混悬型鼻喷雾剂制备工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08期
5 高博;;浅谈纳米技术在造纸和包装上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6年04期
6 曾武;陈文浩;刘正伟;谭文浩;曾容;;纳米碳酸钙在RTV硅橡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年17期
7 杨光贵;;纳米碳酸钙-PVC糊分散体系的正负触变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7期
8 韩峰;潘君扬;郐俊强;;以双子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碳酸钙-环糊精复合材料[J];无机盐工业;2015年06期
9 杨雷;蒋忠诚;董家璋;;常温下重质碳酸钙的研磨改性一体化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5年05期
10 李高宁;方璞;张岩;刘含雷;;低电荷密度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的触变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圣飞;李慧;胡伟;陈祥星;;触变性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夏保华;;膨润土触变性水泥浆在伊朗BZD-1井漏失井固井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2年04期
3 步玉环;尤军;姜林林;;触变性水泥浆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J];石油钻探技术;2009年04期
4 王训遒;蒋登高;;纳米碳酸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浆液的流变性[J];化学工程;2009年07期
5 刘崇宇;陈泉水;郑举功;任广元;;Fe-Al-Mg-MMH/溪膨润土分散体系触变性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丽娜;赵旭;任素霞;刘莹;王子忱;;碳酸钙的原位合成及表面改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延年;;建筑结构胶粘剂粘度及触变性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金瑞娣;贾雪平;;硬脂酸钠原位改性碳酸钙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8年01期
9 王训遒;蒋登高;;纳米CaCO_3复合建筑涂料的流变性[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10 焦芳;马志成;梁丽霞;;聚电解质对电瓷棕釉浆料性能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华,台希;纳米碳酸钙的生产与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王文堂;纳米碳酸钙的应用与生产技术[J];化工科技市场;2001年09期
3 姜鲁华,杜芳林,张志q,崔作林;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02年01期
4 ;我国纳米碳酸钙生产厂家[J];塑料包装;2002年02期
5 崔小明;我国纳米碳酸钙的研制和生产情况[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3年03期
6 南非;国际首条万吨级纳米碳酸钙生产线[J];建材工业信息;2003年01期
7 史宝萍;纳米碳酸钙生产可行性分析[J];太原科技;2003年06期
8 魏绍东;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现状与展望[J];江西化工;2004年02期
9 崔小明;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J];四川化工;2004年04期
10 刘太年;纳米碳酸钙的生产与现状[J];化工中间体;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平;李勇;;纳米碳酸钙制备及其应用[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童忠良;;中国纳米碳酸钙工业生产现状及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3 童忠良;;中国纳米碳酸钙工业生产现状及应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泽红;韩跃新;于福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王会昌;李东霞;;利用电石灰和烟道气生产1万吨/年纳米碳酸钙[A];2010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减排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崔礼生;盖国胜;;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及后处理技术[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张瑞社;杜芳林;;针状纳米碳酸钙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8 马洁;陈雪花;李春忠;朱孟钦;;糖类添加剂在仿生合成纳米碳酸钙中作用机理[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陈日新;吴绍松;丁新更;;石灰乳陈化对纳米碳酸钙晶粒形成的影响[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马洁;陈雪花;李春忠;朱孟钦;;糖类添加剂在仿生合成纳米碳酸钙中作用机理[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宝捷 冯惠流;世界首条纳米碳酸钙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刘群 马宝捷;恩平成国内最大纳米碳酸钙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全国最大纳米碳酸钙新材料基地落户四川新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4 刘笑楠;国家级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落户恩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冯春猷;国家级纳米碳酸钙基地落户广东[N];科技日报;2005年
6 陈继军;纳米碳酸钙企业小心产需陷阱[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陈继军;纳米碳酸钙市场存在过剩隐患[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梁晓亮;我国纳米碳酸钙产能进一步扩大[N];经济日报;2006年
9 陈其珏邋实习生 唐皓;山东盛大扩建4万吨 纳米碳酸钙生产线竣工投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申生;国内首条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制备纳米碳酸钙技术投产[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野;功能性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亚斌;羧酸改性纳米碳酸钙补强三元乙丙橡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王成毓;功能性纳米碳酸钙的仿生合成及表征[D];吉林大学;2007年
4 关爽;功能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港;利用超高速混合器制备纳米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彭娅;纳米碳酸钙填充室温硫化硅橡胶性能及其补强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贾贞;纳米碳酸钙/速生杨木复合材料及制作建筑模板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徐执扬;纳米碳酸钙/聚-L乳酸、晶须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袁绍彦;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形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芦艾;超细粒子/RPUF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生;改性纳米碳酸钙增强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康芳;超重力法制备透明纳米碳酸钙白油分散体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高雁凌;纳米碳酸钙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一迪;Eu~(3+)掺杂立方体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马保民;泡沫仿生模板法合成纳米碳酸钙[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文艳;牡蛎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玲;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先勇;纳米碳酸钙合成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叶露;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10 王欣;纳米碳酸钙针对非极性和极性体系的表面修饰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68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