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污灌区水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本文选题:污灌区 切入点:水体 出处:《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在大宝山矿区采集jk石河不同河段水样和河流沿岸土壤样品,测定水体和土壤的pH值、Cu、Zn、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研究矿区水质和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接受尾矿污水的横石河中游区域水体明显酸化,pH值为3.28。水体Zn和Pb浓度分别为3.91和1.30 mg/L,其超标倍数分别为1.96和6.48。此外,水体Cu、Zn、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沿河流流向呈现降低趋势。(2)jk石河沿岸土壤的pH值范围为4.63~5.73,土壤均呈酸性。jk石河右岸非污灌区利用未受污染的横石河上游水源灌溉,农田土壤未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jk石河左岸污灌区长期利用受污河水灌溉,稻田土壤呈现轻度至中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u、Zn和As平均浓度分别为224、256和48.6 mg/kg,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5.61、1.58和2.47。受污河水灌溉是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Abstract]:By collecting water samples from different reaches of JK River and soil samples along the river coast in Dabaoshan mining area,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u, Zn, Zn, Pb and as in water and soil were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status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 quality and soil of mining area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index and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f wate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ngshi River receiving tailings sewage was 3.28.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Pb were 3.91 and 1.30 mg / L, respectively, and the surpassing times of Zn and Pb were 1.96 and 6.48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u ~ (2 +) Zn ~ (+ +) Pb, as and so on decreased along the river direction. The pH range of the soil along the Shishi River was 4.63 ~ 5.73, and the soil was irrigated in the unpolluted irrigation area of the right bank of the Shishi River, which was not polluted. There was no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armland soil in the left bank of the left bank of the JK River, which was irrigated by polluted river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paddy soil showed mild to moderate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and as were 224,256 mg / kg and 48.6 mg / kg,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surpassing times were 5.61 mg / kg and 2.47 respectively. The polluted river water irrigation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
【作者单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06025926)
【分类号】:X52;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平;徐友宁;李贤;张江华;陈华清;何芳;乔冈;柯海玲;史宇飞;;金矿区河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耦合关系[J];地质通报;2014年08期
2 宿文姬;凡生;;大宝山矿区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河北工业科技;2014年03期
3 吴文勇;尹世洋;刘洪禄;潘兴瑶;宝哲;;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4 李名升;张建辉;梁念;林兰钰;李茜;温香彩;;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5 郑佳佳;姜晓;张晓军;;广东大宝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1期
6 王梦;;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几种方法的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新明;蔡焕杰;孙爱华;王燕;;污水灌溉后土壤重金属汞和砷积累变化规律及对番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7年05期
8 段飞舟,高吉喜,何江,张清新,吴月红;灌溉水质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周建民,党志,司徒粤,刘丛强;大宝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焦士兴,许萍;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明;大宝山矿区重金属元素(Zn,,Ni,Cr)和氟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丽静;小清河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张保祥;时青;崔峻岭;;基于熵权多元联系数的大沽河流域地表水环境健康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3期
2 马婵媛;邓红艳;;重庆市某工业遗留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J];四川环境;2017年02期
3 张凯;刘兵;唐红军;杨永安;余全智;罗文仲;;愱江流域水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7年04期
4 邹素敏;杜瑞英;文典;王富华;张卫杰;管颐雯;;不同品种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富集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5 刘增进;祁秉宇;张关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河南段水质现状及污染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6 田智慧;张丹丹;赫晓慧;王晓蕾;郭恒亮;;清oi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异与评价研究[J];人民长江;2017年07期
