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槽型断面梁斜拉桥塔梁墩固结区受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20:10

  本文选题:铁路桥梁 + 斜拉桥 ; 参考:《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为增大桥梁纵向刚度、便于转体施工,沪昆客运专线上某(32+80+112)m槽型截面独塔斜拉桥将槽型梁两边箱插入塔柱中形成塔梁墩固结体系,其构造和受力情况极为复杂.为研究该桥塔梁墩固结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塔梁墩固结区局部模型并验证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固结区域结构传力路径和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局部设计细节对固结区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塔梁墩固结区内整体应力水平低于固结区范围以外截面,但在槽型梁过渡至固结区内部的交接角以及固结区内部过人洞折角等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通过改进结构设计细节可有效缓解各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Abstract]: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ongitudinal stiffness of the bridge and facilitate the rotary construction, a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32 80112m slot section on the Shanghai-Kunming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inserts the two side boxes of the grooved beam into the tower column to form a consolidation system of the tower beam pier. The structure and the force are extremely complex.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onsolidation region of the tower pier, the local model of the consolidation area of the tower beam pie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large-scal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stress transfer path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consolidation region struct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local design details on the stress in the consolidation area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consolidation zone of the tower beam pier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ection outside the consolidation area, bu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exists in the transition angle between the groove beam and the consolidation area and in the angle of crossing tunnel in the consolidation area.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by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detail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503)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课题(2010G018-A-3)
【分类号】:U448.27;U44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启飞;李爱群;赵大亮;王浩;;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局部应力子模型分析及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肖挺松;;ANSYS三维模型中SOLID65单元的内力提取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虞庐松;朱东生;;部分斜拉桥塔梁墩固结点局部应力分析[J];桥梁建设;2008年01期

4 吴美艳;杨光武;郑舟军;;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塔梁固结处模型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1年03期

5 卫星;;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斜拉桥斜桁节点受力性能研究[J];铁道学报;2011年09期

6 闫斌;戴公连;;高速铁路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03期

7 徐伟,李智,张肖宁;子模型法在大跨径斜拉桥桥面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8 张清华;李乔;;超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9 付岚岚;肖海珠;;斜拉桥钢桁梁索桁锚固结构设计受力分析[J];桥梁建设;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宽翼缘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牵索挂篮设计与应用[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2 朱坤宁;万水;;GFRP桥面铺装力学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年05期

3 贺丽丽;肖盛燮;臧登科;;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斜拉桥稳定性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程宇鹏;王福敏;尚军年;;辅助墩位置对索辅梁桥结构效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太明;朱光华;;重庆嘉悦大桥Y形钢主塔吊装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2011年09期

6 谷川;杨玉泉;;吊杆、索长精确测量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2期

7 谷川;周理含;;基于高精度工程测量的吊杆力精确测试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1期

8 陈诚;孙东超;卢永成;;义乌商博大桥施工控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6期

9 王艳;陈淮;;大跨度悬臂拼装施工连续梁桥0号梁段局部应力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10 于天来;王今朝;;斜拉桥断索危险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坤宁;万水;;GFRP桥面铺装力学性能研究[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志华;赵建波;闫翔宇;王小盾;石永久;王元清;;新型斜拉桥与摩天轮组合结构体系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福斌;唐晓曦;;钢拱桥极限承载力参数影响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鸣祥;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分析与被动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跃;斜拉桥异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强;钢筋混凝土特种结构有限元配筋设计方法实用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肖志荣;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非线性振动及智能半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茜;钢桥塔与组合桥塔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狄谨;钢箱梁梯形肋加劲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康孝先;大跨度钢桥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黄成造;钢箱梁桥面铺装力学行为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林;大跨度斜拉桥索塔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石径;斜塔斜拉桥索塔施工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穗坤;斜拉桥关键构件腐蚀损伤声发射监测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秦红禧;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研究及减震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杨山岗;薄壁钢箱梁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汤金涛;三塔自锚式悬索—斜拉协作体系桥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俞欣;钢桥塔及组合桥塔设计方法与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李晓磊;独斜塔单索面斜拉桥设计、施工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兰枢灵;薄壁钢箱梁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素明,江渡,兆文忠;提高计算精度的子模型技术及侧架实例[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李兆霞,李爱群,陈鸿天,郭力,周太全;大跨桥梁结构以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为目标的有限元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房贞政,卓卫东,上官萍,林清;三县洲斜拉桥主梁锚固区应力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李小珍,蔡婧,强士中;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型式的比较[J];工程力学;2004年06期

