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部分斜拉桥结构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独塔部分斜拉桥结构设计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工程 独塔 部分斜拉桥 跨径布置 结构设计
【摘要】:为研究独塔部分结构构造和设计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已建独塔部分斜拉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列表给出了典型独塔斜拉桥的跨径布置、结构体系,主梁截面形式、高度、宽度及宽跨比,主塔布置形状、截面形式、塔高及高跨比,拉索索面数、形状、材料,在塔身、主梁上的间距等信息,对独塔部分斜拉桥的结构布置方法、主梁、主塔和拉索的结构构造及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独塔部分斜拉桥双跨布置时,副跨占主跨的比例为0.6~1.0,多跨布置时,副跨占主跨的比例为0.4~0.9;适用跨径范围为35~170m.主梁等高度布置时,梁高取主跨跨径的1/40~1/25;变高度布置时,塔根部主梁高度取主跨跨径的1/35~1/20,桥台处主梁为桥墩处主梁的1/1.8~1/1.5.主塔高跨比主要集中在1/5~1/2范围内.独塔部分斜拉桥索面可采用单索面、双索面和三索面形式;梁上的索距为4~6m,塔上索距大小与结构自重、斜拉索索面形状有关.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189) 长安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G1502007)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60004)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2102210234)
【分类号】:U448.27
【正文快照】: 0引言“部分斜拉桥”是由法国著名工程师Jacgues Mathivat在1988年设计某高架桥的替代方案时提出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Extrados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1],直译为“超剂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尽管该方案当时未能付诸实施,但是这种新的结构体系在桥梁界受到重视,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波;张伟;乔建军;;斜拉桥倾斜独塔空间建模法施工工艺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9年04期
2 俞国际,柴志刚,葛海峰;钢筋混凝土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工艺[J];施工技术;2004年09期
3 刘敏;袁向荣;;某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主塔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6期
4 谢韶;;独塔四索面空间异型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J];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5 冯东明;李爱群;李建慧;杨光;;独塔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桥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5期
6 李学俊;李斌;;独塔无背索弯坡斜拉桥主梁施工技术[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7 黎述亮;;独塔斜拉桁架桥的结构特性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4期
8 李永乐;赵凯;吴梦雪;廖海黎;;斜独塔混合梁斜拉桥风-汽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文会;王凤国;辛伟;;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塔施工控制仿真分析[J];桥梁建设;2007年05期
10 李栋国;李军;郭玉峰;;长春轻轨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沉井基础施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颖;卓卫东;;塔梁墩固结体系独塔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2 黄大健;;天津市新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桥梁[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德联 通讯员 李美华;山东省首座异形独塔双曲面不等跨斜拉桥建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朝龙;独塔斜拉—刚构组合体系桥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礼杰;双联体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3 曹文生;长春市轻轨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熊刚;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梁受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何新成;独塔无背索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6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3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