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发布时间:2016-10-19 21:00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Research Progress

研究进展

13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

姚芝茂1, 姜 宏2

(1.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北京 100012;2.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北京 100035)摘 要:基于对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探索实践,本文论述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探讨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编制的基本原则,介绍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进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1)01-0013-07

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硬指标,工程减排是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污染减排措施之一[1]。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多,环境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大。环境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环保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

了32.6%。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增速更高,2001—2005年,年平均增长18%,“十一五”前三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78.5%。投资额由2001年的336.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146.7亿元,8年增长了6倍。2008年,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47.8%,占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6.4%(近年全国污染治理投资情况见表1、表2)。据环保部门的测算, “十一五”期间,预计环保总投入将达到1.4万亿元,占同期GDP的1.5%。“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投资将超过3.1万亿元,其中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表1 2001—2008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1 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技术管理指导相

对不足

1.1 环境工程建设投资大幅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也快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490.3亿元,占当年GDP的1.49%。“十一五”以来,污染治理投资加速增长,2001—2005年,年平均增长23.2%,“十一五”前三年的平均年增长即达到了29.3%,2008年比2007年增长

项目城市环境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投资总额

2001595.7174.5336.41106.6

2002785.3188.4389.71363.4

20031072.4221.8333.51627.7

20041141.2308.1460.51909.8

20051289.7458.2640.12388.0

20061314.9483.9767.22566.0

20071467.8552.41367.43387.6

20081801.0542.62146.74490.3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1.1

14

研Research Progress

究进展

表2 2001—2008年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情况

项目环保投资额占建设项目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占环境治理 年度(亿元)投资总额(%)

投资总额(%)

投资总额(%)2001336.43.60.9030.402002389.75.20.9028.582003333.53.90.6020.492004460.53.90.6524.132005640.14.00.7226.802006767.21.00.7029.8820071367.45.01.0040.362008

2146.7

6.4

1.25

47.76

建设的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已经成为相对独立、初具规模、快速发展的工程领域。

1.2 成熟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广泛应用

伴随环境工程项目的大幅增长,一大批较成熟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已成为相关领域普遍采用的主导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源的成套污染防治技术和污染治理单元技术。成套污染防治技术主要有: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氨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海水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等技术;钢铁、电力、水泥工业等行业的除尘技术;造纸、酿造、制革等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等。污染治理单元技术主要有:污水处理的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层、生物流化床、水解酸化、氧化沟、A2/O 、SBR 、MBR等。1.3 环境工程技术管理滞后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是提高环保投资效率的技术保障。提高成熟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加强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环境工程建设质量的当务之急。目前,除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由我国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订了相应的工程技术规范,以指导、规范工程设计和施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在工业、农业和生态建设等环境工程领域则缺乏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很多环境工程的建设或工程设计建设单位都是借鉴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由于目前缺少科学的规范性指导,致使我国大量的环境工程建设投资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体系构成与作用

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关于增强环

中国环保产业 2011.1

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97号),明确提出了包括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在内的三大工程建设。2007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2],提出到“十一五”末期,将初步建立起与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框架,使环境技术管理成为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技术、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为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和实施提供技术基础,引导环境技术进步,逐步解决制约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技术瓶颈。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环境技术指导文件之一,是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环境技术管理是指国家为保障环境保护目标,以指导社会生产采用先进成熟技术,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有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引导环境技术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环境技术监督与管理活动的总称,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环境污染防治全过程对技术支撑的要求,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分为环境技术指导文件、环境技术评价制度和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三部分:1)环境技术指导文件包括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环境工程技术规范;2)环境技术评价制度包括现有单项技术综合评价制度、现有同类技术筛选评价制度和新技术验证制度;3)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包括环境技术示范机制、环境技术推广机制和环境技术信息系统。

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环境科技发展三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技术政策、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技术评估和技术推广、示范为核心内容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将引导、规范、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环保技术进步与环保法规、标准的完善之间形成互动式的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同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也是连接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环境标准体系的纽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环境科技创新体系进行方向性引导;2)为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3)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示范和应用;4)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2.2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与体系构成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规范各类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过程而制订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为规范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全过程而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标准化文件,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企业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验收后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的技术规定,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指导,为环保部门进行污染物排放监管技术管理,规范环境工程建设市场,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对已有环境工程实践的总结、归纳和升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比较成熟的先进污染防治技术为基础,通过总结环保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规定相应工程对象、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内容,推荐工程技术(工艺)路线,提出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的配套要求。其内容不仅包括对环境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要求,还配合国家环境管理要求,将国家环境管理需求融合在工艺选择、工程设计、工艺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工程验收与工程运行管理的要求之中。

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环境工程的管理与要求来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为保证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体系构成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包括通用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规范、重点污染源治理技术规范和污染治理工程运行技术规范。

通用工程技术规范指各类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基本或共性技术要求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环境工程的通用性技术规定。通用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基础规范和通用工程技术规范。基础规范是对环境工程分类、技术术语及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等的基础性要求。例如,《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等。通用工程技术规范是按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噪声等污染要素制定的,它将规范环境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共性技术要求,如正在制订中的《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Research Progress

研究进展

15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等。

污染治理工艺工程技术规范是针对常用成熟工艺技术的污染治理单元工程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其特点是适合于不同行业污染源应用的共性技术,这些成熟工艺技术在环境工程建设中有着大量的应用。例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

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是针对某一重点污染源的治理,结合行业、污染物产生的特点,对成套污染治理工艺选择和设计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国家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给予技术指导。例如:《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

