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建模方法对空心板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切入点:空心板梁桥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简化建模方法对分析空心板桥受力特性的影响,以20 m装配式空心板桥为背景,考虑空心板横向连接及桥面铺装参与受力,运用ANSYS建立空心板桥的梁壳组合和铰接梁2种有限元模型,分析空心板桥动力特性、静载响应及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梁壳组合模型的一、二阶频率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单车荷载作用下,各片梁跨中应变和位移横向变化,梁壳组合模型与实测值更吻合;承载能力等效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混凝土企口缝与空心板桥共同参与受力,空心板桥未出现裂缝,且跨中位移和应变横向变化,梁壳组合模型与实测值更接近;跨中理论位移冲击系数,铰接梁模型大于梁壳组合模型,实测冲击系数与梁壳组合模型更接近。梁壳组合模型能体现空心板桥的桥面铺装及混凝土企口缝参与受力。新桥设计时,建议空心板桥适当考虑桥面铺装及混凝土企口缝参与受力。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implified modeling metho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llow slab bridge, taking the 20m assembled hollow slab bridge as the background, the transverse connection of hollow slab and the bridge deck pavement are considered. Two kind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beam and shell combination and articulated beam of hollow slab bridge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atic load response and vehicle-bridge coupling vibration response of hollow slab bridge are analyzed,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frequency of the combined beam-shell model is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 under the action of single cycle,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strain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span of each piece of bea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under the equivalent load of load-bearing capacity, the bridge deck is paved. The concrete joint and hollow slab bridge take part in the force together, the hollow slab bridge has no crack, and the lateral change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in the span, the combination model of beam and shell is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 the impact coefficient of the theoretical displacement in the span is mo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 The beam-shell composite model is larger than the beam-shell composite model, and the measured impact coefficient is closer to the beam-shell composite model. The beam-shell composite model can reflect the bridge deck paving of hollow slab bridge and the joint of concrete joi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ridge deck pavement and concrete opening joint should be considered properl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13、5146801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4BAB216008) 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GJJ14384、GJJ1435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3TM02)
【分类号】: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贺君,雷俊卿,肖长礼;装配式空心板混凝土桥面结构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张蓓;徐天昭;王复明;蔡迎春;钟燕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实桥试验研究[J];公路;2008年06期
3 唐国斌;项贻强;管品武;;桥面铺装对中小跨径桥梁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2期
4 陈记豪;赵顺波;姚继涛;;既有预应力空心板桥加宽设计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2年09期
5 桂水荣;陈水生;赵辉;万水;;基于LS-DYNA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7期
6 陈记豪;赵顺波;姚继涛;;装配式简支空心板桥上部结构整体性的评价[J];混凝土;2012年11期
7 王解军;张伟;;汽车荷载作用下梁桥的动力冲击效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6期
8 桂水荣;陈水生;唐志军;;基于Fourier逆变换法的桥面不平度模拟及测试分析[J];公路工程;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为民;;大跨度混凝土公路桥梁冲击系数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5期
2 张为民;;大跨度桥梁冲击系数的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6期
3 桂水荣;陈水生;;基于不同计算模型的Ⅰ形组合板—梁桥车辆冲击系数对比研究[J];公路;2011年05期
4 史果香;孙晓红;杨亚林;;钢筋混凝土T梁桥破坏性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5 韩洪泽;安瑞晶;赵乐;;钢筋混凝土桥梁破坏性试验合理加载方式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2期
6 黄新艺;陈彦江;盛洪飞;李岩;;多轴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响应的数值解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7 黄新艺;卓卫东;盛洪飞;李立云;;车桥耦合振动系统模型下桥梁冲击效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8 桂水荣;陈水生;任永明;;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车辆冲击系数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5期
9 钱寅泉;周正茂;袁桂芳;王素娟;;桥面铺装与小箱梁的共同作用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10 王复明;蒋爱辞;康省桢;;基于实桥破坏性试验的梁桥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桂水荣;陈水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冲击系数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董满生;李满;董汉军;;外砂河大桥承台结构优化试验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新艺;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汪建群;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早期开裂和远期下挠控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蒲广宁;减梁增肋法加固空心板桥力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蒋培文;公路大跨径连续体系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郝宪武;装配式箱梁桥整体化层作用机理及其设计加固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6 Vu Tuan Dat(武俊达);液压模块组合挂车动态响应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雷鸣;锈胀损伤RC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婷;基于裂缝的混凝土桥梁适用型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合旭;宽幅连续箱梁桥车耦合振动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5 贺鹏;桥面平整度仿真模拟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邑强;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公路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陈孟杰;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张拉性能分析及截面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唐国斌;桥面铺装层对空心板桥受力性能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谢玮;桥面铺装层叠合效应的受力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汤春林;桥面整体化层与预制梁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献栋,邓志党,高峰;公路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2 李友好,赵豫生;某病害桥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盛国刚,彭献,李传习;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常志权,罗虹,褚志刚,邓兆祥;谐波叠加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及数字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5 罗立峰;桥面铺装的实验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04期
6 王喜刚;金俐伶;苗明臣;张彬;;损伤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的数值法研究[J];公路;2010年04期
7 詹华熙;王国亮;魏洪昌;;桥面补强层加固法系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S1期
8 陈淮;张云娜;;施加横向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0期
9 桂水荣;陈水生;任永明;;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车辆冲击系数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5期
10 秦清波;何雄君;朱琳;吴杰明;;简支梁(板)桥加宽改造形式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映青;段守荣;石继泽;;公路与城市桥梁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文平;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承载能力实桥试验及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亚龙;高速公路空心板桥加宽改造刚度渐变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辉;基于LS-DYNA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叶飞;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的承载能力实桥试验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张云娜;施加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纪昌;;空心板桥弹性常数实用算法[J];华东公路;1985年02期
2 刘东旭,罗清;新型大跨径空心板的研制与开发[J];中南公路工程;2002年03期
3 何荣裕;;空心板桥加宽改造关键技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张园;;美国一座空心板桥坍塌的启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5 陈闪光;谈谈橡胶制孔器在空心板施工中的定位问题[J];山东交通科技;1996年Z1期
6 刘小燕,王良波,王会永,王欣;斜交空心板桥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邱晓华;;路桥区下泾头空心板桥加宽设计及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6年07期
8 黄培军;;空心板桥桥面裂缝产生原因及优化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6期
9 吴智瑜;;斜交空心板桥裂缝原因分析和加固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Z1期
10 温广森,张志锋;南海新五斗大桥南岸引桥16米空心板补强处理[J];广东公路交通;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东旭;罗清;;新型大跨径空心板的研制与开发[A];第六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胡银祥;;中小跨径桥梁上部密肋式T梁与空心板的比选[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道勇;碳纤维布加固斜交空心板的强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江华;公路空心板桥加宽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3 祁巍;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受力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欧阳祥森;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受力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5 杜红静;装配式空心板桥横向加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翟培明;现浇组合空心板桥检测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3年
7 黄宁;装配式改整体式空心板桥纵向裂缝机理及加固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李亚龙;高速公路空心板桥加宽改造刚度渐变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云娜;施加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近龙;空心板桥整体加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8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