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在城市核心景观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鸡鸣寺景观带为例
本文选题:慢行交通 + 城市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10期
【摘要】: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城市核心景观区所使用的交通模式并不能满足该特定区域的保护与建设发展。基于其在文脉传承及生态保护等城市发展指标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该区域的交通体系急需一种更为契合其生长本质的全新模式来支撑,继而匹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旨。本文以南京市著名城市核心景观区鸡鸣寺景观区为代表,分析评估了该区域现行的交通体系及城市单元架构,结合国内外现阶段研究成果对慢行交通模式在该类型区域的推广、构建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策略展开分析论述,提出了结合城市主体交通网络的调整、构建区域交通转接端点、提升慢行交通区间舒适度与便捷度等具有良好可实施性的解决策略。该研究将为国内同类型城市区间介入慢行交通系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及参考模式。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used in most urban core landscape areas in China can not meet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particular area. Based on its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urb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uch 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is area is in urgent need of a brand new model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its growth essence, and then matches the strategic purport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amous urban core landscape area of Nanjing, Jiming Temple landscape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urrent traffic system and urban unit structure in this area,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o popularize the slow traffic mode in this type of area.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Combining 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traffic network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city,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terminal of regional traffic transfer. Improving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of slow-moving traffic has a good implementable solution.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mode for the interventional slow traffic system of the same type of c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分类号】:TU984;U4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余伟;钱科烽;高奖;钱建华;;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J];城市交通;2009年02期
2 云美萍;杨晓光;李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J];城市交通;2009年02期
3 邵海鹏;;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黄岚;;浅论旧城改造的可持续性[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3 王云海;沈一;;线性空间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导则——以达州市朝阳西路景观改造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王其恒;汪水芳;;城市小区邻里关系问题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仰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法律冲突的制度成因[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6 刘红;赵连稳;;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焦若水;胡浩;;城市社会空间的扩展: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8 陈超;;城市化进程中岭南文化的当代转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圣迪;陆键;;城市慢行交通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4期
10 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王存存;;巴黎“步行景观之路”对中国城市道路步行系统建设的启迪[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史桂芳;袁浩;曹玮;;步行交通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桂昆鹏;徐建刚;张飞;;基于道路共享理论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廖晴;;凝聚的“孤岛”与相依的“商道”——转型期两种城市商业空间发展浅[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海音;富伟;;城市慢行系统构建及其对江苏的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涛;;交通性景观道路的慢行空间设计探析——以武汉常青路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春妮;;合肥市旧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探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孟兰娟;;北京——建设适合步行的世界城市[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涛;周伟丹;;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网体系规划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斌;泰安市历史地段景观保护与提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梁雪;大连中心城区空间动线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龙文韬;城市传统街区活力的复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马英平;城市复兴中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少武;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虎;兰坪县罗古箐普米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探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孔帅;城市化背景下的商住复合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海鹏;杨晓光;董海倩;;机非混行道路交通改善方法研究[J];城市交通;2007年01期
2 魏晓云;;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交通;2008年06期
3 卫明,张艳华;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商业步行系统[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4 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5 杨晓光,马万经;论“车让人” “人让车” “车让车”[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3年04期
6 王宏雁;戎U喆,
本文编号:1803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0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