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岩体流变的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
本文选题:隧道锚 切入点:长期稳定性 出处:《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11期
【摘要】:岩体流变是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重点之一。以FLAC3D软件中CVISC流变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接触面长期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与岩体流变相关的力学参数,并将CVISC模型和获得的参数融入依托工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隧道锚在1倍设计主缆力施加后100a内,锚塞体、围岩及锚塞体与围岩接触面长期变形小,较符合工程设计安全要求。上述研究思路与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Rock mass rheology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the study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tunnel anchors.Based on the theory of CVISC rheological model in FLAC3D software,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rock mass rheology are obtained by uniaxial compression rheological test and long-term shear strength test of contact plane, and the CVISC model 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relying engineering.Long-term stabil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 term deformation of the anchor,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anchor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small within 100 years after the main cable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tunnel anchor, which meets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The above research ideas and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基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D2013-14)
【分类号】:U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锦屏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围岩蠕变特性仿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闫子舰;夏才初;;锦屏大理岩卸荷流变变形特性试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3 沈振中,徐志英;三峡大坝地基花岗岩蠕变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李星星;任光明;王志红;张建石;罗轶;;岩石单轴压缩流变参数的确定[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8期
5 李化敏,李振华,苏承东;大理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2期
6 张利洁,黄正加,丁秀丽;四渡河特大桥隧道锚碇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7 陈炳瑞,冯夏庭,丁秀丽,徐平;基于模式搜索的岩石流变模型参数识别[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8 褚卫江;徐卫亚;杨圣奇;周维垣;;基于FLAC~(3D)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彩凤,周顺华;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合理埋深探讨[J];地下空间;1999年02期
2 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锦屏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围岩蠕变特性仿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侯晓亮;赵晓豹;李晓昭;;南京河西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卫延斌;史仪凯;刘澎;;粘弹性材料剪切模量松弛函数的拟合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10期
5 孙远翔,马和中;正交各向异性粘弹性薄板的蠕变屈曲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张先伟;王常明;王钢城;陈多才;马栋和;;黄石淤泥质土的剪切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韩冰;王芝银;丁秀丽;徐平;;软硬互层岩体流变特性的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2期
8 彭汝发;许小健;;用微进化算法反演岩石蠕变模型非定常参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6期
9 周虎鑫,陈荣生,,何兆益;水泥砼路面材料粘弹性参数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段祝庚;陈晓斌;;土石混填路堤长期沉降测试与计算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2 韩庚友;王思敬;张晓平;王彦兵;赵国斌;马超锋;;分级加载下薄层状岩石蠕变特性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许宏发;钱七虎;吴华杰;陈伟;;确定软土流变模型参数的回归反演法[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4 钱七虎;任辉启;;深地下防护工程中的科学问题[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5 汪海滨;李小春;高波;;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中的岩石力学问题[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明明;王芝银;;石灰岩蠕变变形与应力特性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冰;王芝银;;分级加卸载条件下岩石流变参数估计研究[A];全国岩土工程反分析学术研讨会暨黄岩石窟(锦绣黄岩)岩石力学问题讨论会文集[C];2006年
8 何学秋;王云海;梅国栋;;基于流变-突变理论的尾矿坝溃坝机理及预警准则研究[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唐皓;赵法锁;陈文玲;党亚倩;;大理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永永;小净距软弱围岩隧道二衬支护参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葛华;澜沧老厂铅矿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明甫;根式锚碇基础的非线性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毛华晋;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动态仿真及驱动滚筒的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晋;综放采场“O”形圈内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志臣;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邹爱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伟,王希良,彭苏萍,周瑞光;软岩巷道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石振明;张力;;锦屏绿片岩分级卸荷流变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忠亭,王宏,陶振宇;岩石蠕变特性研究进展概况[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S1期
4 赵生才;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香山会议第175次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5 林碧华,马晓轩;虎门大桥桥塔地基基础类型及锚碇区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6 曹树刚,边金,李鹏;软岩蠕变试验与理论模型分析的对比[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7 李良权;徐卫亚;王伟;郭云强;赵海斌;;基于流变试验的向家坝砂岩长期强度评价[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8 张振华;叶飞;毛青峰;王德咏;;修正的广义开尔文粘弹塑性岩石本构模型变形参数特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9 沈振中,徐志英;三峡大坝地基花岗岩蠕变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金丰年,范华林;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爱清;彭元诚;黄正加;朱杰兵;;超大跨度悬索桥隧道锚承载特性的岩石力学综合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2 ;中国首座隧道锚跨海大桥合龙[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3 赵海斌;梅松华;彭运动;刘波;;大型隧道锚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孔宪全;;澜沧江悬索跨越隧道锚施工技术[J];门窗;2013年11期
5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普立特大桥隧道锚抗拉拔模型现场试验完成[J];人民长江;2013年05期
6 黄东;姚建军;汪宏;;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设计[J];桥梁建设;2010年03期
7 朱玉,卫军,李昊,杨曼娟;悬索桥隧道锚与下方公路隧道相互作用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周程;景锋;边智华;彭建国;;薄层状灰岩区大型隧道锚碇承载力特性的岩石力学综合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9 胡中超;杨钊;陈培帅;;隧道锚开挖循环进尺的时空效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10 朱玉;廖朝华;彭元诚;;悬索桥隧道锚设计[J];公路;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玉;廖朝华;卫军;;隧道锚锚体长度估算公式[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赵克烈;李光耀;;乌江大桥隧道锚围岩承载特性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坤全;;坝陵河大桥隧道锚施工地质综合预报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卫军;李昊;杨曼娟;朱玉;;基于ABAQUS平台的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围岩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隋业辉 张新海 记者 阎友华;“世界第一隧道锚”成功开挖[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冯楣 郑秀;复合式隧道锚:为长江二桥打造强力心脏[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核心技术铸就建桥品牌[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玉;隧道锚设计体系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锦;悬索桥隧道锚数值模拟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明;山区悬索桥隧道锚围岩质量评价与破坏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罗莉娅;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围岩的蠕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黄东;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8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8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