7 祖艳群;程诗丛;柯汉玲;郭先华;吴炯;李元;;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三七与土壤中Pb、Cd、Cu和Zn的分布特征及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8 黄红英;阮锦祥;钟文聪;李栋;蔡暖华;欧碧池;谭易辉;;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次生演替植物群落组成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9 孙洪欣;薛培英;赵全利;冯宇佳;耿丽平;陈苗苗;刘文菊;;配施硫基肥对夏玉米镉铅累积的阻控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10 毛海立;麴明礼;;都匀市垃圾填埋场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一冰;宁夏固原轻工产业园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周玮;黄石市城区内湖水环境现状评价及生态保护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静;辽东湾滨海带主要河流湖泊环境现状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4 韦金莲;铅锌矿开发项目环评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越男;大宝山尾矿库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韩博;鞍山市城区地表水水质现状与趋势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住宅建筑节能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芳;农村地下水重金属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秀庆;湟水河流域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析及水质评价[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紫;镍铬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D];南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平;徐友宁;张江华;何芳;柯海玲;陈华清;乔冈;高媛;;小秦岭金矿带枣香河重金属及氰化物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J];黄金;2012年11期
2 蒋咏志;吴杨帆;黄丽丽;单奇;;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数学模型[J];四川环境;2012年04期
3 陈三雄;谢莉;陈家栋;张金池;廖建文;;露天开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高婧;董娴;梁龙超;张勇;陈卓;;百花湖麦西河口底泥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聂勃;郭梦京;马斌;;mP灞河下游河段水质模拟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辛术贞;李花粉;苏德纯;;我国污灌污水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年代变化规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7 周保华;高勤;王洪华;李志超;王冬浩;;青霉素、土霉素菌渣研究利用现状及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8 丁峗;刘磊;钟德钰;张红武;;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特征的耦合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昌存;陈永理;张红超;;模糊综合评判在某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06期
10 杨军;陈同斌;雷梅;刘洪禄;吴文勇;周军;;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学平;乐安河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2 杨淼;宜宾市长宁河水环境容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献雨;;鞍山市城郊污灌区农地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2 徐欣;马建华;韩晋仙;;基于污染损失率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全国主要污灌区环境质量普查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0年13期
4 郭建钦;全国污灌区环境质量普查总结会在济南召开[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5 西安市污灌区实验田小组;西安市污灌区实验田总结[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6年06期
6 冯永春;胡本君;巫幸福;赵宗信;;西河污灌区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四川环境;1992年02期
7 姜翠玲,夏自强,刘凌,王磊,万正成;奎河污灌区的氮、磷污染[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8 王福琳,许百全,丁恬,李杰,张景利,郭发军;污灌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8年06期
9 黄晓玲,时和军,朱启明;污灌区水质污染的危害及对策[J];河南农业;1998年11期
10 陈牧霞;地里拜尔·苏力坦;杨潇;王吉德;;新疆污灌区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祖伟;刘欣;周永章;;天津污灌区可溶性无机盐对土壤中镉形态分布及生物效应[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2 王宝盛;王亚椺;江桂斌;;多氯联苯在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分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翠云;殷密英;李政红;马琳娜;张胜;;污灌区水土有机污染和微生物调查[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金星龙;赵俊英;岳俊杰;王雯;关文玲;;污灌区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种植适宜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甄宏;蔡春丽;;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进展及辽宁省主要污灌区治理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6 李强;乔捷娟;李天杰;赵烨;;基于农业生态系统分室模型的耕地健康保护对策[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昆;河北污灌区分布广土地污染加剧[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记者 刘纯友;两“菜篮子”质量优良[N];安徽日报;2006年
3 张可兴;太原土壤质量监测告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九石宣;合理利用污水灌溉[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利军;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金爱芳;不同灌溉条件下多环芳烃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洪欣;府河污灌区农田镉铅含量调查及其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杨;华北典型污灌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防控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陈媛媛;石家庄市污灌区重金属生态地球化学效应评价[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4 袁培珠;淮南市安城铺化肥厂污灌区土壤酶活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崔向向;污灌区毒性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6 王广林;芜湖市冶炼厂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杂草修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迪梅;河北省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经济损失评估[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马诗院;人发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作物系统关系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燕;新乡污灌农田土壤某些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0 刘小娟;太原污灌区土壤有效态及作物重金属含量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3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57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