5 包立新;卫星;李俊;李小珍;强士中;任伟平;;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抗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8期

6 钱东升,殷永高;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方案初探[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4期

7 党志杰,文武松;大跨度钢桥理论和试验研究[J];钢结构;1999年03期

8 严国敏;试谈“部分斜拉桥”——日本屋代南桥、屋代北桥、小田原港桥[J];国外桥梁;1996年01期

9 吴秋兰;童谷生;刘永胜;;BFRP约束钢筋混凝土方柱轴压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何雄君;斜拉桥桥塔锚座局部应力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汝诚;郭陕云;万姜林;贺少辉;刘维宁;刘济舟;麦远俭;吴澎;李广信;陶学康;吴佩刚;李金玉;冯大斌;黄承逵;张仁瑜;钱稼茹;赵基达;郑兴灿;曹开朗;李猷嘉;李颜强;徐良;沈余生;袁建光;赵家琳;郭陕云;杜文库;万姜林;陈引川;吕善功;王怀清;王道堂;;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庆元;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三维有限元静力与动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玲英;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活载设计标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建;刚构桥上无缝线路的ANSYS分析及二次开发[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华平;高铁中小跨度连续梁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伟;白海涛;张肖宁;;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桥面铺装力学数值模拟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项敬辉;华龙海;李勇;;海河大桥钢混结合段应力分析[J];华东公路;2011年01期

3 丁幼亮;李爱群;赵大亮;;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钢箱梁的局部应力测试与分析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12期

4 杜玉芬;;大跨斜拉桥钢箱梁空间有限元分析[J];特种结构;2006年04期

5 罗世东;铁路桥梁大跨度组合桥式结构的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11期

6 刘辉;徐恭义;;我国正在设计修建的特大跨度铁路桥梁及其技术特点[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7 李培;张乐乐;杨强;施新宇;;基于ANSYS的斜拉桥承受动载荷的仿真与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1期

8 李建慧;李爱群;罗世东;刘振标;;广珠城际西江特大桥主桥空间受力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娄平,严伯雩,秦和见,曾庆元;移动荷载作用下铁路桥梁振动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刘振华;;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设计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庆国;潘家英;;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竖向刚度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2 孙宁;姚明初;;红水河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斜拉桥结构系统可靠度的研究[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李龙安;屈爱平;何友娣;;公路、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风荷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张付宾;许克宾;;吊拉组合结构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5 陈幼平;周宏业;;斜拉桥三维自振特性分析-MSC/Nastran的应用[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谢旭;Hiroki YAMAGUCHI;黄剑源;;关于大跨度钢斜拉桥极限承载力特性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7 李运生;张彦玲;戴运良;张博庆;;芜湖大桥板桁组合结构空间自振特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王强;欧庆保;;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汊斜拉桥施工监控[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葛玉梅;周述华;李龙安;;斜拉桥在考虑风效应时的车-桥耦合振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杨玉民;袁万城;范立础;;斜拉桥横向地震反应分析及其分形特征[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长江三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陆娅楠;中国跻身桥梁强国[N];人民日报;2008年

3 陆娅楠;辉煌30年:我国跻身桥梁强国之列[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李丰;国内罕见巨型箱梁在武合铁路面世[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记者 沈兴国;永立化建:为全球第二长斜拉桥做防腐[N];绍兴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强;淮安大桥建设大提速[N];福州日报;2010年

7 周闻;卧牛山两项科技成果通过评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8 杜小卫;江苏沪通铁路桥梁通过论证[N];中国建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孔德芳;桥梁:“三级跳”成就中国式跨越[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丰;大跨度联塔分幅斜拉桥结构行为与联塔结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自明;板—桁组合结构桥梁结构行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徐伟;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沥青桥面铺装技术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

4 阴存欣;铁路桥梁纵向附加力的静动力非线性分析与仿真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江锋;薄壁箱梁混合单元及其在斜拉桥双重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布占宇;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中的索桥耦合振动和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单炜;异形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王卫锋;PC斜拉桥的施工监测[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9 谭学民;大跨度斜拉桥风致振动时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10 徐凯燕;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及减、隔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锋;四线铁路荷载作用下三座典型大跨度桥梁偏载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马晓燕;大跨度斜拉桥模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3 傅科奇;绥芬河转体施工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晶;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斜拉桥上的减震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宝魁;云阳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控制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文涛;斜拉桥振动模态测试中的传感器优化布设[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勇勤;大跨径斜拉桥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1年

8 赵娟娟;三塔中索面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翠红;大跨度斜拉桥多点激励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邓水源;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2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