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非偏压与偏压条件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极限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6 17:51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切入点:破坏模式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5期


【摘要】:考虑非偏压和偏压2种情况,根据泰沙基法采用的破坏模式、《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采用的破坏模式以及实际的工程经验,针对浅埋隧道构建了一种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更加合理的、新的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出这种新破坏模式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公式,并把理论公式转化成一个求围岩压力最大值问题的计算模型;结合算例,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计算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并把优化解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浅埋隧道,基于这种新的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不仅说明了运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来研究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可行性,也验证了浅埋非偏压隧道和浅埋偏压隧道新破坏模式的合理性。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non-bias voltage and bias voltage, 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mode adopted by the Taishaji method, the failure mode adopted in the Highway Tunnel Design Code and the actu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a new kind of shallow buried tunnel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Using the upper limit method of limit analysis,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shallow tunnel under this new failure mode is deduced, and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is transformed into a calculation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ximum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Combined with an example,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solution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The optimized solution i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hallow tunnel,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upper limit method of limit analysis based on this new failure mode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hich not only shows that the upper limit method of limit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problem. Feasi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shallow tunnel, It also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ew failure mode of shallow buried unbiased tunnel and shallow buried bias tunnel.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510,51178468)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3B077)
【分类号】:U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峰;阳军生;;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确定的极限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2 杨峰;阳军生;赵炼恒;;浅埋隧道工作面破坏模式与支护反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杨小礼;王作伟;;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极限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阳春;周晓军;邓遥林;;侧部岩溶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肖林萍;李永树;;连拱隧道水平位移控制标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周笑;彭阳;;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阶段临时支护安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4 尹蓉蓉;朱合华;;氯盐和冻融循环复合作用对浅埋公路隧道安全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宋玺;;谈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施工安全[J];安防科技;2011年10期

6 龙刚;杨本水;宣以琼;;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技术的全面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马守龙;;新型半刚性网壳锚喷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中的适用性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庆生;刘炳海;王文伟;胡隆华;吴龙标;孟娜;;细水雾灭火系统扑救铁路隧道救援站内客车火灾的全尺寸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9 郭建新;高永涛;;基于软破围岩锚喷支护位移理论的隧道支护时间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邓少军;阳军生;张学民;钟放平;;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方案比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赵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气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黄伟;矿井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刘锋涛;结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祖煜;土力学经典问题的极限分析上、下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哲;谈软岩中的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6期

2 贾亚丽;刘冬梅;;浅埋洞室的形状对围岩压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3 张承宇;张治国;;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素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4 陈豪雄;;对应用弹塑性理论求解围岩压力的分析[J];教学与科技;1982年01期

5 黄扬一;对形变围岩压力公式的补充[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3期

6 王渭明,李术才;石集立井围岩压力计算与量测综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7 李长民;陈建平;余莉;;基于弹塑性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实测值的对比研究[J];华东公路;2013年06期

8 陈国平;李献勇;;双连拱隧道现场施工围岩压力、钢支撑内力等监测及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2期

9 罗彦斌;陈建勋;;隧道水平围岩压力计算方法(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玉峰;彭立敏;张永红;黄国富;雷明锋;;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晓形;丁文其;刘学增;谢东武;;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分配比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爱红;张鸿儒;袁颖;;可考虑任意围岩压力分布形式的隧道衬砌计算分析[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煍建伍;夏才初;雷[x文;;基于施工过程的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析[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华军;;公路隧道围岩位移监测成果在确定围岩压力过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志强;宋冶;胡元芳;;隧道挤压型变形与支护特性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吴丽丽;李佳蔚;韦贵华;陶明岩;江灿;赵灿;刘力侨;;巷道金属支架在实际围岩压力下的简化力学模型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杨新锐;叶英;;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自动化监测及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鲁文斌;隧道超欠挖异形结构围岩压力在线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张道兵;深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与结构体系可靠度[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仰鹏;超大规模地下结构围岩压力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伍冬;山岭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王作伟;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瑞;地铁区间隧道围岩压力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5 刘灼;连拱隧道围岩压力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吕小龙;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永鑫;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与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建;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及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安鹏程;街下2号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英伟;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结构受力与围岩压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8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68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