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面爆破径向不耦合系数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光面爆破径向不耦合系数优化研究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隧道爆破施工时,径向不耦合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爆破质量的好坏。为获得最优径向不耦合系数,基于武汉地铁二号线工程实例,运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径向不耦合系数K为1.0、1.4、2.1时的三维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关键部位的应力值大小及分布规律,验证了经典爆破理论,得出了最优径向不耦合系数为1.4~2.1。
[Abstract]:The tunnel blasting construction, radial coupling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blasting quality.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radial coupling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Wuhan metro line two project, using ANSYS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establish the radial coupling coefficient K for the 3D model of 1.0,1.4,2.1.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key parts of the stress valu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blasting test, optimal radial coupling coefficient is 1.4~2.1.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4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L110215)资助
【分类号】:U455.6
【正文快照】: 目前,隧道、巷道、采矿、涵洞等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时普遍应用爆破开挖方法[1—4]。在进行爆破施工时,径向装药不耦合系数K的取值对隧道爆破施工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合理的不耦合系数,能够通过延长气刃作用时间,提高炸药爆破释放能量的利用率,最终获得良好的光面效果,达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云鹏;艾传志;韩常领;霍明;;小间距隧道爆破开挖动力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7年01期
2 徐莉丽;肖正学;蒲传金;肖定军;;隧道光面爆破装药不耦合系数与岩石抗压强度关系分析[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3年08期
3 林云;程康;;隧道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不耦合系数研究[J];土工基础;2013年05期
4 徐颖,孟益平,程玉生;装药不耦合系数对爆破裂纹控制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5 宗琦,陆鹏举,罗强;光面爆破空气垫层装药轴向不耦合系数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6 宗琦,孟德君;煤系高岭土岩石巷道掘进爆破技术优化[J];岩土力学;2004年06期
7 罗伟;朱传云;祝启虎;;隧洞光面爆破中炮孔堵塞长度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李术才;徐帮树;薛翊国;张霄;;侧压力系数对海底隧道爆破效应影响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周国军;黄志伟;王宝山;;地下采矿大直径深孔爆破研究[J];爆破;2006年04期
3 谭元军;陈继府;;空气间隔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柱状药包的破岩机理研究[J];爆破;2011年01期
4 程康;苏微倩;张桂涛;武金贵;;空气间隔装药技术周边孔间距对爆破效果的研究[J];爆破;2011年04期
5 谢飞鸿;汪旭光;于亚伦;罗冠炜;;混凝土结构烟囱爆破拆除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J];爆破器材;2007年01期
6 禹海涛;柳献;袁勇;王庆国;程国荣;吴晓峰;;地下墙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测试与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9年06期
7 张志浩;;关于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响应问题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8 吕乔;刘潇潇;贺喜;;某小净距隧道地震时程响应分析[J];重庆建筑;2009年11期
9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emming effect in rock blasting[J];Engineering Sciences;2010年04期
10 赵新涛;刘东燕;程贵海;李东升;;爆生气体作用机理及岩体裂纹扩展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冯小美;庄金钊;原军;;岩石巷道光面爆破参数优化[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颖;吕渊;;软岩巷道深孔爆破卸压机理及工程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3 袁文华;马芹永;;煤矿深部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与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方法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方恩权;;地铁小断面隧道开挖爆破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宗琦;汪海波;徐坤;;深孔直线掏槽在煤矿硬岩巷道掘进中的应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6 熊炎飞;于江;王从银;张少光;;理想状态下光面爆破不耦合系数计算新方法[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赵新涛;城市岩体开挖爆破振动效应及安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晓川;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机理及实验研究①[D];重庆大学;2011年
5 夏红兵;煤系高岭土安全开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8 季荣生;含不连续面岩体爆炸加载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丁黄平;节理裂隙岩体隧道爆破成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光勇;提高锚固洞室抗爆能力技术措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敏会;火药与炸药协同爆破的初步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磊;装药结构对爆炸效能影响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阳升;薄层复合顶板爆破损伤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代晓东;井巷预裂光面爆破一端封闭聚能切缝管的设计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先锋;中深孔爆破孔底空腔装药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楼晓明;乌龙泉矿裂隙岩体爆破参数优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8 史维升;不耦合装药条件下岩石爆破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赵颜辉;装药结构对爆炸能量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10 罗强;装药结构对岩体内爆炸应力场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建强,钱永久,贺丽;LS-DYNA在工程结构抗爆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朱荣华,林云,徐学勇,程康;空气间隔装药光面爆破技术探讨[J];爆破;2004年03期
3 周游,程康,陈世华;空气间隔装药技术在水布垭地下厂房开挖中的应用[J];爆破;2005年02期
4 李本平;卢文波;;制导炸弹水平侵彻爆炸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毁伤效应数值仿真[J];爆破;2007年01期
5 李启发;爆破地震波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爆破;1995年03期
6 高金石,杨军,张继春;准静态压力作用下岩体爆破成缝方向与机理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0年01期
7 刘慧;近距侧爆情况下马蹄形隧道动态响应特点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年02期
8 李云鹏;艾传志;韩常领;霍明;;小间距隧道爆破开挖动力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7年01期
9 黄辉;王泽山;蒋小华;黄毅民;;挤注炸药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研究[J];弹道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冬茵,金星,丁海平,孔戈;ANSYS/LS-DYNA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滟;;EN 50366标准新变化及对测试的影响[J];家电科技;2006年08期
2 边晓浩,陈怀璧,郑曙昕;双周期加速结构腔间耦合系数的模拟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09期
3 姜劭栋;裘安萍;施芹;苏岩;;硅微陀螺仪正交耦合系数的计算及验证[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1期
4 杨清青;涂兴怀;;光面爆破不耦合系数的初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王兆民;千红梅;杜秀国;;应用激光脉冲法测试光纤模式耦合系数的研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张淑娥;马超;崔文静;;基于S参数的谐振器耦合系数计算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边晓浩;陈怀璧;郑曙昕;;非均匀加速结构腔间耦合系数模拟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01期
8 李名加;常安碧;康强;;具有大耦合系数的Tesla变压器理论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6年05期
9 严秀红,梁毅,,简水生;偏振轴非平行的平行波导耦合系数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0 张敬如;戴建枰;侯汨;裴国玺;;横向行波偏转结构中电磁场分布及腔间耦合系数的理论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鑫;贾宝富;;滤波器中耦合系数的新计算方法[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章玉珠;王广安;陆建;;功率密度对冲量耦合系数影响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熊炎飞;于江;王从银;张少光;;理想状态下光面爆破不耦合系数计算新方法[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4 何占儿;王锡良;郑清扩;;一种同轴腔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5 雷素茵;贾宝富;;滤波器的灵敏性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敏孙;确定激光与物质能量耦合系数的非线性规划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张羽;微带谐振器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3 刘刚;微波谐振器电磁耦合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本文编号:1381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