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风险管控理论在类矩形盾构隧道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次风险管控理论在类矩形盾构隧道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次风险管理 类矩形盾构隧道 二次风险 动态控制
【摘要】:盾构隧道施工极其复杂兼具风险,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仅对项目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估,且局限于风险发生概率和潜在损失这两个元素;然而随着施工的进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施工措施将导致项目初始风险改变,引发不可忽略的二次风险。文章介绍了一种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控制的多次风险管理理论,将其措施成本作为第3个元素融入二次风险评估中;在风险可接受的前提下,选择各方案中措施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建立易操作的实时动态风险管控流程,并将其理论应用于国内首个类矩形盾构隧道项目施工中,以证实多次风险管理理论和管控流程的有效性,为今后类似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973资助项目(No.SQ2015CB07056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No.14DZ1207900) 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资助项目(No.2015C110017)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1 g* 完成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初始风险管理是一个“静态控制”的理念,它忽略了项目施工过程中可着能出现的新风险。原始监测数据的变化、地质条件f开屖变、设计变更以及任何不可预见的突发状况,甚至是所采取的降低初始风险的措施都可能产生新解可樐的风险,麟灥顺被定义为二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忠;魏嘉;朱彦鹏;;大断面城市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2 ;Excavation collapse of Hangzhou subway station in soft clay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2年10期
3 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少帅;杜青;谭跃虎;李二兵;;大跨度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综述[J];施工技术;2017年11期
2 王青;;基于路桥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06期
3 江晓洲;张强;柴军瑞;许增光;;地下工程突涌水及围岩渗流场研究分析[J];中国锰业;2017年02期
4 刘杰;宋亮;毛爱民;马冰;;基于FAHP-ISPA-PCN耦合的隧道施工动态评价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5 谭文超;苏嘉琦;;基于RLS方法的施工风险分析[J];市政技术;2017年02期
6 胡长明;陆征宇;梅源;张文萃;张钰;;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可拓评估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7 宁瑶瑶;李龙;;基于非可加测度Shapley值赋权的钻爆法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灰色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6年06期
8 杨太华;汪洋;赖小玲;;基于博弈模型的隧道施工安全不确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9 王飞;宋学文;赵会艳;;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的深基坑安全风险评价体系[J];公路;2016年11期
10 李亮;;不同深跨比下浅埋偏压隧道地表变形规律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明;;某大断面山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4期
2 郭鹏;李志强;张凤爱;徐二星;;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3 夏润禾;徐向叶;;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与实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仇文革;李俊松;;小净距大跨度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与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5期
5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vex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crossing excavation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1年10期
6 李利平;李术才;陈军;李景龙;许振浩;石少帅;;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7 刘靖;周伟;;山岭隧道施工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8 李宏伟;王国欣;;某地铁站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与建议[J];施工技术;2010年03期
9 侯新宇;刘松玉;童立元;;被动区深搅桩加固对地铁深基坑变形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辉;张智超;王林娟;;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平;夏明耀;;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贾连辉;陈馈;;盾构推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3 唐震华;;盾构曲线推进中的路径指使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4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3)[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0年02期
5 徐永福;盾构推进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6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7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特种结构;2002年04期
8 何其平;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2003年01期
9 杨乃刚;盾构机中的铰接装置[J];建筑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孙连;;基于盾构施工数据库的盾构动态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鹏;方江华;张智宏;;小半径隧道中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合华;徐前卫;廖少明;傅德明;张冠军;;土体-盾构机器系统的相似理论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依文;李青林;王文治;郑仔弟;;盾构下穿城铁线施工技术[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盾构推进系统同步协调控制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国荣;徐然;陈晓龙;;盾构姿态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华平;上海大型盾构长距离穿越浅覆盖层[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焦绪;为了让盾构在老街“足下”穿行[N];建筑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冯玉平;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盾构施工创“天津速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孟娜;时刻以劳模标准为标尺[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刘健 高锐轩;“滴水不漏”穿越长湖[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徐瑞哲;崇明隧道未动一土完成“彩排”[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白秀喜 通讯员高锐轩 刘健;我国最长湖底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周炜;地铁一号线盾构昨开钻[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烨;11号线大直径盾构顺利出洞[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袁弘;宁愿地下苦 确保地面安[N];成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斌;盾构推进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轨迹实时精确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矫伟刚;盾构推进对在建地铁风井或车站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曹奕;软土中盾构隧道的长期非线性固结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秋石;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瑛楠;基于实测数据的盾构隧道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史运杰;砂土与全风化花岗岩中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高架桥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赵杨中;盾构区间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技术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石威;盾构推进系统分区布局的动力传递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6 李春波;地下盾构穿越施工对飞行区既有管线的影响[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7 姜磊;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邻近桩基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苏守一;盾构隧道穿越群房屋安全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浩;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刀具选型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丰收;盾构隧道探地雷达探测的介电特性试验、数值模拟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7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21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