污染治理工程运行技术规范指以提高污染治理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保证其连续、稳定达到工程建设标准、污染物达标排放为目的,对工程的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的技术规定。例如,《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2.3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国家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促进我国环境工程建设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工程减排效率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是完成环保目标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果。环境工程技术规范通过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工程设计、材料与设备、施工、运行全过程的技术规定而成为环境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的技术依据,规范环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使之达到最佳的污染减排效果。

(2)有助于推广成熟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促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对污染治理控制的最佳可行技术(BAT)与最佳管理实践(BMP)进行凝练而形成的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可以促进相关污染防治技术的规范性推广应用,整体推动污染防治技术的进步。

(3)为相关环保法规、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的制订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在对已有环境工程实例进行充分的经济成本-环境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代表了现有同类技术或同类行业中污染治理工程的BAT与BMP,可以作为国家或地方进行环境管理,制订相关环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1.1

16

研Research Progress

究进展

保法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依据。

3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进展

依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制订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包括4大类,总计123项。其中包括通用类技术规范14项、工艺类技术规范34项、重点污染源类技术规范66项、运营类技术规范9项。截至2010年9月底已经发布环境工程技术规范22项,目前正在制订中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59项。已发布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名录见表3。

表3 已发布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名录

序号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所属分类1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HJ 496-2009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HJ 526-2010通用类

3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

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6-2010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7-2010

工艺类

5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8-20106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7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8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烟气循环流化床法

HJ/T 178-20059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HJ/T 179-2005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 562-201011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HJ 563-201012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HJ 462-200913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 434-200814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 435-2008污染源类15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497-200916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471-200917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5-201018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T 177-200519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 176-20052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 564-201021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6-2009

22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运行类

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5-2009

中国环保产业 2011.1

2005年以前,环境技术管理规范性文件通常是以行政管理文件的形式发布,例如《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等。这些技术指导文件在相关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这些文件的格式、技术内容、适用范围以及专业深度等各不相同,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指导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发布了《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这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布的第一个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指导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发布

之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才正式展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一个种类,纳入环境保护标准统一管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体例格式、技术框架、技术内容以及编制程序、技术审查、行政审批等方面均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修制订工作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总体上,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储备、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还缺乏经验,与其他环境保护标准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2007年以来,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进一步深化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为国家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的,因此,要与环境保护标准如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管理法规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与环境管理法规政策要求相一致。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以污染物减排为主要目标,重点服务于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倡导支持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为辅助;处理好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统一,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在污染治理达标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成本;突出可验证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以先进的比较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为基础,提出相应领域的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推荐的工程技术(工艺)路线,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的配套要求。为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规范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要求

根据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特点,在《国家环境保护

标准修制订工作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制订发布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HJ 526-2010)。该规范对不同种类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章节构成、技术内容、编写技术要求和制订工作程序、编制原则等进行了细致规定。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提供了量化指导和统一规范。

(3)初步建立了技术支撑管理体系

针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的全过程,制订了一套比较细致的方法、技术文件和程序。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立项、确定编制单位、开题论证、文稿编写、技术审核等过程建立了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撑机构。安排了专人负责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技术管理,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过程中承担技术帮助、审查等工作,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单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4)编制发布了一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开展工作。配合国家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制订发布了《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 563-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 562-2010);配合国家对钢铁、水泥、纺织染整、畜禽养殖等行业以及生活垃圾的污染控制,发布了《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5-2008)、《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4-2008)、《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 564-2010)等。这些环境技术管理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有效支撑。

4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编制原则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HJ 526-2010)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工作的指导性规范文件[3],标准详细规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分类、制订工作程序、编制原则、章节构成和编写技术要求等。4.1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

(1)污染物与污染负荷

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是工艺类规范和污染源类规范的必备要素。工艺类规范应规定工艺适用污染物浓度范围、处理效率等,并推荐污染物浓度超过工艺适用条件

Research Progress

研究进展

17

时可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工艺。污染源类规范应给出污染源在典型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名称、浓度范围、单位产品产生量或产量估算公式。此外,还应规定设计负荷和设计余量的确定方法。

(2)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通用类规范、工艺类规范和污染源类规范的必备要素。通常包括一般规定、建设规模、工程构成、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等内容。一般规定主要设计环境工程建设中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以及工艺配置、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监测系统设置等一般性要求;建设规模主要涉及规模确定的方法、执行的建设标准等内容;工程构成一般按照主体处理构筑物、辅助工程和配套工程进行划分,明确相关设计对象及相关要求;场址选择应明确选址时应满足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周围区域和下游的影响、对排放和运输的影响、对分期建设的影响、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等;总平面布置应规定布置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应考虑的因素,提出关键构筑物、工程和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主要管线的布置要求。

(3)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通用类规范、工艺类规范和污染源类规范的必备要素,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一般规定、工艺路线选择、工艺设计要求、二次污染控制措施、突发事故应急措施等内容。

工艺路线选择应说明应考虑的因素和采用的方法。所考虑的因素至少应包括污染物种类与特性、处理量、污染物去向、工艺成熟度、可靠性与可得性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技术经济评价与环境效益分析。工艺路线选择应以达标排放为基本原则,优先推荐经工程实践证明能够连续运行、稳定达标、技术经济合理的最佳可行技术工艺路线,并给出包括二次污染处理处置单元的工艺流程图。当选择的工艺路线存在多种变形工艺时,应说明变形工艺的选择原则。

工艺设计要求应按照所选工艺流程的不同工艺单元分别规定相应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至少应包括设计方法、计算公式或估算方法、参数取值等内容。

二次污染物控制措施应说明环境工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二次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和控制措施,,并规定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突发事故应急措施应规定为处理生产事故、污染物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1.1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自然科学、计划方案、党团工作、教学研究、农林牧渔以及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_作用与编制进展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