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铁桥墩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23:12

  本文选题:高速铁路 切入点:沉降预测 出处:《测绘通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自回归模型参数的稳健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采用最小二乘(LS)和稳健最小二乘(RLS)的自回归模型、自适应过滤法及灰色预测法对高铁桥墩沉降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工程实际数据,表明该方法更适用于高铁桥墩沉降预测。
[Abstract]:A robust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method for the parameters of autoregressive model is proposed. The autoregressive model, adaptive filter method and grey prediction method are use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settlement data of high-speed railway piers using least squares (LSs) and robust least squares (RLS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settle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pier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与地质灾害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973计划课题(2012CB719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475) 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与地质灾害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K2014B005) 西南交通大学学科发展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建设项目
【分类号】:U44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明祖涛;游振兴;张届;阮汝伟;;高速铁路桥隧沉降预测模型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8期

2 钟汉青;丁建勋;马德富;;非线性沉降预测模型参数计算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5期

3 陆立;许建宣;;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自回归分析法[J];工程勘察;2004年05期

4 明祖涛;莫懦;游振兴;刘生荣;;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9期

5 李秀珍;孔纪名;王成华;;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滑坡预测中的对比应用[J];山地学报;2007年06期

6 周雄鹏;一种近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自适应过滤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6年03期

7 周雄鹏;;自适应过滤法的原理、程序和应用[J];预测;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柱;李勇;王维;;稳健估计在林业灰色建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2 易武;易庆林;余庆;;吕家坪公路隧道地质勘察与施工监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刘升传,王连俊;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中的水准测量及数据处理[J];北京测绘;2004年02期

4 夏元平;吴友平;张静;;对流层延迟改正内插方法的比较[J];北京测绘;2007年04期

5 焦明连;叶秋芹;;基于时序分析的建筑物沉降数据处理[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6 姚丽慧;高井祥;王坚;;不同小波函数对粗差识别效果的比较[J];北京测绘;2011年03期

7 王军德;杨国清;;时序分析模型在高挡墙沉降预报中应用[J];北京测绘;2012年03期

8 邹积亭;;时间序列在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冯仲科;郭清文;张彦林;;单木生物量平差随机模型的比较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10 刘宏文;冯仲科;李勇;;森林图斑的面积平差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邹积亭;刘运明;;时间序列在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王铁生;张冰;马开锋;;时变参数灰序模型TGM-AR及其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丁克良;欧吉坤;陈义;;整体最小二乘法及其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学梅;张磊;张延龙;李炳文;吴君;;灰色GM(1,1)及其残差修正模型在不同程度春旱发生年份预测中的应用[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吕学梅;张磊;张延龙;李炳文;吴君;;灰色GM(1,1)及其残差修正模型在不同程度春旱发生年份预测中的应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付宁波;陈艳梅;龙俊生;;基于抗差卡尔曼滤波的异常值分析[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易;杨志强;;自适应过滤法在磁悬浮陀螺全站仪观测数据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8 史青;练晓华;;时间序列模型在地铁结构变形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江苏上海论文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绍成;基于GPS/GLONASS集成的CORS网络大气建模与RTK算法实现[D];武汉大学;2010年

2 岳昔娟;稀少(无)控制条件下机载SAR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继刚;基于GPS精密单点定位的时间比对与钟差预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4 邵长桥;平面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5 黄红女;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6 游扬声;一般分布模式下GIS位置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潘雄;半参数模型的估计理论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8 胡宏昌;半参数模型的估计方法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9 汤仲安;矢量GIS线状实体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曾旭平;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及模拟结果[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凯;基于随机模型的IGS台站高精度解算及其时间序列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单瑞;基于GPS单点测速的海浪及潮位测量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白廷义;基于激光扫描数据的隧道曲面重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陶叶青;单基站CORS-RTK精度分析与测量数据处理[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岳;坐标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董坤烽;小波分析与突变理论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卫东;RTK-GPS技术在林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崔涛;岩溶隧道风险预报及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郭承军;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完备性监测体系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叶茂;京沪高速铁路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朱健;;非等间隔灰色GM(1,1)模型在沉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2 于涛;赵仲荣;;建筑物沉降规律的曲线拟合模型研究[J];测绘通报;2008年11期

3 何涛;刘玉财;羊远新;;机场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探讨[J];城市勘测;2009年04期

4 邹自力;汤俊;;基于加权组合模型的沉降预测讨论[J];城市勘测;2010年01期

5 黄维腾;;Excel在GM(1,1)沉降预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1年01期

6 卢荣;;回归分析在沉降预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1年03期

7 卢礼顺,朱海军;灰色模型在滑坡时间预测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10期

8 冯锦明;李炳芳;;灰色预测模型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8年02期

9 宰金珉,梅国雄;泊松曲线的特征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林青;曹新文;;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的探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荣光;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规律影响因素分析与沉降预测[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远洪;陈占;周革;;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幂多项式预测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蔡君君;王星华;;基于灰色理论桥梁群桩基础工后沉降的预测[J];路基工程;2010年02期

3 贺向东;;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复合地基阶段性沉降预测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4 韩希仲;;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8期

5 王磊;谢欣;;浅谈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7年34期

6 张爱民;;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06期

7 邱恩喜;谢强;刘俊新;;成长曲线在红层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8 王志红;;无碴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9 石大为;肖启航;;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灰色预测[J];路基工程;2011年04期

10 王志红;;无碴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浅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琴;晏兆晋;;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比较与分析[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国荣;赵品;;提高铁路运输速度 发展高速铁路 适应国民经济的大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金守华;;客运专线建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王大庆;谢楠;陈英俊;;高速铁路抗震设防问题[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杜越;宋红红;;高速铁路路基水泥搅拌桩施工及质量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志海;;高速铁路牵引网距离保护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常春伟;刘嘉武;鲍存坤;陈幼平;;高速铁路车——线——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智建国;吴章忠;刘岩军;;包钢生产高速铁路用钢轨的工艺和装备[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彭月q,

本文编号:1576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76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