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曲线梁桥抗倾覆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桥梁工程 小半径曲线梁桥 抗倾覆 验算公式 影响因素 出处:《公路》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依据曲线梁桥弯扭耦合的受力特点,通过力矩平衡原理与几何关系推导出了其抗倾覆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并提出以该公式为依据进行抗倾覆验算。以某匝道桥梁为例,利用梁格法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奇偶跨数、边中跨比、桥梁纵坡、支座间距、单双支座等影响因素对小半径曲线梁桥抗倾覆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该公式为依据进行抗倾覆验算是简便、可靠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通过设置偶数跨、全桥抗扭支座,增加支座间距可以增加小半径曲线梁桥的抗倾覆性能。对于普通三跨连续曲梁,可以按照弯矩求出其合理跨径比。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ending and torsional coupling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curved girder bridge,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anti-overturning stability coefficient is derived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moment balance and the geometric relation. Taking the bridge of a ramp as an example, the spati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odd and even span, the ratio of side to middle span, the longitudinal slope of the bridg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supports. The anti-overturning performance of small radius curved girder bridge is studied by single and double bearing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simple and reliable to carry out the anti-overturning checking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formula. It has certa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By setting even span, the whole bridge anti-torsion support, increasing the support spacing can increase the anti-capsizing performance of the small radius curved beam bridge. For the ordinary three-span continuous curved beam. The reasonable span ratio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bending mo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1
【正文快照】: 2013-11-21小半径曲线梁桥在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城市道路多层立交枢纽等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曲线梁桥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扭矩[1],在桥长不变的情况下,曲率半径减少,所对应的圆心角增大,“弯-扭耦合”效应更加突出,而梁体扭转将致使支座脱空甚至是桥梁倾覆[2],桥梁的倾覆事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维利;独柱支承的曲线梁桥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彭大文,林希鹤;预应力连续弯箱梁的支座反力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周若来;陈卫东;;曲线梁桥常见病害与设计要点[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4 丁汉山,刘华,胡丰玲,王新定,周游,张谊;高架桥弯梁抗扭稳定性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兴旺,赵雷,李乔;提篮式系杆拱桥施工全过程承载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梁会东;赵人达;;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挠度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3 任剑;赵人达;毛学明;;公路桥梁疲劳荷载谱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4 郭凡;杨永清;贾舒阳;;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内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占玉林;赵人达;徐腾飞;唐承平;;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6 曾莉;雷霖;邹志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7 郭凡;杨永清;贾舒阳;;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位移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吴臻旺;郑凯锋;苟超;刘鹏;;公路钢箱梁正交异性板桥面国内外规范荷载作用局部应力计算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9 张彬彬;曹万林;王海城;张建伟;;加固后的双曲拱桥承载力评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盛明宏,李全,浦玉炳,张舍;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悬浇施工的工艺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林云;万水;;GFRP桥面板截面设计与结构分析[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夏晓宁;杨勇新;王伟;;FRP桥梁架设工艺综述[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经纬;徐栋;;简支铰接空心板梁桥荷载空间分布研究[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虔;刘镇;;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与回填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丽芬;赵均海;高中俊;田宏伟;;混凝土简支梁桥面部分连续新型构造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杨雄;赵万强;曹_g;胖涛;;铁路隧道浅埋下穿机场滑行道的附加荷载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吴刚;;纪念碑式桥墩造型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李茂奇;;横隔梁对小半径曲线箱形梁桥受力性能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明亮;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材料非线性桥梁结构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如登;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俊;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郭琦;复杂预应力体系梁式结构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静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箱形桥梁结构的半解析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春磊;输送石灰石悬索桥钢索塔抗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赵静超;折线先张及曲线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宋洪喜;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施工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冰;悬索管道桥的静动力及抖振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妍;多边形单管通信塔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杏;多跨简支梁桥面修补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邓小康;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病害产生过程的空间分析及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焰焰;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静力仿真计算及设计参数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维利;独柱支承的曲线梁桥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何柏雷;“太阳把桥晒跑了?”——深圳市某立交A匝道桥事故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3 孙向东,陈湘华;弯梁桥建模分析[J];东北公路;2001年03期
4 王钧利;曲线箱梁桥的病害分析及设计对策[J];中外公路;2005年04期
5 杨党旗;华强立交A匝道独柱曲线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J];桥梁建设;2003年02期
6 何雄君;涂林威;朱红明;叶忠武;朱琳;;不同支承形式对曲线梁桥转矩分布的影响[J];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7 宫平,胥金彪;深圳某立交N4匝道桥梁体转动分析和加固介绍[J];特种结构;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艳敏,刘天成;多肋曲线梁桥的解析有限条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何维利;独柱支承的曲线梁桥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3 于传君;;际口互通立交预应力曲线梁桥设计[J];华东公路;2004年05期
4 张永辉;浅谈曲线梁桥设计要点[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年02期
5 宁宛霞;曲线梁桥的设计方法及施工特点分析[J];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6 单德山,李乔;铁路曲线梁桥抗震设计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严琼,陈玉萍;曲线梁桥计算方法及有限元法在曲梁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8 欧阳尚贤;;连续曲线梁桥设计浅谈[J];四川建材;2006年02期
9 夏立涛;胡爱敏;;曲线梁桥的特点及设计方法[J];交通世界;2006年08期
10 王卫锋;谢春琦;;等参有限元法在平面曲线梁桥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正荣;张辛;;小议曲线梁桥设计与计算[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晓民;;预应力曲线梁桥维修设计与施工[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柳爱群;杨中;尹益辉;;引起混凝土曲线梁桥侧向位移的原因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4 单德山;李乔;;铁路曲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焦驰宇;刘陆宇;龙佩恒;;城市曲线梁桥爬移现象及解决措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6 孙广华;丁大钧;;计算曲线梁桥预应力钢筋重心线的新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孙颖;卓卫东;房贞政;;公路曲线梁桥抗震研究文献综述[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钟建;李照明;;预应力曲线梁桥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周若来;陈卫东;;曲线梁桥常见病害与设计要点[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朝慰;彭大文;;刚构-连续组合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蔡县公路管理局 关凯华;浅谈公路曲线梁桥的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N];驻马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邱波;曲线梁桥的非线性计算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03年
2 黄新艺;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孙建鹏;曲线箱梁桥状态传递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桐;铰接构造框架式曲线梁桥三维地震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王丽;大跨度立交桥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飞;曲线梁桥的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杨忠平;曲线梁桥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平;曲线梁桥常见病害分析与设计优化[D];长安大学;2013年
4 胡明刚;曲线梁桥的动力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秦亮;曲线梁桥纵向弯曲应力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志文;曲线梁桥结构分析、模型试验及程序研制[D];长安大学;2001年
7 梁会;曲线梁桥空间预应力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朱金坤;独柱单点铰支承砼曲线梁桥的稳定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谭万忠;曲线梁桥平面变形特性和支承布置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朱琳;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抗扭设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2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9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