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内温度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5 23:04

  本文关键词: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内温度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 出处:《铁道建筑》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寒冷地区 高速铁路 隧道 冬季 温度场 渗水整治


【摘要】:高铁列车的运营特性引起隧道内气温的变化与普通铁路有很大的差异,高速行驶的列车缩小了隧道内外的温差;而运营时间安排使隧道内温度呈日周期性变化,尤其在寒冷地区,冬季温差的循环变化对隧道产生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的观测和研究。位于寒冷地区的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后,处于土质地层浅埋明挖的某隧道中部衬砌及无砟轨道底座结构受此影响明显,冬季出现渗水结冰情况。通过对该隧道冬季温度场变化规律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隧道渗水整治及防冻的有效措施。建议对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冬季温度场变化规律做更加深入的观测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寒冷地区高铁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Abstract]: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in caus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tunnel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rdinary railway, and the high-speed train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However, the operating time schedule makes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unnel show daily periodic change, especially in the cold area, the influence of the win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ycle change on the tunnel.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fter the operation of Hada high-speed railway in cold area, the lining and the base structure of ballastless track in the middle of a tunnel excavated in shallow buried soil layer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i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study of the variation law of winter temperature field in this tunnel, water seepage and ice formation occurred in wint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unnel seepage regulation and anti-freez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ariation law of winter temperature field of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in cold area be observed and studied more deeply and the influence of it be evaluate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ld area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2.1;U457.2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铁建设已逐步由沿海及华中地区向东北、西北地区延伸。由于所处的气候条件不同,寒冷地区的高铁设计及施工技术还在不断地探索及完善。寒冷地区的高铁隧道究竟有何特殊性,不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总结,更应通过运营实践发现问题并进行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士彬,李京子,赵庭耀;寒冷地区中撑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标高控制分析[J];东北公路;1998年02期

2 于国海,王力强;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分布规律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3 邹积君;藏可莉;臧克冰;郭雨民;;寒冷地区路基保温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2期

4 杨吉昌;刘立春;杨立森;张国辉;;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北方交通;2006年10期

5 王胜;王开生;;寒冷地区层间处治材料研究国内外概况[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6 赵桂花;;防止寒冷地区路面横向裂缝[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7 石秀娟;韩劭锋;朱立平;;浅谈寒区混凝土道路真空脱水工艺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1996年03期

8 资建民,单大力;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退化原因及防治[J];公路;2002年06期

9 李智华;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原因与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年S1期

10 由起春;寒冷地区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波;刘绍云;杨化奎;冯德成;;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技术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陶广平;;改性沥青冷补材料在寒冷地区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浅谈寒冷地区快速客运车辆技术要求[A];适应入世后的形势、促进汽车运输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东;艾长发;刘红坡;黄兵;;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特征与合理结构研究综述[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陈志国;孙岩;王珐玮;车荣男;杨书键;;复合基层材料在寒冷地区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6 崔凌秋;金祥秋;;寒冷地区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郭荣泰;;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性与抗盐冻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8 王哲人;冯德成;辛德刚;周晓龙;胡建勋;崔青川;;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9 周坤;仇文革;;冻土隧道的冻胀力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章金钊;姚翠琴;张秀华;武敬民;;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多年冻土地区的应用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曹兆田 本报记者 陈渌;明沈公路:“科技”筑就“致富路”[N];黑龙江日报;2007年

2 曹兆田 陈晓光 本报记者 陈渌;明沈公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辉军 杨文宇;科技创新护航赤通路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陈晓光邋曹兆田;安达市:借路建起奶牛示范区[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张忠华邋实习记者 杨青山;青海大坂山隧道将进行病害整治[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中华;寒冷地区道路混凝土抗盐冻剥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勋;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马春艳;寒冷地区改性沥青SMA技术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高远;寒冷地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赵殿武;寒冷地区缆索护栏结构形式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智勇;寒冷地区桥梁桥面防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张亮亮;寒区高等级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唐涛;弹塑体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在寒冷地区应用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孔令玉;寒冷地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技术比选[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李国红;寒冷地区聚丙烯加固二灰碎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许雅智;SEAM沥青混合料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5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5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