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硒化镍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23:32

  本文关键词:硒化镍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硒化镍 溶剂热法 八面体 电化学性能 形貌


【摘要】:面对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新型能源研究迫在眉睫的形势下,硒化镍化合物必将因为其在电学、磁学、光学等方面优异的性质而得到日益重视,并且将开发出重大而广泛的应用。目前,合成硒化镍化合物的方法众多,而其中溶剂热法因具有易调控、利生长等特点而受到格外关注。本论文利用一缩二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不同形貌特征的硒化镍化合物,并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NiCl_2·6H_2O、SeO_2、一缩二乙二醇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特征的NiSe2化合物。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拉曼光谱对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NiSe2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研究了n(Ni):n(Se)之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NaOH对NiSe_2化合物形貌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产物形貌的作用机理。总结出制备八面体、多面体、树枝状、准球体等形貌特征NiSe2化合物的合适反应条件。2、在NiCl_2·6H_2O、SeO_2、一缩二乙二醇存在的条件下,同时添加氢氧化钠(NaOH)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实验合成制备出不同形貌特征的Ni0.85Se化合物。运用SEM、XRD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本文对比了不同量的NaOH或CTAB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发现不同量的NaOH能显著改变产物的形貌特征,过量的CTAB能使样品的形貌更加规则,单分散性更好。3、在NiCl_2·6H_2O、SeO_2、一缩二乙二醇存在的条件下,同时添加氢氧化钠(NaOH)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实验合成制备出不同形貌特征的NiSe化合物。运用SEM、XRD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本文研究了PVP、NaOH、反应时间对所得样品形貌的影响,发现适量的PVP对产物的形貌影响显著,而过量的NaOH的影响则很小,反应时间能有效改变样品的形貌。4、本文基于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阐述了NiSe2化合物、Ni1-xSe(x=0~0.15)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总结了不同形貌特征的样品的合适反应条件。
【关键词】:硒化镍 溶剂热法 八面体 电化学性能 形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8.1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1.1 金属硫属化合物的液相合成10-15
  • 1.1.1 水热法10-12
  • 1.1.2 溶剂热法12
  • 1.1.3 混合溶剂法12-13
  • 1.1.4 热注入法13-14
  • 1.1.5 模板合成法14
  • 1.1.6 微波辐射法14-15
  • 1.2 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应用15-20
  • 1.2.1 电化学水分解15-16
  • 1.2.2 太阳能电池16-17
  • 1.2.3 锂离子电池17-19
  • 1.2.4 燃料电池19
  • 1.2.5 超级电容器19-20
  •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20-22
  • 参考文献22-25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25-31
  • 2.1 实验试剂25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25-26
  • 2.3 表征及测试方法26-30
  • 2.3.1 形貌分析26
  • 2.3.2 物相分析26-28
  • 2.3.3 成分分析28
  • 2.3.4 电化学性能测试28-30
  • 参考文献30-31
  • 第三章 NiSe_2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31-47
  • 3.1 引言31
  • 3.2 实验部分31-32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2-42
  • 3.3.1 样品的形貌与成分分析32-33
  • 3.3.2 n(Ni):n(Se)之比对NiSe_2形貌的影响33-35
  • 3.3.3 反应时间对NiSe_2形貌的影响35-37
  • 3.3.4 反应温度对NiSe_2形貌的影响37-39
  • 3.3.5 表面活性剂对NiSe_2形貌的影响39-41
  • 3.3.6 NaOH对NiSe_2形貌的影响41-42
  • 3.4 NiSe_2化合物的形成机制42-43
  • 3.5 NiSe_2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43-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参考文献45-47
  • 第四章 Ni1-xSe(x=0~0.15)化合物的合成制备47-55
  • 4.1 引言47-48
  • 4.2 Ni_(0.85)Se化合物的合成制备48-50
  • 4.2.1 实验部分48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0
  • 4.3 NiSe化合物的合成制备50-53
  • 4.3.1 实验部分50
  •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50-53
  • 4.4 Ni_(1-x)Se化合物的形成机制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参考文献54-55
  • 第五章 全文总结55-57
  • 致谢57-59
  •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兆文;酰基取代环戊二烯基镍化合物的合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2 顾珩,李杏英,朱建春,周金云;从含镍废料中提取高纯镍化合物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1998年01期

3 孙家明;高压下制出钾-镍化合物[J];世界科学;1997年03期

4 娄兆文,张伦;单环戊二烯基镍化合物催化α-硅氢加成反应[J];分子催化;1994年06期

5 刘学雷;从含镍废渣中回收制备高纯镍化合物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1年02期

6 田长太,,朱国安,王晓峰;几种镍化合物的热分析[J];化学世界;1996年S1期

7 钱延龙;徐敏之;;有机镍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86年03期

8 祁鲁梁;郎纫赤;汪燮卿;;我国一些原油中镍卟啉化合物初步研究[J];石油学报;1981年04期

9 刘牧,孙洪志;镍有害于人类健康[J];稀有金属快报;1999年10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敏;吴中亮;陈家;;镍化合物诱发细胞恶变过程中几种生物学指标的变化[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敏;吴中亮;陈家X;;镍化合物诱发细胞恶变过程中P53基因的变化[A];海峡两岸首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胡博文;赵炯鹏;杨乾;肖灿;卜显和;;三维多孔叠氮镍化合物的结构及磁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敬;镍化合物诱导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斌;硒化镍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郭英勉;三甲基膦支持的富电性镍、钴配合物对N-H键及C-H键的活化及其功能化[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0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90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